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军区开展“一地一乡”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来源: 中国国防报 综合作者:李克强 赵大永 刘松峰 2023-04-07 17:39

河北省军区开展“一地一乡”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英雄故乡崛起和美乡村

■ 李克强 赵大永 中国国防报记者 刘松峰

春天的燕赵大地,草长莺飞,一派生机盎然。

太行山下,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河北省涉县河南店镇赤岸村,游客熙来攘往。在河北省军区的帮建下,这个小山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渤海湾畔,抗日英雄马本斋烈士的故乡、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东村。看着眼前飞驰而过厢式货车,村党支部书记马现永感慨:“省军区帮我们进行道路和村容村貌整治后,致富路越来越通畅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河北省军区坚持让红土地成为幸福地,让老区人民走上致富路,在全省确定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陈庄歼灭战战斗地和李大钊、董振堂、董存瑞故乡等66个红色底蕴深厚的“革命战地、英雄故乡”对口倾情帮扶,助力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英雄故乡爱英雄

站在“军民共建蔬菜大棚”内,看着一排排长势喜人的蘑菇,新河县西李家庄村村民宋宪修的脸上笑容绽放。

西李家庄村是红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董振堂烈士的故乡。这里近“九河下梢”,饱受土地盐碱化、沙化之困,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9.78%。2019年新河县脱贫摘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邢台军分区开展“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产业精准帮扶,帮助该村发展食用菌产业。送上马,扶全程。军分区还为村里购置织布机,注册“将军情”商标,组织民兵成立老土布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线上、线下销售中心,推动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联合地方农业合作社,建设生姜、冬瓜、红花和京菊等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晋察冀边区爆炸英雄”李勇的家乡、阜平县五丈湾村,保定军分区帮助村里挖掘红色资源,结合附近王快水库旅游开发和当地千亩桃园建设,进行沿路绿化和墙壁红色文化彩绘,建设休闲公园,帮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促进村民增收。在“狼牙山五壮士”之一马宝玉烈士的家乡、蔚县下元皂村,张家口军分区协调社会力量开展消费助农,包括小米在内的优质农副产品销路畅通……

“革命英雄、老区乡亲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真情回报。”河北省军区领导动情地说。他们帮助66个红色村每村发展壮大1至2个农业特色产业,蔬菜、特色杂粮、中药材等21个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英雄故乡育人才

夜幕降临,隆尧县东庄头村的“乡村振兴夜校”又开讲了。从去年11月开始,隆尧县人武部对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和村民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产业就业指导,先后培训1600余人次,已有600余人经过培训发展起优质小麦种植、波尔山羊养殖等特色项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是关键。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荆玉师告诉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河北省军区在帮扶工作中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分类培养了一批种植养殖加工专业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治理骨干力量。

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是抗日英雄节振国的故乡。故城县人武部和刘堂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后,发展优秀退役军人、大中专返乡毕业生等加入党组织,选拔一批以优秀民营企业家、新乡贤、致富带头人为主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在人武部指导下,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党支部引领+农户耕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的自主经营模式,村民稳定增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2年,刘堂村被评为河北省第二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

河北省军区还结合帮扶实际,以帮扶村65名“兵支书”和“兵委员”为主体,安排中校以上党员干部与帮扶村干部开展结对帮带活动,常态组织互学互帮互促,培养出一批带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英雄故乡重传承

清明时节,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活跃着一批少年义务讲解员的身影。这些孩子来自邯郸市邯山区阳光实验小学等学校,经过“课堂培训+实地讲解”学习锻炼后,义务为游客提供导游、英烈故事讲解等服务。

阜平县柏崖村,展示村里红色历史和脱贫攻坚成果的村史馆、双拥文化广场不仅吸引了远近游客,也成为村民日常活动与休闲的场所。保定军分区帮扶干部孙传宗告诉记者,“帮建红色景点,就是在推动村庄唤醒红色记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同时,把红色文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游客能‘点头’,百姓有‘赚头’!”

近年来,河北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宣传教育功能,鼓励西柏坡、八路军129师纪念馆、前南峪等红色景区开发系列红色研学产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等开展面向大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支持平山、涉县等地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

省军区积极引导各级帮扶发展“红色+绿色”“红色+研学”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让帮扶村成为重温革命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

翻看《河北省军区“革命战地、英雄故乡”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规划》,各级帮扶项目紧紧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既有近期任务措施,也有远景规划目标,干什么、谁来干、时间节点、资金投入、完成时限和责任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建立健全省军区、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三级主官抓帮扶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每年、分管领导每半年至少到帮扶村开展一次现地调研和督导,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

强村富民,反哺老区。据不完全统计,在河北省军区帮扶下,66个帮扶村累计新增农家乐300余家,从业人数达50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就地致富”。革命战地、英雄故乡,如今山青了,水绿了,生态美了,产业兴了,百姓富了,面貌新了……广袤的燕赵大地,一幅军民鱼水情深、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