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部队参加抗震救灾的高新先进“秘密武器”
来源: 西部战区 综合作者:曾涛、王连彬、薛伟伟、万端武、魏向阳、李晋 2022-05-16 10:05

7ef1b782ec6ade4fe23bfca74d0f6021.jpg

在“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携带的一批高新先进救援、医疗等装备竞相登场,共同筑起托举生命和希望的屏障。


光学生命探测仪

间隔.png

234b1780a86118573876fc3f54998f15.jpg


这是一款专业生命搜索装备,坚固轻便,非常适合倒塌建筑物或狭窄空间的救援搜寻作业。配有360°全视角旋转镜头、高灵敏麦克风和立体声三方通话系统,可向救援人员提供废墟下幸存者信息,并建立视听联系。

 

雷达生命探测仪

间隔.png

5a970454927e7287510924c67fe01bea.jpg


该设备由无线探测发射器和掌上操作显示器两部分组成,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能够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最大探测搜索范围可达36平方米,探索角度120°,可通过被困人员呼吸、热辐射等生命体征,精确定位被困人员方位距离。

 

地图建模无人机

间隔.png

d9fdca11e6007eef2ef98d503fcb9064.jpg


该设备可在人力难以到达和地形条件复杂的灾害区域开展作业,能一次性获取灾害现场多角度影像信息,为自动建模提供超高分辨率的现场数据,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第一时间三维可视化,为地震救援提供直观、可靠依据。


手抛式无人侦察车

间隔.png

beb79b1896d18709800b08109a381103.jpg


该设备个头小、结构简单,具备图像实时传输功能,操作比较灵活,能够进入狭小空间,对压埋人员进行快速搜索定位。


危险品处置机器人

间隔.png

72df453c687772ae50580b6a48cbf2cc.jpg


该设备作为一种无生命载体,在面临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各种危险复杂的环境时,可有效代替人工作业,解决“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问题,能在多种地形条件下进行危险性物品处置。

 

重型支援桥

间隔.png

cfd8bb1195e22da2d172a1e1cfa7263c.jpg


该桥主要用于在任务地域内抢修、抢架公路桥梁,克服河流、沟谷等障碍,保障重型装备和车辆机动。架桥系统由架桥车、保障车、运桥车等组成,具有机动性能好、单桥跨度大、架设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器材适应岸坡能力强、通载方便等特点,能通过改变模块单元数量来改变桥梁跨距,架设符合要求的桥梁。


应急模块化桥梁

间隔.png

92f0432551607f78b416b37daa0413c3.jpg


这是一种可进行多跨连续架设的机械化桥梁,可适用于深度不大于5米的中小河川、干沟、沼泽、泥石流、浅滩等交通障碍地段。这种桥梁每跨15米长,可分跨架设,每跨两侧有支撑,桥面高度可调整,也可与其它舟桥器材进行混合架设。

 

人体外骨骼

间隔.png

d2ad4f564d84c7423bf62ef1f1594acd.jpg


这是一种通过穿戴将人体与机械并联在一起的装置,它像人体骨骼一样对人体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也可辅助人体进行运动,达到减少负担的目的。该装置能减少人50%的负重压力,从而减少30%的体力消耗。

 

骨髓穿刺枪

间隔.png

d046e296427af8d1ab01a7967d4c9e09.jpg


通过骨髓输液是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地震灾害中,幸存人员由于长期埋压、不能进食、脱水或因骨折、大出血等导致休克,周围循环衰竭、末梢静脉塌陷,常常因无法建立输液通道而延误抢救时机,而通过骨髓输液则可替代外周静脉输液,挽救幸存者生命。


手持式血液生化分析仪

间隔.png

f9ceaa3ccdc56430fe5938c030add9bc.jpg


该仪器采用干式化学检测方法,具有易校准、特殊血液样本干扰少、三分钟可得出检验结果、试剂易携带易储藏等优势。可检测血糖、电解质、肾功能等项目,因其重量不超过500克,可直接手持检测血液样本无需离心处理,样本使用量少,直接滴于卡片上即可检测,立即打印,尤其适合野战救援等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

 

VR心理治疗仪

间隔.png

9fe3eb34cdbdb307a97e57b85bfbcc37.jpg


该设备能够让伤员通过在虚拟场景中身临其境的实时交互训练,提升对应激事件的耐受力。设备内置虚拟现实3D训练指导场景,场景中有诸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想象放松等场景、音乐与指导语。伤员一被救出即可佩戴,在放松的场景下实现灾难应激创伤后,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的恢复,有效降低应激障碍发生率。

 

掌上超声仪

间隔.png

1e0d1f402804a97fffb2c960c9ab78ba.jpg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军事与救灾专用便携超声仪,具有轻巧便携、屏幕与探头一体折叠式、耐热耐寒、坚固抗摔等特点。使用掌上超声仪在五分钟内就可实现从头到脚的检伤分类,现场筛选出需要马上救治的重伤员。


便携式移动DR

间隔.png

d8897b549764c4411722f38cae84c449.jpg


该设备解决了此前便携机无法摄片,摄片无法保存的问题,使“现场明确诊断、术中影像支持、术后对比”成为现实,能大幅提高野战环境下的抢救效率。

 

5G远程手术

间隔.png

6eeae7b453928d95e5d6533da22d18a8.jpg


利用5G网络技术,实时传送手术高清视频画面,实现远程异地手术指导。这是新型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以往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数据安全无法保障等问题。

 

运-9医疗飞机

间隔.png

fab0bf24848a53fd4dcbaf509d597eda.jpg


运-9医疗飞机,配备了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快速远距离运送重伤病员,交于后方医院处理。机上有专业的医疗人员以及重症监护、心肺复苏、心电超声等多种医疗设备。这架飞机犹如一台“空中120”,遇到情况紧急的伤员,可以边后送、边救治,一些情况特殊的小型手术都可以在空中进行。


抗震救灾,科技赋能。大量先进的高科技救灾设备,不仅加快了施救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施救人员自身的安全系数。未来,相信在越来越强大的科技力量加持下,受灾群众将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