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热搜”里的国防故事
来源: 中国国防报 综合作者:陈涵 梁金凤 2024-12-27 13:49

2024,“热搜”里的国防故事

■陈涵  梁金凤

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这一年,人们对哪些国防故事有关注、有触动、有思考?问问热搜,也许就能知道。

当前,我国拥有近11亿网民,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网络世界里的热搜,从指尖联通现实。线上的“头条”,往往成为推动线下改变的力量。

热度的飙升里,有心声的共振;话题的更迭中,是时代的辙印。

在国防领域的热搜里,有没有哪个故事,拨动你的心弦?有没有哪个话题,引发你的思索?有没有哪种共鸣,促成你将爱国心化为报国行?

热搜里的国防故事,见人、见事、见时代。本期,我们选取2024年热搜里的4个国防故事,见证这一年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凝聚强国强军力量的行动。

关注就是力量,行动就是担当。2025,让我们携手同行,继续共同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

广州市举办征兵主题灯光秀,城市地标为国防点亮。陈美 摄

“小蛮腰”上演征兵灯光秀

地标为国防点亮

回 放

夜幕降临,广州城市地标“小蛮腰”、中信大厦同时点亮,“趁年轻,当兵去”“激扬青春,强军有我”等醒目的标语,成为夜空中闪耀的风景;珠江两岸,20多栋高大建筑物的立面覆盖红色灯光,八一军徽在其间熠熠生辉……今年初,2024年广州市征兵主题灯光秀闪亮登场。

灯光秀以光影为画笔,以地标建筑为画布,在最具人气的城市公共空间,迅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一抬头就看到巨幅标语,感觉很隆重很惊喜”“有气势,对军人的敬佩油然而生”,市民纷纷拍摄视频和照片,争相转发,成为春节期间的一大热点。

延 伸

广州国际灯光节是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灯光秀已融入广州市民的文化生活。广州市征兵办利用成熟的灯光秀技术,举办声势浩大的征兵宣传活动,全城覆盖,强势“吸睛”。除了灯光秀,在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州市繁华商圈大屏齐为国防点亮,地铁公交车上,亮眼的征兵宣传海报随处可见,营造出浓厚的崇军尚武氛围。

如今,征兵主题灯光秀、户外大屏联动、无人机表演,已成为各地增强征兵宣传吸引力的常见做法。

“响应祖国号召,献身国防大业”“军营逐梦,无悔青春”,汾河两岸,太原市征兵主题灯光秀点亮夜空。

北京市“万屏联动”,利用市辖区主干道、人流密集区、重点商业区、地铁公交等1万多块室内外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征兵宣传片,让报国召唤在身边“刷屏”。

福州市旗山湖公园,1000架无人机起飞,不时变换出五星红旗、八一军旗、航空母舰等图案图像和多条征兵宣传标语,现场气氛热烈。

进行征兵宣传专场直播、推出征兵宣传动漫形象、制作国风说唱征兵宣传片、由外卖骑手组成“流动的征兵宣传队”……线上线下、立体覆盖的征兵宣传创意频出,有力激发有志青年从军热情,征兵工作稳步推进。这一年,各级兵役机关坚持为战服务、为战选才导向,积极对接部队战斗力需求,让“供给侧”精准对接“需求侧”。

点 睛

创新征兵宣传,走近应征青年。

把握青年的审美趣味,创新与他们同频共振的表达方式,征兵宣传效益持续凸显。以灯光秀、无人机表演为代表的征兵宣传创新方式,充满科技感、冲击力,有力展现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形象新风貌,有效激发有志青年“我要当兵”的热情。

形式与时俱进,内容推陈出新。动漫形象、文创产品、国风说唱等融入征兵宣传,以“有意思”的内容、“有审美”的呈现、“有互动”的形式,获得青睐。同时,征兵宣传也是一种国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全民国防意识。

从大街小巷到大屏小屏,征兵宣传的“到达率”越来越高。这不仅反映出军地对兵员征集工作的日益重视,也体现出青年从军热情的不断高涨、全社会对国防事业的持续支持。这一年,“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加入强军方阵,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的坚定选择。

b95e834ad35a6825cb792d2a03070cdd.jpg

“那一年”系列短视频截图。杨晓龙供图

“那一年”短视频获得高赞

青年与历史对话

回 放

今年元宵节当天,短视频《那一年的春节,他们是在战斗中度过的》刷屏网络。

视频中,两位正在吃团圆饭的大学生穿越回抗美援朝战场,与两位志愿军战士展开一场对话:“敌人下一个阶段的进攻,会把重点放在哪里啊?”“我们不懂军事,这些真不知道。”“我们是啥时候把敌人打跑的?”“那些知识点,只有考试前才会留意……”

