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连队的新时代风采丨寻找庞国兴
来源: 解放军报 综合作者:刘群芳、贾文鑫、李佳豪等 2022-05-13 10:36

庞国兴是谁?­


这个名字,第77集团军某旅九连指导员张暕再熟悉不过。­

­

60年前,在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该连四班副班长庞国兴和战友同大部队走散。他们决定组成临时战斗小组,由庞国兴指挥继续战斗。他们孤胆穿插,深入敌后7.5公里,夺下敌人2处炮阵地,缴获各类火炮7门。战后,庞国兴被上级记个人一等功,并被授予“机动灵活、孤胆作战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所在连队被命名为“庞国兴英雄连”。­

­

然而,一次对话让这个名字变得“陌生”起来。­

­

一次,张暕给刚下连的新兵讲连史。一名新兵问:“指导员,庞国兴是如何成长为战斗英雄的?”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把张暕问住了。作为“庞国兴英雄连”第38任指导员,张暕对连史里关于庞国兴英雄事迹的记载烂熟于心,但“庞国兴的更多成长故事确实很少关注,也没想到关注”。­

­

“战斗英雄是怎样炼成的?”那次尴尬的对话启发了张暕,“英雄的事迹确实鼓舞人,但英雄的成长经历或许更能感召身边的战友。”­

­

“我们不能让英雄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此,一个念头在张暕心中萌发,并很快转化成行动——他发动连队战友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档案馆、查询地方志、翻找旧书摊,“期待从历史记忆碎片中寻找到一个更具体生动的庞国兴”。­

­

庞国兴新兵时期的训练成绩单,时任师机关宣传干事留下的采访记录本,刊有庞国兴稿件的旧报纸,庞国兴同乡的回忆……随着一件件关于庞国兴的史料文物被发现,一个生动、饱满、鲜活的英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张暕和战友们面前。­

­

“相信我也能成为像庞国兴那样的英雄!”前不久,一名新兵的发言,让张暕确信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走近英雄,读懂英雄,用英雄的故事成就新的英雄!”­


寻找庞国兴­

刘群芳 贾文鑫­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李佳豪­


177ef408be55b59f96f1fc235f619be5.jpg

“庞国兴英雄连”官兵组织狙击训练。­


★ 个人,一座碑,一个选择­


“‘庞国兴英雄连’的连魂诞生在高原,我们绝不能把它丢在高原”­

­

寻找庞国兴,是从一座墓碑开始的。­

­

“咱县里出过英雄,3个人打掉敌人2处炮阵地。这就是他的墓碑,娃儿们快给英雄鞠躬。”来自陕西省子洲县的屈强博,从小就听过庞国兴的故事。这位二级上士清晰记得,每逢学校组织去烈士陵园祭扫活动,老师都会向他们讲述庞国兴的战斗故事。­

­

“你们是庞国兴的同乡,别给县里丢人。”长大后,屈强博和许多同乡选择报名参军。临行那天,县武装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叮嘱他们。­

­

连队提出寻找庞国兴,屈强博率先报了名。休假回家,屈强博带着战友们制作的花环、挽联,来到庞国兴的墓碑前,与战友们一起“云祭扫”,共同缅怀英雄前辈。­

­

得知屈强博来自庞国兴生前所在连队,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讲述庞国兴的故事:“庞国兴出身贫苦,父亲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母亲哭瞎了双眼,还没犁耙高的他就这样成了地主家的佃户。县里解放后,家里分到田,他打心眼里念共产党的好。后来,部队来征兵,他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

之后,这些故事被写进九连连史,成为官兵了解庞国兴成长的一扇窗。­

­

前些年,九连所在旅接到命令,即将移防高原。带着战友嘱托,屈强博请假回了一趟家乡,把这个消息“告诉”庞国兴。­

­

在庞国兴墓碑前,屈强博偶然结识了子洲县党史办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告诉屈强博,县志馆珍藏着一份庞国兴手写的日记,可以复印一份带回部队。­

­

就这样,带着这份珍贵的史料,屈强博踏上千里移防的列车。­

­

初上雪域高原,连队许多官兵出现了高原反应。一段时间后,屈强博身体有些吃不消,脑子里闪过到期退伍的想法。闲暇时间,他开始整理庞国兴的日记,看看英雄当年是怎么想的。­

­

“高原真苦,快走两步都会喘”“今天训练,我又因高原反应吐在训练场上”“马上要奔赴前线,我真担心回不去,就给母亲留下遗书”……­

­

读罢庞国兴当年在临战前写下的字句,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士形象出现在屈强博眼前:原来英雄也曾面临我们今天这样的考验,也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担心。­

­

日记整理完毕,屈强博陷入沉思:“如果当时庞国兴退缩了,是不是就成不了战斗英雄?如果我坚持下去,是不是也能成为英雄?”­

­

几番思考,屈强博决定安心服役,干出一番事业。屈强博说:“阅读庞国兴日记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寻根发现之旅。我们的连魂诞生在高原,决不能把它丢在高原。”­


