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幕后航天人,小团队也要争做大贡献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李志勇 2022-04-19 10:03

2022年4月15日20时整,乳白色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次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中星6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760359f4bfd8585f060bbd4ecee0382.jpg

4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在火箭点火刹那间被映红的夜幕下,高压供电保障团队再一次护送火箭出征太空。这支平均年纪24岁的团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的供电站,保障高压供电万无一失是他们的任务目标。

笔者了解到,供电站负责维护管理的各类高压供电线路总长近150多公里,用户涵盖了中心所有单位,从产品进场到成功发射,整个过程必须做到高压供电畅通不间断。为了及时发现排除隐患,一次任务,他们至少要组织三次线路巡视和检修。临近发射日,笔者参加了一次线路巡视。

image.png

图为半山腰岗位操作手们互相帮助上山。向阳 摄

image.png

图为李浩天带头穿过最难走的一段路。李志勇 摄

“上山的路有点陡,不好走的地方脚下要踩稳,手上要抓牢。”到达目的地刚下车,岗位操作手李浩天就提示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穿过位于山脚的田地向上望去,近45度的山腰上只有枯黄的矮草和零星散布的树,跟本没有“路”可走,半截立在山顶的电杆指引着方向。李浩天大声说爬过这段山坡就有路,听闻后不自觉加快了步伐,争取不要拖他们的后腿。

李浩天指的路,是雨水冲刷形成的沟沟坎坎,相比走一步下滑半步的沙坡地确实要好走一些。

image.png

图为李浩天用望远镜观察线路通道。向阳 摄

“我对这座山太熟悉了,所以单位才派我和你们一组。”李浩天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他已经记不清翻过多少次山,趟过多少次河,经历过多少次险情。巡线是他们提升供电线路可靠性的主要手段,对岗位操作手来说是家常便饭,他们要检查电杆或铁塔的地基、金具、线路通道是否存在隐患,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根据这条线路上所有用电单位的工作安排,赶在发射前集中解决。

谈起在航天事业中的作用地位,李浩天说:“没有可靠不间断的电力保障,设备无法正常运转,生活也无法有序开展,发射任务怎么能够取得成功?”

在李浩天的带领下,一个半天、两座山头、三名岗位操作手,完成了上午的巡线工作。下山的路上,笔者不禁想起“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句源自中心的口号。供电站的航天人正是航天事业幕后的“螺钉”,钉在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mage.png

图为这次发射任务前组织排除隐患。李志勇 摄

image.png

图为岗位操作手用设备检测电缆通断情况。李志勇 摄

发射日,供电站分成几个应急分队,散布在指挥控制、测控测量的关键要害节点上严阵以待。

“记忆中还没有哪次点火用的是备份电。”岗位操作手余天磊说。尽管在任务进程中他们按照质量体系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尽管临射前会启动油机发电作为备份应对万一可能,他们还是觉得“只有时刻准备着,只有收到圆满成功的消息,才踏实安心。”

image.png

图为在运控大楼顶擦拭绝缘子。李志勇 摄

image.png

图为岗位操作手通过无人机辅助巡视线路。李志勇 摄

巡线是重要手段,应急准备就是核心能力。为应对突发停电故障提升快速恢复供电的能力,供电站持续开展操作手岗前培训、在岗训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置训练,落实“双想”制度,多措并举为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提供可靠的供电保障。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看得见的是磕伤膝盖后的坚持,是勒紧安全带在空中作业的勇敢,是互相搭把手的友爱,看不见的是这个团队的决心。在辉煌壮丽的背后,有无名、无声的尽职和奉献,就像岗位操作手们追求的那样:“小团队也要争做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