“对不起,我也忘记了”“我现在就好好学历史”“1953年7月27日,我会牢记这一天”……弹幕上,许多年轻网友表示,要主动学习了解那段历史;评论区,不少老师说,计划将视频做成课件放给学生看。

延 伸

截至目前,这条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1.5亿,点赞量957万。

获得广泛好评后,创作团队陆续推出3集“那一年”系列短视频,以穿越的形式构建与祖辈、父辈的对话场景,讲述革命故事,引发观众思考。

军事历史题材作品“圈粉”无数,产生广泛的国防教育效应。今年,在国防教育领域,还有很多全民关注的热点。

4月,海军舰艇开放活动上,一名小男孩登上军舰后,指着通用垂直发射系统问道:“这里面可以装核弹吗?”“稚子问核”的视频迅速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留言“后生可畏”“少年强则国强”。

9月,全民国防教育月。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施行,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军地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工作格局下,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国防教育走进机关企业学校、寻常百姓家。

11月,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规模空前,中国空军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装备“首展首秀”,国防建设新成果吸引亿万国人关注。

这一年,许多人收到陆军某旅“杨根思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短信,还有许多人成为国防部短视频平台账号“国防部发布”的粉丝。军地踩准时代节拍,以不断创新的努力,让“国防好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点 睛

6分32秒,在短视频平台不是一个被“算法”偏爱的长度,但这则短视频迅速“出圈”,获得网友高度评价:“今年的贺岁片加起来都抵不过这6分钟。”

这6分钟引起强烈共鸣,是因为被志愿军战士问住的,不只是片中的两位大学生,还有屏幕前的年轻人。视频在一个恰好的时间,用极具代入感的对话方式,提醒身处“团圆”之时、身在幸福之中的人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对于国防教育来说,普及国防知识、教授国防技能很重要,激发了解军史、关注国防的兴趣同样重要。这就需要在增强对话感、提高参与度上创新突破。

今年国庆假期,山东省沂南县红色演艺节目《跟着团长打县城》十分火爆,每场吸引3000多名游客“报名参军”,和演员一起手持大刀、红缨枪向“县城”发起冲锋。这类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进来,受到广泛欢迎。

“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军地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移动网络、新兴媒体等平台,文旅热潮、融合发展等机遇开展国防教育,国防教育质效不断提升。

图①:河北省肃宁县在烈士墓迁移现场发现的小圆镜。杨进涛摄

图②:河北省肃宁县举行雪村战斗烈士墓迁建竣工仪式。王雅伦摄

“照片上的姑娘,你在哪里”

接力为烈士寻亲

回 放

一个沾满泥土的小圆镜,被烈士紧紧抱在胸前82年。小圆镜里,是一张端庄秀丽的年轻女子照片。她是谁?她在哪里?牵动无数网友的心。

4月初,为提高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质效,河北省肃宁县决定将在雪村战斗中牺牲的部分烈士遗骸迁葬至肃宁烈士陵园。烈士墓迁移现场,工作人员在挖掘清理第31号烈士遗骸时,发现了烈士胸前的这枚小圆镜。

消息登上热搜后,一场寻找小圆镜中女子的接力自此展开。有人利用技术手段让女子模糊的脸庞变得清晰,有人对原照片进行像素级比对重绘、发布彩色修复照片,有人展开烈士遗骸分类保存、DNA采样等工作……

延 伸

寻人启事公布后,很多电话打到肃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称可能与烈士存在亲属关系,其中有20多位完成信息登记。据工作人员初步核实,登记人员提供的烈士证书均为解放战争时期,而雪村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2年,冀中军区八分区部队与侵华日军在雪村展开殊死拼杀,因寡不敌众,1000多名八路军指战员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村民们强忍悲痛,连夜掩埋烈士遗体。