422e36a64bfb1bb0d2392b13854c3992.jpg

庞国兴(左二)组成3人临时战斗小组。­


★ 一个班,一本书,一次转变­


“即便没有‘战斗英雄’庞国兴,也会出现‘劳动模范’庞国兴、‘优秀党员’庞国兴”­

­

在九连官兵眼中,四班战友“很牛也很傲”。­

­

“牛”有牛的资本,“傲”有傲的道理。作为庞国兴生前所在班,四班的训练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训练大纲中明确很多课目的优秀分数线,常被四班战士当作最低标准线。四班宿舍里,各类比武竞赛的冠军奖状,挂满了一面墙。­

­

他们最喜欢在训练中与其他班一争高下。用班长郭孟的话说就是:“训练场上见高低,未来战场当英雄。”­

­

每次谈及此事,郭孟都会反复强调:“庞国兴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英雄,作为英雄传人,我们的劲也要用在练强打仗本领上。”­

­

然而,有件事却是例外。对于寻找庞国兴这件事,四班战士表现出极大热情。­

­

一次,郭孟在二手书交易平台上检索时,一则信息让他眼前一亮:有人正在出售一本名为《永不褪色的英雄庞国兴》的书——据他了解,这本书是当年庞国兴因公牺牲后,原部队为缅怀英雄而出版的人物传记,如今市面上难觅踪迹。­

­

没有丝毫犹豫,郭孟当即买下了这本书。本以为能够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庞国兴的战斗故事,没想到这本人物传记,有不少篇幅都在讲述庞国兴的平凡琐事——­

­

“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庞国兴所在连队来到高原开采石棉。他不顾高原反应,掘坑为屋、铺石为床,抡起工具就开始劳动,每天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月月被评为‘生产标兵’。”­

­

“后来,庞国兴被安排去搞生产任务,连里其他战士一次最多抡锤100下,他每次抡够300下才休息,成为全连公认的‘打锤能手’。因为踏实肯干,庞国兴下连6个月就入了党,一年2次荣立三等功。”­

­

“入党后的3年时间里,庞国兴先后调换过7个班。全连要上山劳动,五班体力差,他就被调去加强五班;农业生产需要人手,他又去了生产班;机枪班没有党员,他又去那里当了代理班长……无论庞国兴去哪个班,哪个班的工作都能见到起色。”­

­

这本书的最后一页,一位读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若非那场战争,庞国兴或许不会成为一名战斗英雄。可是,即便没有‘战斗英雄’庞国兴,相信也会出现‘劳动模范’庞国兴、‘优秀党员’庞国兴……”­

­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拳,猛击在郭孟的心头:“原来,庞国兴把每项工作都干到极致。和前辈庞国兴相比,我们实在是太狭隘了。”­

­

渐渐地,官兵们发现四班的战士变了——墙壁上悬挂的奖状足以说明一切:“党史知识竞赛第一名”“建军节歌咏比赛冠军”……除了在军事训练中一如既往地屡获殊荣外,他们也开始在其他活动中处处争先。­

­

不久前,旅里新建训练场,“庞国兴英雄连”奉命平整场地。场地碎石层足有半米厚,大型机械派不上用场,他们就用土办法镐敲肩扛……说起那次施工,郭孟的话语里透着自豪,“我们班的石方清理量远高于其他班!”­

­

前不久,旅里组织“强军故事会”演讲比赛,原本性格内向的四班藏族战士普化尖措,竟主动报了名。郭孟鼓励他说:“无论成绩如何,敢于挑战自己就是英雄。”­

­

“曾经,我无比渴望走向战场,认为只有炮火硝烟才能够成就英雄。如今,庞国兴的成长经历改变了我的想法。”站在演讲台上,普化尖措的一番话引来热烈掌声,“每一次学习、每一场比武、每一项任务,甚至每天的生活制度,都是英雄成长的舞台。”­

 

★ 一群人,一段史,一场战斗­


“我们渴望延续英雄传奇,但书写新的传奇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

­

作为“庞国兴英雄连”第41任连长,贾辉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够将庞国兴的整个战斗经过完整地还原出来,而非仅有一段概略性的描述。­

­

“过去讲庞国兴的故事,大多偏重结果,譬如他歼敌多少人、缴获多少物资。而对于他是如何指挥、如何灵活战斗的,却没有详细记载。”说到这里,贾辉面露遗憾。­

­

一次偶然机会,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

那年,贾辉以优秀连主官的身份前往院校参加培训。在学校图书馆,他偶然找到了一份关于那场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资料汇编,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各级各类作战文书和军事地图。­

­

这让贾辉如获至宝。经校方同意,他将这份资料复制后带回连队,成立起了“庞国兴战斗研讨组”,开始从打仗的角度重新审视英雄的故事。­

­

“过去,官兵们时常惊诧于庞国兴为何能够凭借三人之力,端掉敌人2处炮阵地。如今我们找到了答案。”说着,贾辉从电脑中调取出一份电子地图,一边比划一边给记者解释。­

­

“庞国兴采取的战术思想,放在当下也并不过时。”讲到这里,贾辉情绪激动,“读懂这场战斗,就读懂了庞国兴‘孤胆歼敌的勇气从何而来’‘以寡胜多的本领从何而来’‘机动灵活的战术从何而来’……”­

