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河南籍烈士与在汉亲属“相认”
来源: 长江日报 综合作者:刘睿彻 刘克取 陈艳 2023-04-06 18:27

一份尘封的案卷打开,12名在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牺牲的河南籍烈士名字赫然在目,附有简介,他们的牺牲地不在湖北,却不知为何登记在武汉东西湖区,他们背后还有什么故事,亲属是否健在……今年2月以来,东西湖区烈士寻访寻亲专班赴河南永城等地了解,最终帮其中11位烈士与亲属“相认”,让英雄往事浮出水面,让英雄精神赓续流传。

  烈士档案  

“洪发田,男,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条河宏村。1947年参加当地人民武装队任侦察员,于同年转入地方工作,担任本地工作队队长,1948年2月到朱家庄执行任务时被捕,牺牲于五老家。”

【寻访过程】

寻亲专班赴河南省永城县贾洼村(原名条河宏村),找到洪发田烈士的小儿子洪绍友,通过他找到了洪发田烈士的孙子洪新琳。洪新琳居住在武汉,他介绍,自己的父亲洪绍正(洪绍友的大哥)从河南来汉参加东西湖围垦,后来定居武汉,把奶奶接到武汉,就把爷爷的烈士证一起带过来,登记在武汉了。

  洪发田英雄故事  

牺牲那天,洪发田执行任务经过村子,天刚黑时,回家看了妻子和孩子一眼,返回部队途中,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洪发田坚贞不屈,没有吐露组织和同志的情况半个字。敌人拿不到想要的情报,残忍地将他活埋。


洪新琳讲述爷爷洪发田牺牲的往事。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烈士倒在黎明前夜

“洪发田,男,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条河宏村。1947年参加当地人民武装队任侦察员,于同年转入地方工作,担任本地工作队队长,1948年2月到朱家庄执行任务时被捕,牺牲于五老家。”

短短不到100字的介绍,东西湖区烈士寻访寻亲专班负责人代四化最初在整理烈士资料时看到,既震撼又难受。烈士倒在黎明前夕,没有更详细的介绍,也没有亲属信息。

像这样身份不详、牺牲地也不在湖北武汉的河南籍烈士共有12名,代四化感到了紧迫感。按照国家、省市要求,这批烈士正是寻访寻亲的对象,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完善信息,找到亲属。

由于大部分烈士籍贯在河南省永城市,今年2月起,本次河南寻访团队的带队人朱铭带着5名队员前往永城。“去之前心里也没底,有没有后代、后代在不在河南、能不能找到,都是问号。”朱铭表示,这场寻访无异于“大海捞针”。

出发前,他们就和河南省、永城市军地部门取得联系,到永城市后了解到,条河宏村已改名叫贾洼村。对朱铭团队而言,河南永城的方言并不好懂,他们又找到当地志愿者组织——义工联郭家玮团队,志愿者们作向导、当翻译,帮了朱铭团队的大忙。

进了贾洼村,该村书记洪先进一听就表示,“洪发田确实是我们村的烈士,他的小儿子洪绍友还在,已经80岁了”。

寻访团队喜出望外,带上慰问品找到洪绍友家,老爷子还记得不少事,慢慢地讲起,1957年,他们三兄弟到武汉参加东西湖围垦,后来大哥洪绍正在武汉定居,就把母亲也接了过去,父亲的烈士证应该就是那时候带到武汉的。

不过,大哥洪绍正2018年就在武汉去世了。洪绍友将洪绍正三儿子洪新琳的电话告诉给了寻访团队。这样,寻访团队又回到了武汉东西湖。

烈士后人来汉援建扎根

清明节前夕,4月1日,长江日报记者跟随寻访团队,来到东西湖区走马岭街道场部宿舍,洪发田烈士的孙子洪新琳就住在这里。他的家是平房,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小院里挂着藤蔓植物的枝条,家中还放着做烧烤的炉架子,显得很温馨。

“奶奶2009年去世,活到99岁,在世的时候,常听她说起爷爷。”洪新琳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门上就挂着“光荣烈属”的牌子,爷爷的烈士事迹对他而言是光荣,也有深深的遗憾。奶奶和父亲都说过,爷爷不该回来看他们。

牺牲那天,洪发田执行任务经过村子,天刚黑时,回家看了妻子和孩子一眼,返回部队途中,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严刑拷打,洪发田坚贞不屈,没有吐露组织和同志的情况半个字。敌人拿不到想要的情报,残忍地将他活埋。

1957年,水利部批准了东西湖围垦工程,并且列入了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河南动员组织了15万民工支援湖北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中包括永城在内的开封、商丘两地区7.1万多民工直接参加了东西湖围垦工程建设。洪家三兄弟便在其中。

洪新琳说,爷爷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直接激励着父亲和叔叔们投入建设,将一片荒凉的沼泽之地变成良田。那时条件艰苦,人们却有使不完的劲。洪新琳听父亲说过,一块肥皂都要到汉口去买,人们晚饭后就出发,步行到汉口,然后再步行回来,赶在天亮前到达,参加新一天的建设。

