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培养时代新人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部队落地生根
■樊伟伟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化人。
江流万里,绵延不绝;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习主席强调,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中国梦强军梦只有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正因如此,习主席把“育新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任务,要求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不是新在外表、外貌,而是新在内里、观念。从革命战争年代宣传鼓舞摆脱压迫、实现解放的抗争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倡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党始终重视发挥文化工作成风化人作用,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人才队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面对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愿景,面对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只有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部队落地生根,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强能提质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官兵灵魂更纯洁、本事更过硬、血性更充盈、品德更高尚,才能肩负起强国强军的大任。
浇花要在浇根,育人重在育心。党的科学理论是军事文化最本质、最精华的瑰宝,也是构筑新时代革命军人灵魂世界的支柱。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让内外交困的红军看到了胜利希望,重新踏上漫漫征程;正是《论持久战》才让广大军民在饱受外侮中坚定了必胜信念,在艰难抗争中变得更加坚忍顽强……党的创新理论既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思想指南,又同每名官兵的命运紧紧相连,对提振官兵精神、坚定官兵信心、实现理想抱负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和开放特征,展现出特有的穿透力和感召力。只有掌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把握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努力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拥有科学的方法和路径,从而在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对外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威慑力。
立物易,立心难。“所谓文化,‘文’是精神,是思想,是智慧;‘化’是引导,是启发,是渗透。”它的表现形式不是风扫残云、摧枯拉朽的刚力,而是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柔力。因此,以文化人是一项长期细致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涵养、积淀,必须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一方面,需要抓住官兵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官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踩实人生第一级台阶;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更需要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把主流价值观融入“虚拟生活”。如今,在网络平台上,那些军味浓郁的文艺作品、兵味浓厚的生活片段、战味浓烈的文化元素,常常能获得更高的点击量,正说明了官兵对于正能量内容有着巨大需求。借助更新颖的传播媒介、更新鲜的传播形态,让文化育人充满信息元素、更具时代气息,必将更好引导广大官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满怀热情投入时代洪流。
以文化人,培养时代新人,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部队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要适应强军实践和深化改革对文化人才的新要求,创新发展军队文化艺术教育,努力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要大力推进宣传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大批名家大师和文化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更多红心向党、姓军为兵、德艺双馨的文艺骨干;要按照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原则,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熟悉热爱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文化领导岗位上来。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文化建设领域的“大先生”,当好强军梦的筑梦人,就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时代新人,为强军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人精神的火炬,也是军队团结奋进的号角。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在戍边卫国的紧要关头,还是在抢险救灾的危急时刻,一代代革命军人书写下英雄的传奇,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至今仍传递着榜样的力量。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新时代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能做好人心工作,激发千千万万时代新人的力量,继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作者单位:海军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