­

受贾辉启发,九连官兵利用学习进修的机会,“海淘”关于这场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文献资料。最终,在战友们的努力下,他们整理出了一本约10万字的史料汇编。随后,他们又根据这份资料,在地图上还原出了庞国兴临时战斗小组的整个作战过程。­

­

“连队上下掀起了一场研战史、谋战法、练战术的热潮。”谈及此事,贾辉格外自豪。­

­

去年夏天,一场班战术考核在高原某训练场展开。训练场上,五班班长李勇奉命率班在一处无名高地构建阵地,执行防御任务。­

­

按照战斗想定,李勇的对手是蓝方部队一个步兵排。随着战斗陷入胶着,蓝方决定增加兵力,企图从李勇所在的防御阵地撕开一个口子。­

­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李勇毫不犹豫地选择坚守阵地。他的理由很简单:“该防御阵地正面较窄、坡度较大,‘敌’视界、射界有限……”果然不出李勇所料,蓝方部队纵有兵力优势,却迟迟无法突破这处阵地,最终被前来支援的红方部队包围。­

­

现场,一名考官对李勇的临机处置大为称赞:“一名普通战士,能有这样的战术判断不简单!”­

­

“我们都是‘庞国兴英雄连’的兵!”战后复盘,李勇的发言铿锵有力,“我们渴望延续英雄传奇,但书写新的传奇需要过硬的能力素质。”­

­

这是一次例行的晚点名,连队官兵如同往常一样,在呼点“庞国兴”后集体答“到”。可这一次,李勇分明觉得那一声“庞国兴”,是在呼点自己。­


1ffc69fa63b9d5bd4b649686a7d95d59.jpg

“庞国兴英雄连”上等兵卯卫星(右一)为战友讲述战斗英雄庞国兴的故事。 ­

­


“给自己一个读懂英雄的机会”­­

翟伟­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

第77集团军某旅九连上等兵卯卫星一度认为自己很“菜”。­

­

新兵训练期间,不少同班战友早已达到新兵训练标准,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冲击。然而,卯卫星的成绩登记册上,还是一个个“不合格”的标记。历次训练考核,他的成绩几乎次次垫底。­

­

因为身体素质一般、基础底子薄,卯卫星在新兵连吃了不少苦头。在新兵结业考核中,他几乎是贴着最低标准线勉强通过考核。­

­

下连定岗时,卯卫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分配到了“庞国兴英雄连”——一支素以军事训练成绩过硬著称的英雄连队,这让卯卫星心情十分焦虑。­

­

“像是一只落汤鸡被赶进了鹤群中。”有段时间,卯卫星感到能力素质差距太大,提出调换连队的申请。­

­

一天夜里,连长贾辉拿着一张“新兵训练成绩单”交给了卯卫星。成绩单上,“姓名”一栏被刻意遮住,绝大部分的训练课目后面都登记“合格”,仅有一项被标注为“良好”。­

­

“你与成绩单上的这名同志相比,谁的成绩更好?”贾辉问。­

­

“半斤八两,都很一般。”卯卫星回答。

“知道成绩单的主人是谁吗?”贾辉又问。­

­

卯卫星挠了挠脑袋,心中满是疑惑。­

­

“是庞国兴。”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后,卯卫星惊讶地说:“就是咱们连的战斗英雄庞国兴?”­

­

“没错,就是战斗英雄庞国兴。想知道他是怎样完成逆袭的吗?给自己一个机会,留下来!”说着,贾辉递给卯卫星一张旧报纸复印件,上面详细记录着庞国兴新兵时期的故事。­

­

卯卫星认真阅读起来。像是打开了一扇窗,他开始重新认识这名“熟知的英雄”——­

­

“庞国兴刚入伍时,体重才90多斤。第一次投弹,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投出29米……为了赶上其他战友,庞国兴刻苦训练,摔裂了四五颗铸铁教练手榴弹,这才突破了50米大关。”­

­

“作为班轻机枪手,庞国兴一开始射击成绩一直处在‘合格’和‘良好’之间。为了提高成绩,他每天趴在射击场上练习瞄准……一个夏天过去,庞国兴的脖子晒得如卡车轮胎般黑亮,他也用汗水换来了‘神枪手’的称号。”­

­

“原来,英雄并非天生强大,他只是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庞国兴“逆袭”的故事,让卯卫星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从那以后,无论是清晨的训练场,还是深夜的学习室,总能见到他加班加点的身影。­

­

一年后,卯卫星开始在军事比武中获得名次,随后又被任命为“庞国兴班”副班长。在一次班务会上,卯卫星发自内心地说:“没想到一张成绩单,给自己一个读懂英雄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