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凌晨1时许,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同三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李涌同志执行国庆安保任务,在辖区高速公路巡查时,对涉嫌酒驾的驾驶人依法进行盘查,处置过程中致李涌同志坠落高速公路立交桥下,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犯罪嫌疑人已被缉捕归案。
李涌同志牺牲后,省市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领导对李涌同志不幸牺牲表示深切悼念,向李涌同志家属致以深切慰问,要求依法严惩犯罪嫌疑人,妥善做好李涌同志抚恤善后工作。
为救执法对象从高处翻落
10月3日凌晨1点多,当日值班的李涌和辅警张成功驾驶警车在沈海高速公路上巡逻。他们巡逻至沈海高速公路上行675公里+122米处时,发现一辆黑色轿车违法停在应急车道,马上停车表明身份,上前盘查。二人发现黑色轿车驾驶人涉嫌酒后驾驶,准备对其进行酒精检测,不料驾驶人拒不配合,从护栏空隙穿越至护栏外侧。
驾驶人扒住桥面半身悬空,随时可能坠落。常年在此路段巡逻的李涌知道此处的危险,这是一处涵洞桥,一旦坠落,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瞬间执法变成了施救。“快回来!”李涌的这句呼喊声划破漆黑的长夜,照亮了群众“生”的方向,也成了自己奉献忙碌一生的最后“写照”。
李涌迅速上前探出护栏,一把抓住驾驶人往上拉,辅警张成功也立即冲上来,帮李涌扣住驾驶人的手腕。驾驶人终于脱离了险境,但李涌却因为对方的极力挣脱失去了重心,从护栏边翻落,跌到涵洞桥下的排水沟,头部着地。1点45分左右,120急救车到达现场,经医护人员现场检查,发现李涌已无生命体征,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无效宣告死亡。
事发地点是一处下穿沈海高速公路的乡村道路涵洞,从地面到高速公路护栏上有近4米的高度,下面是水泥硬化的路面,路面一侧是一处近1米宽的水渠。李涌跌落的地方就在水渠和路边之间,水渠旁还能看见残存的血液痕迹。
张成功说,路面到桥下3.85米高,“我赶紧跑到涵洞桥下,发现李队已经趴在水中,我抱起他,他嘴里往外吐着血,我怎么叫他,他都不回应。”
李涌是青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一级警督警衔。他1986年10月入伍,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0月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先后在青岛交警四方大队人民路中队、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工作,2017年6月起调到同三高速公路大队,牺牲时任二中队中队长。
市长探望李涌家属
李涌经常讲:“我执勤执法就是在挽救交通参与人的生命,即使当事人不接受我的观点,他也应该尊重一名认真工作的人。”对执法对象李涌总会说:“您若遵章守法,我就是为您服务;您若是违法,我必须秉公执法。”有个别被李涌处罚过的人当面威胁,也有跟踪数月的,但他都毫不畏惧,最后被处罚的人只能无功而返,心服口服。
从警以来,李涌共下达交通违法通知书5万余张,现场处罚21000余起,暂扣违法机动车2235辆,查处酒后驾驶247人、超载830余起、查扣假牌证251起,行政拘留145名伪造、变造号牌或无证驾驶机动车当事人,完成各类交通安保任务390余次,处置简易事故1060余起,全部做到秉公执法。
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带兵人
19年军旅生涯成就了李涌坚毅的性格、一身的正气。1986年10月,李涌从胶州参军入伍,198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助理员、管理员、参谋、中队长。2005年10月转业到青岛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李涌入伍后先是在青岛警备区服役,在某团后勤处运输股任助理员期间,年均行车超过20万公里,连续6年取得事故“零发生”的好成绩,被记个人三等功。
在担任某军区司机训练大队分队长期间,李涌不仅自己带好兵,还真诚地帮助其他分队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战友刘庆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涌队长是指导他如何带兵的第一任老师,“我担任分队长时刚从军校毕业,没有一点儿带兵经验,李涌队长和我不在一个分队,他却主动对我进行传帮带,告诉我带兵的秘诀,训练间隙就和我聊训练、聊管理,中午吃饭都是边吃边谈。在李涌队长的帮助下,我很快完成了从军校生到带兵人的角色转变。”
调任训练处参谋后,李涌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每天早晨起床号吹响之前,李涌就来到操场入口处,认真准备;每天晚上熄灯号吹响之后,李涌就打着手电筒例行查铺,随后还要到加油站、油罐等处检查。由于营区很大,训练场、宿舍和油罐设施又相距较远,李涌每晚查一遍岗都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李涌的战友至今对他每天的“暴走”记忆犹新,“李涌早、中、晚都要围绕营区院墙巡逻一遍,一天估计得走3万步,每年都要穿坏几双黄胶鞋。”
