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砸死了当烈士!砸不死回部队好吹牛!”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高效文 2022-05-12 20:34


一名军事记者的“5.12”抗震救灾回忆录——

“来吧,砸死了当烈士!砸不死回部队好吹牛!”


“5.12”汶川地震已14年了,在2008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我忘不了的事——


5月13日,我随同集团军、政治部政工领导带所属某团300名官兵冒着余震、泥石流、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四肢并用、跋山涉水、昼夜冒死向茂县开进。有的桥被震跨了,我们只有趟河,鞋里进了水,非常滑,步行60多公里后,我的脚就开始打血泡,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痛。


image.png

没有路,没有桥,官兵们趟河向震区开进。高效文 摄


当走到天虹乡云端山时,余震发生了......


霎时,整个山体滑坡,尘土飞扬,黄沙满天,10多分钟,尘埃落定,能见度很低。我放眼望去,60多米宽的滑坡体,顺山而下,把公路埋了。若顺着滑坡体和河边走预计15分钟就可走到对面的公路上,若翻山估计就要走2个多小时。时任集团军政委崔昌军少将站在滑坡体边缘观察后转过身来大声说:“我决定走下面,谁当开路先锋?”无人回答。


作为政治干部,关键时刻要讲政治,关键时刻要发声,我大声说:“我当开路先锋!谁跟我走?”,离我们10米远的某团官兵无人响应。地方三个青年急于想回茂县的家,要求跟我走。


image.png

官兵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往灾区进军。高效文 摄


公路到江边直线距离有30多米,我顺着河边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由于没手拉的树枝和手扶的地方,脚下全是陡峭的河岸,我四肢并用,短短30多米的路,竟然走了5分钟。“我来给你当安全员,高干事你就放心的走吧!”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团宣传股长拿着小喇叭对着我喊。


image.png

官兵们向震区开进。高效文 摄


到江边不敢停留,一脚下去浮土能盖住膝盖,好像走在面粉堆里、棉花山上、水泥池里,每迈一步都要高抬腿。我背着背囊、相机、三脚架,一边看着不时滚落的拳头般大的石头,一边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对面走。刚走10多米,由于路太难走,身后的一个地方青年便要返回,另一地方青年突然加快脚步,走在我前面,我在左躲右闪的同时也告诉一前一后的老乡注意躲闪。


image.png

赶往震区没有路,官兵们靠四肢前行。高效文 摄


刚走到20多米滑坡体的转弯处,我突然听到战友们的喊声“高干事!滑-坡-了!快跑呀!”我看到像办公桌大小的石头(宽1米,长2米多,厚度半米)向我滑来,跑已经不来及了。此时,我感到心跳加速,心里想,“来吧,砸死了当烈士!砸不死回部队好吹牛!”


我看着巨石向我划来,10米、5米、3米、2.5米......


我身前的老乡在慌乱中跳进了水流湍急的岷江,一下不见了踪影。


当巨石滑到距自己1米左右停住了,只有尘土向我扑来......


image.png

山体滑坡砸毁的车辆。高效文 摄


此时我看到一个台式电脑般大的石头从山上急速滚下,击中我身后青年的右小腿,这个青年对着我喊“解放军!救救——我!”我只好扔掉我背了60多公里的背囊,背着青年艰难的前行,经过20多分钟的艰难努力,才将受伤青年背出滑坡体,在群众的帮助下,将伤员放上一辆摩托车上将其运走。


此时余震又起,山上石头像下饺子一样滚落......


image.png

十多米大的石头从山上滚落,官兵向震区开进时从石头缝隙中穿行。高效文 摄


群众们见到我进入震区,自发鼓起了掌。几位被困游客不解的问我:“大家想方设法往震区外面逃命,解放军怎么往震区里面赶?”


我定了定神从容地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


游客的掌声打断了我的话,我接着说“我们多救一名小孩就少一对哭泣的父母!多救一名老人就少几个悲伤的儿女!”


几个游客问我:“解放军,你叫什么名字!”


