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抗日战争期间远征留缅老兵曾仲文寻根”一事有了最新进展。12月28日,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船山区分局发布消息称,一户居住地在船山区秀水街的曾姓居民称,见过曾仲文子女提供的曾仲文侄儿的全家福照片中的人。目前,该局牵头与民政、街道办等部门成立的“寻根工作小组”,正在通过该居民核实更多相关情况。
同时,在12月27日,船山区公安分局将一张血样卡(可以承载少量血液样本的专用卡片)封装好,寄往缅甸曾仲文子女处,希望通过血样对比,以判断双方是否是堂亲关系。
为滞留异域的远征军老兵寻根
近期,“老兵回家”志愿者孙春龙发布一则帮助已故抗战老兵寻亲的视频消息称:一名叫曾仲文的抗战老兵,曾是新一军孙立人将军的部下,留在缅甸定居,其生前最大心愿是回家,但未能如愿。
孙春龙介绍,老兵曾仲文离世前,将四川老家的信息留给在缅甸的孩子,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能带着他回家。曾仲文在国内老家的地址为:四川省遂宁老池乡通前街陶家沟。他父亲的名字为曾正林,母亲名为罗小二,家中有兄弟6人,曾仲文排行老六,又名小六。
据船山区公安分局介绍,“为留缅远征军寻根四川老家亲人”消息一经发出,便引起了众多遂宁网友的关注与传播。2023年12月19日,该局接到这条寻亲求助信息后,立即核实了相关情况,并联系了船山区政府相关部门。
12月20日,遂宁市船山区成立了公安、民政等部门和老池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帮助远征留缅老兵寻根工作小组。遂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林表示,将尽力查找,达成抗战老兵的夙愿。
船山区公安局当日便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并成立工作小组。由船山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老池镇政府等部门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对消息中提到的“曾仲文”“陶家沟”“老池乡通前街”“曾正林”“罗小二”“6个兄弟”“排行老六”“小六”等信息进行走访排查,并与发布视频的志愿者取得了联系。
据该局介绍:12月21日,工作小组已在老池镇和老池周边乡镇寻找到共计5户祖辈是“正”字辈的“曾”姓人家。区公安分局结合老池、复桥、龙凤等乡镇老兵户籍档案分析,铜锣村和店子村的2户人家有可能是老兵的堂亲,辈谱很可能是“正”→“信”→“建”→“烈”,但未发现有户籍中有“仲”字辈的,工作小组怀疑曾仲文的名字可能不是依照辈分取的。
12月22日,工作小组集中走访了“建”字辈这一代人。他们都在六旬以上的年龄段,走访中得知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都已离世,自己并不清楚祖辈有名字是曾仲文的兄弟。在老池镇走访时,工作人员发现村上有一名91岁周姓老人,称其年幼时居住在陶家沟,对同村有曾姓小伙响应征召参加抗战的事情有印象。
遂宁发现其亲人线索,需最终确认
12月23日,遂宁“寻根工作小组”成功联系到在缅甸的曾仲文的女儿曾彩琴。曾彩琴称,父亲曾仲文是1922年左右出生在遂宁老池乡,1942年左右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后,曾仲文被安排留在了当地。后来他与缅甸居民通婚并育有多名子女,曾彩琴(缅甸人、60岁左右)是他最小的女儿。
曾彩琴称,最了解家族情况的是大哥(也就是曾仲文的大儿子,当前年龄80岁左右),因为近期缅甸境内形势,曾彩琴与其大哥一家人暂时无法联络。曾彩琴称,父亲曾仲文已经去世,父亲生前一直叮嘱子女要回遂宁老家,帮他祭拜父祖完成遗愿。
12月27日,曾彩琴将一张1980年左右拍摄的黑白照片通过网络传给了工作小组。曾彩琴称其父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与遂宁老池乡老家的侄儿有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对方还在书信中附了一张侄儿一家的全家福照片。
12月27日晚,船山区公安分局将一张血样卡(可以承载少量血液样本的专用卡片)封装好,寄往缅甸曾彩琴家中。民警希望通过曾彩琴随后寄回遂宁的血样,与前期走访到的铜锣村和店子村的2户人家进行比对,判断双方是否是堂亲关系。12月28日,工作小组在走访过程中,一户居住地在船山区秀水街的曾姓居民称,认识照片中的人。目前,工作小组正在通过市民核实更多相关情况。
12月28日,老兵回家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孙春龙告诉澎湃新闻,如果最终能顺利确定曾仲文老家的相关信息,志愿者将根据其子女的意愿,决定是否将老人的骨灰带回四川老家安葬。
据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公布资料显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四川每年都会向前方输送青年战士。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中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
而曾仲文,便是众多最终都未能回到故乡的川籍抗战老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