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编号舰队旗舰(指挥舰)的舰长,下一站会去哪里?
太平洋海军第7舰队旗舰蓝岭号舰长的案例告诉我们,下一站最好去当航母舰长——蓝岭号舰长克雷格·西科拉干了不到2年,就于2021年7月到尼米兹号航母当舰长去了,等于半个屁股已经坐上将军的位子。
尼米兹号航母现任舰长克雷格·西科拉
另据兰德公司对美国现役海军军官的信息分析和研究报告称:“对于航空兵军官来说,核动力航母舰长通常被看作上校军官中最有分量的职位,航母舰载机大队长这个职位次之”。对在水面舰艇服役的上校军官们来说,当将军的梦想要照进现实,在航母舰长的位置上坐一坐,一般是最稳当的。
大家都知道美军一共拥有11艘现役航母,那么你可知道编入印太战区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有多少艘?
7艘。
数据不说谎,相比编入大西洋舰队的4艘航母,美军的战略重点不言而喻,这也是美军航母编队隔三岔五就到我国沿海耀武扬威的底牌和底气。
研究和跟踪美军现役航母舰长,至少有三个作用:我军航母初兴,航母舰长的培养和使用缺乏经验,借鉴美军也很有必要(要了解和借鉴美军用人的特点与规律,看几份人事制度规定方面的材料是不够的,观察美军实实在在的人事轮替更为务实);美军是我军未来可能的作战对手,了解对方的指挥官群体很有必要;长期跟踪美军航母舰长的轮换,可以观察出美军在印太战区重要指挥位置的用人特点和规律。
根据兰德公司的研究,美国海军越来越重视印太战区的履职经历,进一步晋升时,拥有印太战区重要职位指挥经历的军官等于手握一张好牌,明显比其他战区(如欧洲战区)的同级军官拥有更大优势,更受青睐。兰德公司研究结果原文如下:
“海军在选拔将官时,会很明显地向某些战区倾斜。在将官队伍中,曾经在太平洋地区任职的要比在大西洋地区任职的比例更高。鉴于海军非常重视对印太司令部的领导(印太司令部司令是海军上将),这一现象也许并不值得奇怪。在275名海军现役将领的官方简历中,有150人的简历提到了太平洋地区的任职经历,94人的简历提到了大西洋地区的任职经历。具体来看一下舰队,有28人的简历提到了“大西洋舰队”任职经历,相比之下,提到“太平洋舰队”任职经历的有69人。尽管不是那么明显,这种倾斜现象在军衔最高的将官中仍然存在,有8位中将和上将曾在大西洋舰队任职,而曾在太平洋舰队任职的则有12位。考虑到太平洋面积更大,拥有自己的战区司令部(即原来的太平洋司令部,现在的印太司令部),并且毗邻更多的潜在敌对国,将领选拔过程中的地区倾向性可能仅仅是因为太平洋地区比大西洋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任职岗位。不过,无论是不是由于太平洋地区存在更多职位,缺乏太平洋地区的任职经历对于军官的晋升来说很可能会是减分项。这种对太平洋地区任职经历的重视从有些舰种司令部的指挥架构上也能体现出来。例如,海军水面司令部司令与海军太平洋水面司令部司令由同一个人担任,而海军水面司令部副司令一职则由军衔低一级的海军大西洋水面司令部司令担任。航空兵类型的司令部的指挥架构也存在同样的地区倾向性。”
——引自本工作室译本《兰德公司:美国如何培养将军》
(该译本介绍见本公众号文章《兰德公司325页重磅报告中译本出炉:美国如何培养将军》,双击文章标题可看)
兰德公司这份报告依据的是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美军将官信息数据,它说明美军在印太战区的人事布局,其转移战略重心的动作,早就开始了。高手下棋步子常常不露痕迹,当对手发现危险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美军晋升的指挥棒如此挥舞,那些想要在军官金字塔上爬到顶端人,必然千方百计围着指挥棒起舞,挤破脑袋到印太战区混履历。换句话说,优秀的美军指挥官将不断朝印太战区扎堆,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美军指挥官位置轮换较为频繁,全面和持续跟踪特别麻烦,所以目前国内似乎缺少对美军重要位置指挥官的长期跟踪研究。如果哪一天中美军事冲突忽然爆发,才急急忙忙搜集美军指挥官的信息,是不是有点临时抱佛脚了。再说,你觉得美军到时还会那么开放指挥官的信息,让对手有可能通过人脸识别对其“斩首”?有句话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但“光而不利”有何用?如果用做媒体的心态去做研究,只追热点不做长线(比如俄乌战争还没结束,消息还真真假假有待辨别,国内就出了一大堆经验教训启示借鉴,是不是过急了一点太早了一些),将来恐怕要吃亏。
基于上述考虑,本工作室近期整理了美军11艘现役航母舰长的信息资料并将持续跟踪上述舰长位置的人员轮替(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本工作室对印太战区近200个主要职位美军指挥官都在进行密切跟踪和实时更新),曾撰文《美军11名现役航母舰长水平如何?3万多字详解》(双击文章标题可看)进行过介绍。兰德公司一下子拿到美国国防部提供的军官数据库信息,做出了一份干货满满的报告,其实我们通过全面和长期的跟踪、积累、观察、分析,也可以做出同等水平的报告。把美军每一步落子的过程看清楚,也有助于把美军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手段看明白。
美军11名现役航母舰长清单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