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管武装,推进基层武装建设迈上新台阶
重庆市璧山区筑牢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基石
■刘金桂 刘毅
为全面提升基层武装部建设质量,深度契合新时代国防动员应急应战需求,近日,璧山区人武部组织开展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推进会,着眼强军目标,积极作为、精准发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璧山样板”。
前期,区人武部深入调研“把脉问诊”,发现部分基层武装部存在建设标准“参差不齐”、软硬件配套“短板频现”等问题。为破局开路,区人武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党管武装 加强新时代党管人民武装工作意见》和军委国防动员部“江西集训”会议精神,结合辖区实际,遴选5个镇(街道)作为试点先行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整体跃升。其中,青杠街道武装部在建设过程中成效显著,脱颖而出,成为观摩学习的“先锋模范”。
在推进规范化建设进程中,璧山区人武部创新采用军地共建模式,积极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对基层武装部的组织建设、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以青杠街道武装部为例,他们本着“要素齐全、规范配套、实用管用”的原则,将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场所进行规范整合,在“三室一库”建设基础上,设置共用荣誉墙、来访接待室、民兵和退役军人之家、阅览学习室、文体活动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武装阵地。
会议当天,区人武部领导以重庆警备区颁发的《重庆市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规范》和《重庆民兵基层建设细则》为依据,以青杠街道等5家建设成果为参照,要求各镇(街道)武装部结合单位实际,有序推进、高效推进,严格按规定优化“三室一库一家”建设,把握因地制宜、功能为要原则,突出战备物资管用、安全保密达标重点,聚焦信息化、融合化、集约化方向。专武干部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结合工作实际深刻反思,力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街道选址7个门市,探寻“工作结合、力量结合、场所结合、职能融合”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人民武装部与退役军人服务站的融合共建,打造适应基层武装工作和退役军人服务“部站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军人新平台。”会上,青杠街道武装部长翟春锋发言到,5个镇(街道)试点单位武装部长“传经送宝”,分享各自的建设经验与创新实践。有的聚焦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壁垒,打造功能完备的武装阵地;有的着眼民兵队伍建设,创新训练模式,提升应急应战能力;有的深耕军地协作,凝聚合力推动武装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次推进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明确了方向,找到了差距。”大兴镇新任职的专武干事张阳阳感慨道,“回去后,我一定把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提升我们武装部的建设水平。”
在现场观摩环节,全体专武干部实地参观青杠街道武装部的各个功能场所。在战备器材室,各类物资按应急救援、军事训练等模块分类存放,整齐有序。资料室中摆放的各类软件资料同样可圈可点,从民兵整组到军事训练,从日常工作记录到应急处突预案,每一份资料都详实完备,为全区武装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经验借鉴。
经过此次推进会活动各镇(街道)武装部长们深受启发,璧城街道武装部长刘文岳感慨道:“此次观摩学习,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以前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根源在于对标准规范理解不深、执行不力。”
据悉,璧山区人武部在新年度,区分区人武部本级、镇(街道)企业武装部和村(社区)民兵营(连)部3个层级,以提档阵地建设、提优制度规范、提级备战任务为主线,按照“成果推广、建设实施、考核评比”3个步骤深化建设,推动全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针对尚未达标的单位,区人武部将组建专项指导组,逐单位、逐项目、逐环节进行精准指导,制定详细的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