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满足,随之攀升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有心理专家指出,随着“95后”“00后”逐渐成为部队官兵主体力量,受成长环境、伍前经历多种因素影响,官兵心理成熟年龄普遍后延,情绪控制能力较差、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同时,源于家庭、社会关系的过高期许,以及部队高压高强度工作生活的现实考验,也让少数新入伍士兵产生现实落差感,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官兵健康成长、部队备战打仗、单位发展安全的动因之一。
近期,战略支援部队驻苏某部依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在官兵中间开展了一次全员测评,正是这次“走心”摸底,让心理健康问题逐步走进了官兵视野。
跨出迷雾圈
与“心理病”来一场正面交锋
心理测评数据显示,该部有20余名青年官兵不同程度存在中度焦虑、抑郁症状,23.7%的官兵不同程度感到精力不足、正念不足。如何纾解心理压力、解决后顾之忧成为各级领导牵绊挂念的心上事,为此,该部党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探索治本之道。党委一班人经过数次思想交锋后达成共识,“面对全新课题,我们坚决不能做鸵鸟,要时刻对照打仗要求、瞄准胜战靶心定向施策,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把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区分开来,实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又不能带出‘娇’‘骄’二气,把军人虎气血性更加凸显出来。”自此,一场席卷军营的心理保卫战悄然打响。
架设阻拦索
与“个别人”做一次深度告白
“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这种认知偏差现象称为达克效应……”这是江苏某知名心理专家作客军营讲座时,为该部官兵答疑解惑时的情景,原本计划1小时的课程,被热情的官兵硬生延长到了2个多小时。“不谈不知道,原来不少年轻官兵心里藏着各种‘小秘密’……”课后,该部随即组织一批心理专家组团会诊,走进班排、深入一线阵地开展心理咨询,并结合前期筛查结果,为心理受困的官兵开展一对一专业救助和心理干预,从心理问题的源头入手,深度启迪转化解开心结。同时,该部依托基层党支部建立“一人一本”台账,聘请骨干担任心理辅导员,动态监测重点人转化情况,靠前予以引导关怀,经过上下近1个月的努力,官兵心理防护能力有效改善,个别人员思想状态明显积极向好。
织密防护网
为“兵爱兵”牵一根互助热线
“搞好心理服务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事关备战打仗、部队稳定大局,必须用作战的眼光来看待,既要猛药去疴、挽救同志,更要打防结合、帮在平时,从源头上转化倾向性问题。”在政治工作推进会上,该部政治工作处主任如是讲到。该部驻扎南方城市,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官兵长期身处“墙外灯红酒绿、墙内无聊无趣”的生活环境,心理“平衡”与精神“保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该部结合任务实际,充分用好政治教育、党团活动“两个半天”时间,集中开展心理游戏、团建活动提高个体融入度,强化集体凝聚力,逐步探索出一套“三个四五”谈心法,深入摸排官兵所忧、所盼、所扰、所困,确保了解实情、掌握底数。此外,该部坚持用足用好驻地资源,联合省内知名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与相应体系医院深度对接,探索建立完善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应急就医预案,在部队、医院、驻地之间打通“联合救援”的快速通道。
系上安全带
为“新青年”建一座心灵城堡
在上下协同开展多项调节措施的同时,该部注重抓长抓常、动态防护,在集中组织“望闻问切”式人工干预的基础上,开通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借助“互联网+”优势引入心理评估小程序,通过大数据精确检测覆盖每名官兵,实现心理安全全时防控,持续为官兵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该部还成立心理疏导小组,构建常态化心理巡查机制,定期对官兵心理展开“巡逻”,建立官兵心理档案数据库,随时调控官兵心理“心电图”;依托现有资源,引导性格内向的官兵参加体育、电竞、游艺比赛,打造VR学习室、按摩理疗室、宣泄谈心室等心灵空间,集中采购心理沙盘、体感设备、娱乐卡牌、乐高模型等新奇体验装备,鼓励官兵积极投入火热军营生活,守好一道“心门”。
增强动力源
与“家里人”谱一曲爱的乐章
“严格的管理制度、紧张的训练氛围、远离父母的环境,难免会让年轻官兵产生心理压力”,该部某连政治指导员告诉笔者“做好心理问题防范和疏导工作应当‘接地气’‘办实事’,要看到心理问题背后隐藏的家庭、经济、社交等方面困境,以解决现实问题推动转化心理问题。”近年来,该部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难帮困工作结合起来,年均筹措10万余元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为3名家属解决随调就业难题,协调20余名军人子女就读驻地最优质中小学,与驻地律师事务所联合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10余名官兵家庭妥善解决矛盾纠纷,体贴入微的军人家庭工作,真正让年轻官兵产生融入感、归属感、使命感,官兵们脸上笑容多了,训练动力也足了,军营越来越成为官兵信赖、健康发展、自由成长的心灵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