升任中队长后,李涌在工作中注重训练细节、严把考核尺度,与学兵同堂听课、同车操作、同卷考试;在生活中为人正直、待人宽厚、替人着想,与学兵同吃住、同劳动、同娱乐,学兵们对他既有敬畏之心,又有爱戴之情。
对于军用车辆驾驶,李涌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钻研的劲头。在如何提升训练质量方面,李涌的战友告诉记者,他在任职中队长期间有3个效果颇佳的“土发明”:第一个“土发明”是汽修理论“口袋书”。对于很多学兵来说,一进司机训练大队首先要啃的“硬骨头”就是厚厚的一大本汽车驾驶和维修的理论。李涌出任中队长后,将晦涩难懂的教材“变薄”为通俗易懂的“口袋书”,让学兵们在营区宿舍、训练间隙都可以随时拿出来翻看理论要点。后来司机训练大队推广了李涌首创的理论“口袋书”,大大缩短了学兵们消化汽修理论的时间;第二个“土发明”是脸盆当作方向盘。由于当时司机训练大队还没有模拟驾驶装备,而每辆车一堂训练课就要给8-10名学兵上课,每个人的摸车时间很短。为此,李涌担任队长后就发明了“以脸盆当方向盘、用竹竿做操纵杆”的模拟器材,学兵们在营区宿舍走廊里就可以随时练习,李涌还把驾驶动作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操作口诀,这样轮到每位学兵上车实际操作时把“脸盆方向盘”和“竹竿操作杆”复盘就可以了,从而克服了没有模拟驾驶器材给训练造成的困难;第三个“土发明”是小镜子充当反光镜。之前在学兵实习驾驶时,作为教官的班长由于坐在副驾驶和学兵观看反光镜的角度不同,不便于发出正确的指令,李涌根据自身摸索和实践,就让担任教官的班长到营区驻地购买化妆用的小镜子,将小镜子粘在教练车的反光镜上,如同现在不少车辆使用的“大反光镜套小反光镜”,从而解决了学兵实习驾驶时得不到班长及时纠错的问题。
在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担任中队长期间,李涌带领的学兵合格率达到100%,中队被评为“基层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获得“后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用热血熔铸公安英魂
李涌忙碌着指挥交通的身影,留在了很多青岛市民的记忆中。“他就是李涌,我以前经常站在路边看他指挥交通,含着哨子,摇摆手臂,跑来跑去的身影特别感人。”青岛市民孙宁说,李涌指挥交通时经常面带微笑,指挥很有效率。一名公交车司机在微博上写到:“怀念涌哥在山东路延吉路路口执勤的日子,只要您在那儿指挥,必然一路顺畅……”
见过李涌执勤的人,都对他的“手势”记忆深刻。李涌根据心理学知识和人们的交通行为习惯,将哨音与肢体语言相结,“发明”了10个“温馨提示”,简单手势就提醒了过路司机“不要打手机、不要抽烟、系好安全带”等。当有人领会了他手势的意思时,李涌会给司机竖起大拇指。
“哪里堵了,哪就有李涌身影,李涌在哪里,哪里很快就会不堵了。”这就是认识他的市民给交警李涌的评价,一个眼里容不下问题、看到群众受苦可以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的人民交警。
他担任市北大队辽源路中队副中队长期间,每年下暴雨时,在市北辽源路中队周边辖区,道路积水最深的地方,都会看到李涌在马路上忙碌的身影,尤其当周边道路交通瘫痪、市政人员无法赶到现场的时候,交警李涌总会出现。他冒着瓢泼大雨,趟着没膝深的污水,弓着腰,下手摸雨箅子,沿着路沿一步一步地摸着走,把路段沿线能够打开的雨箅子盖全掀开,手指经常被雨箅子盖的边缘划破,鲜血直流,以至于此后他随身的包里总是放着一副防刺手套。
遇到紧急情况,他还会组织群众自救,和群众一起把“抛锚”在水中的车辆推到路边,自己再站到水最深的地方当路标,指挥引导车辆快速通行。每年下大雪时,李涌都会出现在胶宁高架路的上坡路段,发动驾驶员相互推车自救。有时,他甚至把自己的身躯趴在车头上,用增加车前部重量的方法,避免轮胎打滑,帮助车辆顺利通过。
不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李涌坚持用党的组织纪律来约束自己,始终用心服务人民群众。上路执勤时,李涌还会在车里备好维修工具,随时准备帮助出现故障的车辆进行简单维修。不仅如此,他的车里还备着创可贴、速效救心丸、酒精棉等。李涌经常说,“这些不光给自己用,一旦有人需要,咱能掏出来给他,就能解决他的问题甚至能挽救生命,这比什么都好。 ”
这些年,他先后100多次遇到公共隔离护栏损坏、群众车辆抛锚等问题,总是及时地为民解忧;33次将载有断肢、心梗、脑梗等危重病人的车辆开路送到医院,有时还直接参与救治;这些年,他累计献血3万多毫升,捐赠3万余元助学、救灾、帮困;他还先后抓获盗窃、抢劫等各类犯罪嫌疑人31名。李涌还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青岛好司机团队的志愿者。
李涌同志牺牲后,国内各大媒体都对李涌牺牲的消息以及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各地网友对他的不幸牺牲表示哀悼,痛心他的突然离去。一腔热血英勇无畏,李涌用生命践行从警誓言,在他的身上,是人民警察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他是交通警察的旗帜,是人民公安的典型,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英雄,他用平凡担当起职责使命,用热血熔铸了公安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