东西湖区建设起来了,两个兄弟回了河南,洪绍正则慢慢在武汉扎根。作为长子,他把母亲接来尽孝,洪发田的烈士证就是这个时候带来的,当时在民政部门进行了登记。

洪新琳在家排行第三。他说,小时候最盼着过“八一”。建军节时农场集合开会,向烈属家庭致敬。洪新琳回忆,农场工作人员会给他发糖,他就把糖分给小朋友一起吃,感觉“非常光荣”。

洪新琳兄弟姐妹6位,其中两人是党员。1976年,洪新琳的大哥洪结实高中毕业入伍当兵,还立了二等功,“也是受爷爷精神的影响,不能给他丢脸”。

2009年,洪新琳的奶奶去世,烈士证送回了河南。2018年,洪绍正去世后,洪家的烈士事迹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

“像爷爷那样的英烈流血牺牲,换来了我们和平安稳的生活。”洪新琳动容地说,“爷爷的事迹不能忘,谢谢你们为烈士寻亲。”

记者了解到,洪新琳的奶奶去世后,和洪发田烈士合葬。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洪发田的墓碑修缮一新。

赵世奎(左)为大伯赵永田申请补办烈士证明书。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烈士档案  

“赵永田,男,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顺和镇赵营。1945年3月入伍,新四军第4师11旅34团2营5连战士,1945年10月调任旅部手枪连战士,1946年在河南鹿邑县赵集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寻访过程】

寻亲专班在河南永城找到赵永田烈士的女儿赵兰英。通过赵兰英,联系上了烈士的侄儿赵世奎。赵世奎是一名退役军人,如今已从东西湖区公安局退休。他讲述,自己的父亲参加东西湖围垦后,在武汉定居下来,就把爷爷赵德发接了过来,大伯赵永田的烈士证就这样随爷爷赵德发来到武汉。后来爷爷赵德发去世,大伯赵永田的烈士证也不慎遗失。赵世奎已写下补办烈士证明书的申请,交给寻亲专班工作人员。

  赵永田英雄故事  

赵永田是新四军的“神枪手”,当时,其父母给他安排了婚事,希望把他留下来,但赵永田只说了句“我有任务”,骑上马走后就再也没有回家。

赵世奎为大伯赵永田申请补办烈士证明书。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大伯的烈士证救了爷爷一命

遗失多年重新申请补办

“赵永田,男,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顺和镇赵营。1945年3月入伍,新四军第4师11旅34团2营5连战士,1945年10月调任旅部手枪连战士,1946年在河南鹿邑县赵集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这位牺牲时年仅18岁的烈士赵永田,格外牵动寻访团队的心。在东西湖区和河南永城两地联动下,他们在永城找到赵永田的女儿赵兰英。父亲牺牲时,赵兰英尚在母亲腹中。

那么,赵永田的事迹缘何记录在了武汉?通过赵兰英,寻访团队辗转联系上了烈士在武汉的侄儿赵世奎。赵世奎是一名退役军人,如今已从东西湖区公安局退休,居住在汉川市五湖镇的一所农家小院里。

4月1日,记者来到赵世奎位于汉川的家中。他和老伴在这里开辟了一块小菜园,种菜养鸡,安享农家乐。

“大伯赵永田的烈士证救了我的爷爷赵德发。”赵世奎讲述,大伯赵永田是新四军的“神枪手”,当时,爷爷奶奶想阻止他上前线,就给他安排了婚事,希望把他留下来,但大伯只说了句“我有任务”,骑上马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之后爷爷赵德发一边推着独轮车支前,一边打听大伯的消息,最后却收到了大伯的烈士证。

解放初期,赵德发思儿心切,从家中出走,精神恍惚,流落到潜江,昏倒路边,被当地群众救起,发现他随身携带的赵永田的烈士证,送他到医院救治。

赵世奎的父亲参加东西湖围垦后,在武汉定居下来,就把爷爷赵德发接了过来,赵永田的烈士证就这样来到武汉。

1980年4月,赵德发去世,与赵永田存在联系的唯一物件烈士证不慎遗失。“没有相关证件,也隔了些年月,我们就没有主动联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赵世奎红了眼眶,几度哽咽,他说:“我们都快忘记了,没想到你们还记得。”

现场,赵世奎写下补办烈士证明书的申请,交给寻访团队工作人员。“不能忘记那些牺牲的烈士,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记者了解到,赵家有拥军的光荣传统,赵世奎同辈五兄弟中两人入伍、两人进入公安系统,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两年来,东西湖区人武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烈士寻访寻亲专班,先后寻访200余位知情人与烈士亲属,行程涉及15个省份26个县区,最终使登记在册的71名烈士增加到75名,目前,73名烈士的生平信息得以丰富完善。

另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统计,近3年来,已为全国6300多位烈士找寻到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