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披露!F-35C撞航母视频,专家请你注意第7秒……
来源: 央视军事 综合作者: 2022-02-10 17:15


近日,美国海军证实,在媒体上流传的1月24日美军F-35C战机降落时撞上“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坠入南海的视频是真实的。美军表示,这段视频的发布并未经过授权,正在对此展开调查,美军F-35C战机因何原因撞击航母导致坠海?撞击事件会对这架战机造成哪些损伤?


视频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重着舰”是F-35C战机撞击

航空母舰的主要原因



F-35C属于舰载型,着舰方式仍是滑行加阻拦索,并不像F-35B那样具备垂直/短距离起降的能力。熟悉航空飞行的专家结合这段视频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舰载机“重着舰”,也就是飞机着舰时垂直下降率过大,接地载荷超过飞机给定的极限值,导致飞机降落时,像一块石头“砸”到了跑道上,有明显的撞击感。美方最初对事故报道时,也描述为“在飞机撞击航母甲板并坠海之前,飞行员弹射逃生”。


image.png

▲美国CBS新闻网截图


在航空术语中,“进近”指飞机下降时对准跑道飞行的过程。在进近阶段,要使飞机调整高度,对准跑道,从而避开地面障碍物,飞行员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准确操作。


从网上披露的视频看,视频开始时,飞机进近下降率偏大。分析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进近时下滑线偏高,飞行员为了能在预定着舰拦阻区着舰,增大了进近的下降率。


二是进近时油门偏小,也就是发动机转速偏低,飞机能量偏弱,导致飞机下降率偏大。但由于美军航母作业细节是敏感信息,大多会被刻意隐藏,在没有完整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只能直观判断进近时油门偏小,还需要美方公布发动机转速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而油门偏小的原因,既可能是飞行员判断失误,没有及时加油门,也可能是当时发动机出现了故障。


三是,不能排除飞控系统出现故障。


舰载机着舰与陆基战斗机有很大不同。陆基战斗机是正区着陆,通常采用等速下滑着陆,而舰载机是反区着陆,是在小速度情况下用油门来调节控制下降率。舰载机起落架一旦接触到甲板,必须加大油门,这是为了保证有足够大的着舰速度,防止在万一没有勾上阻拦索时,能在短短的航母飞行甲板上安全逃逸。


视频第7秒开始,显示出飞行员决断迟缓。舰面进近引导观察员已经发现偏差,急促呼叫飞行员,但没有复飞成功,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正是这样的“重着舰”,使飞机起落架承受的冲击力过大,直接导致1个主起落架折断,从航母侧方冲出落海。


image.png

▲1月24日,美军F-35C战机撞击“卡尔•文森”号航母后的“落水”照


而这张美军承认真实性的F-35C战机“落水”照也显示:机翼、尾翼、机头、机身上半部结构基本完整,没有破损痕迹,判断碰撞发生在机腹部位。


航空科普作者方方表示,照片右下角有一块较大碎片,具有明显弧度。判断碎片不是前架或者主架舱门的一部分,而是弹舱门碎片,这也能佐证飞机起落架结构破坏,机腹撞击甲板,飞机失控扫过甲板坠海。


image.png

▲美军F-35C战斗机


图片中,F-35C战机在漂浮状态中呈现机尾向前运动的趋势。航空科普作者方方认为,从水花判断,只有当飞机基本以水平姿态落水并且带有水平速度的情况下,才会呈现这种运动姿态,由此也可以排除拦阻索断裂的可能性。飞机如果拉断拦阻索,猛扎下去,或许还能浮上来,但肯定不是这个姿态。美方此前报道也表示“飞行辅助设备完好”。


image.png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截图



过度训练 频繁挑衅

美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压力重重



任何事故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原因一个结果,往往是一个结果源于多个原因。


如果排除发动机或其他机械故障,从飞行员决断迟缓的角度看,飞行员在进近中对飞行动态的感知应当是出现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在美军航母部署时,随舰出动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应当全部具备相应的任务资格,因此,出现这种人为问题就需要从任务频繁度中寻找答案。


image.png

▲“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图/视觉中国)


“卡尔•文森”号航母在进入南海活动前,已经在菲律宾海与其他航母和两栖攻击舰进行过联合演习。可见,它频繁在中国周边进行挑衅,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可能是导致飞行员空中态势感知能力下降、反应迟缓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