现在,我们还没有等到“大团圆”的结局,但相信坚持接力寻找,就有找到烈士亲人的希望。目前,第31号烈士的DNA数据已纳入国家英烈DNA数据库,其他烈士遗骸的DNA鉴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黄公略遗骸安葬仪式在江西吉安举行,红色热土以最高礼遇向烈士致敬。11月28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辽宁沈阳举行,以国之名迎接“最可爱的人”魂归故里。

让无名者“有名”,让英烈与亲人“相认”,全社会都在行动。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已为630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开展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健全英烈保护工作制度,推动英烈故事进课本进课堂,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氛围日益浓厚。

点 睛

82年,时间没有抹去照片上女子的容颜,也没有将烈士和她“拆散”,成就了一段美丽的传奇。

“她一定是对烈士很重要的人”“根据这个照片应该可以找到她的家人吧”“以前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我们要帮助烈士实现遗愿”……热搜的背后,是感叹、是感动,是一个朴素而强烈的愿望:确认烈士和女子的身份,找到他们的亲人,续写美好结局。

搜寻发掘烈士遗骸、进行鉴定保护、为烈士寻亲,缅怀的是先烈,教育的是后人;顺应的是群众情感,体现的是国家责任。热搜的新闻下,网友集体找线索,纷纷评论转发。

小圆镜里的老照片通过技术手段被修复,年轻的女子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让烈士的“回家”之路更平坦顺畅。各地积极利用DNA比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恢复烈士容貌、确认烈士身份,编织着温暖的寻亲之网,共同努力为烈士忠魂找到归宿。

图③:毛豆与妈妈的对话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图④:毛豆参观海军舰艇,与舰上官兵一起敬礼。刘再耀摄

网友为“优待证男孩”发声

“三属”引全民关注

回 放

今年初,江苏省徐州市一名男孩与母亲对话的视频登上网络热搜。男孩讲述,他独自乘坐公交车刷优待证时,司机不了解情况,提出质疑。

男孩毛豆今年12岁,父亲生前是一名海军航空兵。毛豆4岁时,父亲因公牺牲,他持有的是“三属”优待证。“我发这个视频不是抱怨司机师傅,就是觉得很多人不了解‘三属’。”毛豆妈妈说。

“如果可以,男孩宁愿用这张卡换一个人回家”“很遗憾以这种方式知道‘三属’”“毛豆是我们所有人的孩子,我们守护你”……看到视频,网友纷纷留言。

延 伸

一次意外的热搜,让人们了解了“三属”优待证。这个证面向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放,和退役军人优待证一样,是持证人彰显荣誉的证明、享受优待的凭证。

视频引发热议后,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专项开展优待证宣传和说明工作,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全国各地媒体对此进行广泛报道,引导广大群众了解优待证,尤其是“三属”优待证。

毛豆一家,受到来自军地的许多关心关爱。今年4月,北部战区海军邀请毛豆母子参加舰艇开放活动,暑假期间还邀请毛豆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活动结束后,毛豆说出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

毛豆在军地的关爱中健康成长,他的优待证不会再被质疑。在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纷纷领到自己的优待证,优待证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含金量”不断提高。

目前,全国统一的优待项目涉及金融、通信、快递、航空出行等方面,优待范围逐步拓展。有的地方还推出电子优待证,让优待服务更便捷高效。

今年,《退役军人安置条例》、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规陆续出台施行,为维护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提供依据。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组织退役军人事务员培训,推出国防教育辅导员新职业标准……退役军人荣誉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就业创业舞台更加宽广。

点 睛

起初,视频引起不少网友为毛豆打抱不平,认为他是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理应受到优待和照顾。

然而,视频中,毛豆妈妈平静地安慰毛豆:“咱自己知道就好……”母子俩自立自强的态度,让网友在敬佩的同时,觉得更应保护好他们。

“您为之奋斗的理想成为现实,我们怀念您,更会照顾好您的家人,让他们不因您的离开而陷入困顿。”一位网友的留言,道出大家的心声。

“三属”优待证,每一张卡片背后都有一位军人的牺牲奉献。正如毛豆妈妈所言,使用优待证,不是为了优惠优待,只是因为这时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爸爸还在身边。

这张卡片,值得更多人了解。

相较于“三属”优待证,人们更为熟知的是退役军人优待证。优待证不是特权证,而是退役军人身份识别的凭证,是对他们经历和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继续发光发热的激励。建功“第二战场”,广大退役军人将优待放在心中,将责任扛在肩头,努力让优待证真正成为老兵的闪亮名片。

(版式设计: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