我大声地告诉她们:“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在场的游客又鼓起了掌,在掌声中我给游客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着他们,我顿时充满了力量,加快脚步向震中走去。


image.png

十多米大的石头从山上滚落,官兵冒着余震向震区开进。高效文 摄


在5·12汶川抗震救灾中,我和官兵们一起进行救灾工作,转移游客、疏散群众、拆除危房、救治群众、灾后重建......


image.png

激流险滩救群众。 高效文 摄


image.png

官兵们在悬崖峭壁上运送群众。高效文 摄


作为一名记者,我用相机和文字记录下生命的奇迹、记录下官兵抗震救灾的身影、记录下灾区军民鱼水之情。在全国200余家媒体发表新闻图片、消息500余篇。在部队抗震救灾总结大会上,我也被光荣的授予二等功称号。

(2022年5月12日写于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


14、高效文参加抗震救灾表彰大会.JPG

高效文参加2018年抗震救灾表彰大会。


12、奖状.jpg

高效文的二等功立功奖状。


高效文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部分新闻摄影作品:


 重灾区茂县 救出第一位南新镇村民 

image.png

5月21日,成都军区驻渝某团派出980人组成搜救组、救护组、物资运送组进入茂县南新镇10余个村,逐家逐户搜救和运送救灾粮。截至晚上22时,挖掘被掩埋尸体19具,抢救生存者270人,转移受灾群众1920人,运送粮油21吨,抢修公路38公里,抢修水库1座。图为上午9时50分救出的第一位南新镇55岁村民苟世英。高效文摄影报道


 重灾区茂县 首座帐篷小学开课 

image.png

成都军区驻渝某集团军官兵步行100余公里进入茂县后,进村入户组得知受12日地震的破坏,四川省茂县宗渠村小的教学楼、住宿楼倒塌,学校的302名学生被迫停课。他们立即组织官兵搭制帐篷小学,逐家逐户走访并告诉家长让学生到帐篷小学上课。24日上午10时,在帐篷小学校长、驻渝某团代副团长严奎的宣布下,茂县首座帐篷小学开课。图为官兵背着学生上学去。高效文摄影报道


image.png

成都军区驻渝某集团军官兵步行100余公里进入茂县后,进村入户组得知受12日地震的破坏,四川省茂县宗渠村小的教学楼、住宿楼倒塌,学校的302名学生被迫停课。他们立即组织官兵搭制帐篷小学,逐家逐户走访并告诉家长让学生到帐篷小学上课,24日上午10时,在帐篷小学校长、驻渝某团代副团长严奎的宣布下,茂县首座帐篷小学开课。图为学生在帐篷小学上课。高效文摄影报道


 重灾区茂县 军医进村入户送医送药 

image.png

成都军区驻渝某集团军官兵步行100余公里进入茂县后,进村入户医疗组对57个村寨逐家逐户送医送药。图为5月24日,军医在风仪镇宗渠村送药的场景。高效文摄影报道



 作者简介 

image.png

高效文, 1990年入伍,1993年入党,2017年退役,2020年返聘于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


从军27年,先后任团、师、集团军新闻干事和报道组长,先后为国家领导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拍摄视察驻渝、驻川部队工作照片,曾参与“抱走一团火救活一车人”的爱民英雄梁强等13名全军全国重大典型的宣传,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国防教育网》等报刊媒体发表3000余篇新闻作品,160幅多幅作品获得全国全军大奖。


其中作品:《气吞山河》获重庆市首届摄影比赛金牌奖、《巨龙腾飞》获桥全国梁杯摄影比赛金牌奖、纪实性电视故事《老兵离休以后》在中宣部和学习强国平台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影视作品比赛中获得全国第三名……


12.jpg


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武部从事宣传工作后,在中央级媒体发表新闻摄影摄像作品60篇,2022年3月(一月内)在省以上媒体发表139篇,2020年、2021年被中央军委国动部评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21被西部战区新媒体评为优秀作者。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