纪晓飞委员——
用好“活教材”讲好英雄故事
■张沈欣 中国国防报记者 宋芳龙
“老干部是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坚守初心、戎马一生,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军区宁波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干事纪晓飞接受采访时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用好这一“活教材”,从他们身上汲取前行力量,充分发挥老干部红色教育功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纪晓飞委员介绍,近年来,浙江省军区注重发挥老干部“播种机”作用,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国防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2021年,浙江省军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动对接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小学校,请老干部走上讲台宣讲战斗故事、英雄事迹,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优良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同时,他们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国防教育提速增效。浙江省军区各干休所为每名老干部建立了个人红色历史档案,并在荣誉室相继添置投影仪、触摸式互动一体机等设备,只需输入老干部的姓名,电子屏幕就会滚动播放其红色故事。接下来,他们还将逐步引进智能讲解设备,进一步提高荣誉室的互动体验。
“老干部在战争年代用鲜血铸就的战斗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展现的家国情怀,是红色基因的直观体现。”纪晓飞委员深有感触地说,有的老干部曾多次参战,有的多次执行过抢险救灾任务,有的参与过重大演训、重大科研攻关,他们的经历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老干部功勋卓著,但他们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品格,他们是我们敬仰的前辈、学习的榜样。
进入全媒体时代,老故事也需要紧贴时代发展,拓宽宣传渠道,才能进一步提升国防教育的吸引力与覆盖面。对此,纪晓飞委员建议,可以充分利用B站、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介,广泛宣扬老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历史鲜活起来,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点燃大众心中的爱国热情。
徐华铮代表——
踏准时代节拍奏响“大合唱”
■张 欣 袁华裔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和可塑定型期,学校一定要承担起、履行好国防教育重任,把培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融入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教师徐华铮退休后仍持续关注“双减”背景之下的青少年国防教育问题。
“青少年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从小强化国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是每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所在。‘双减’政策在为学生及家庭负担做减法的同时,也为国防教育进校园做加法提供了契机。”徐华铮代表介绍,近年来,荆州市依托辖区高校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国防教育进校园暨学生军训观摩会”“国防教育暨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征兵宣传进校园巡讲”等沉浸式国防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引发较好反响,也让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做后盾,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学生在完成每天的功课之余,也希望有拓展课可以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为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为学生开启一片新天地,在增强他们基本军事素养的同时,也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徐华铮代表说,通过对学生开展涵盖我军历史、国防政策、武器装备、网络安全等内容的专题辅导,一方面能够点燃学生关心关注国防的热情,达到普及国防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学生播下参军入伍、献身国防的希望种子。
徐华铮代表告诉记者,她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近年来热播的军事题材影视剧以及全市户外电子大屏上循环播放的征兵宣传片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以及课后实践必看内容。“这一可喜变化证明,只要踏准时代节拍,就能奏响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大合唱’。”
如何让国防教育搭乘“双减”东风,进一步走近广大青少年?谈及这一问题,徐华铮代表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将国防教育进校园列入党委议事日程,成立国防教育教研组,设置课后国防教育兴趣班,使课程进入课外学习学时、计入实践课程学分,落实体系化的课程安排。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实践活动,将国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班会、课前晨会和升旗仪式中,真正让国防教育进入校园深入人心。
裴伟东代表——
打造现地课堂激发新活力
■王建新
辽宁丹东,素有“英雄城市”之称,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谱写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进入新时代,如何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继续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市委书记裴伟东介绍了丹东市的经验做法——打造生动现地课堂,用英雄精神凝聚军民意志,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
一处遗址就是一座教育基地。当年,丹东人民建设浮桥保障志愿军跨江作战、修筑防空洞防御空袭、整修铁路运输物资等,留下大量遗址遗迹,为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裴伟东代表告诉记者,近年来,丹东军地全面摸排、整理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百余处,形成名录,并因地制宜修建志愿军公园、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鸭绿江百里文化长廊增设纪念抗美援朝主题雕塑,打造“抗美援朝联线”红色精品研学线路,构建了全方位国防教育宣传格局,进一步增强了普通群众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其中,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于2020年9月19日开放后,日均接待全国各地游客5000多人次。
国防教育要紧跟新时代,守正创新,多蹚新路。裴伟东代表介绍,丹东军地坚持定期开展系列各具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纪念活动,先后出版《抗美援朝丹东遗址寻踪》《抗美援朝11杰》等10余部书籍,组织“烽烟滚滚唱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事迹专题展”“震撼世界的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专题展”等专题展览,并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刊登播放抗美援朝老兵故事,着力用英雄文化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谈及如何运用现地课堂激发国防教育新活力,裴伟东代表认为,开发利用好红色遗址遗迹,不仅能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还可以通过红色旅游等途径实现“二次传播”。裴伟东代表表示,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将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红色文化宣传矩阵,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阵地,构筑起爱国拥军的精神高地。
王少玄代表——
深耕红色文化传递好声音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龙礼彬
“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好载体,蕴含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也是开展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最好教材。”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吉安市委书记王少玄接受采访时说,深耕红色文化,盘活红色资源,构建全民国防教育平台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
吉安是一片红色沃土,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星罗棋布的红色遗存980多处,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6个,处处都是开展国防教育的红色阵地。王少玄代表介绍,近年来,吉安市将全民国防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按照“整合红色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增强教育功能、彰显特色优势”的思路,深耕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全民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宣传手段,让国防教育生动起来,使红色资源释放出更多社会效益。近几年,他们先后推出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大型情景剧《映山红》、电影《三湾改编》等精品影视剧,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广受好评。
如何传递国防好声音,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王少玄代表建议,各级要结合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广泛开展系列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学习红色文化、参观革命场馆、瞻仰革命烈士、体验军营生活等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心田种下爱国强军的种子。
展望未来,王少玄代表告诉记者,今年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下一步,他们将举行“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不忘初心血脉相承”采风研讨展演、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会议等系列活动,大力讴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让红色历史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