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军用饮食供应站,简称军供站。承担着为过往部队提供饮食、住宿保障等任务。骨子里流淌的是姓军为战的血液
骨子里流淌的是姓军为战的血液
军用饮食供应站的自我讲述
春节假期,驻守营区的部队官兵可以享用天南地北的家乡味道,外出执行任务的指战员也能品尝到各地风味菜品。保障外出执行任务官兵,正是我的主责主业。
我的名字叫军用饮食供应站,简称军供站。我诞生于炮声隆隆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地方人民政府在交通沿线开设的支前机构,最初的职能是为子弟兵提供干粮、热水、马匹草料等军需物资。后来,我发展成为各级政府拥军支前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为过往部队提供饮食、住宿保障等任务。
70多年来,我没有穿过军装,但骨子里流淌的是姓军为战的血液。如果你不信,请听我细细道来。
01
从锅碗瓢盆到“智慧厨房”——
我的家伙什儿越来越棒
“一个灶台、几口铁锅,数本食谱”,这是我以前制作饮食的主要家当。当部队需要保障时,军供站工作人员往往提前1天就要围着灶台开始准备,烟熏火燎地忙活好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为提高军用饮食保障效率,大力推动军供设备换代升级,我的家伙什儿越来越现代化。在广西桂林市、广东省深圳市、贵州省遵义市、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及山城重庆市等地,“智慧厨房”已经成为我的新名片。
简单来说,“智慧厨房”就是用智能化的系统和设备,替代人工完成膳食制作的各个环节。“智慧厨房”拥有全自动切块机、多功能切菜机、炒菜机器人等,可实现从蔬菜清洗到盒饭装车全流程的自动化,让费时费力的工序变得十分简单:
全自动切块机可将整鸡、整鸭、大块排骨进行案板式切剁,案板拆卸方便,便于实施机动保障;多功能切菜机可将各类蔬菜切成丁、片、丝、条等形状;炒菜机器人自动精准注油、自动煸炒、自动勾芡、自动出菜、自动洗锅,平均每8分钟出菜30公斤,自身存储1000个以上“菜谱”。以往,一名大厨一个小时要竭尽全力才能完成几十道菜,而借助“智慧厨房”,炒菜机器人每小时完成170道菜轻轻松松,保障效率一下子提高4倍以上。
有了新装备,不忘基本功。我继续鼓励工作人员苦练内功,使军供系统的等级厨师越来越多。这些大厨“一招鲜”的手工操作与“智慧厨房”烹饪流程形成优势互补,快速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过境官兵品尝之后赞不绝口。
02
从定点保障到伴随保障——
我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
在许多地方,军供站是按照“居家型”模式建设的,餐厅、宾馆、浴室、图书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让部队官兵有一种回家的温馨感觉。其实,这种模式是源于我的“本领恐慌”:随着过境部队机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时候,官兵没有特意去找军供站,而是选择自我保障。
形势任务需要我延伸保障触角。我一方面组建前出保障分队,另一方面添置野战炊事车、恒温送餐车等移动设备,努力做到过境部队在哪里需要保障,我就伴随保障到哪里。
你们看,上海市、重庆市、福建省福州市的小伙伴们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了高铁站台、机场航站楼;江苏省连云港市、安徽省淮北市的小伙伴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部队官兵提供“套餐式”服务;江西省吉安市的小伙伴还机动140公里跨区域保障……
去年5月,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指导两家军供站,随船出海保障任务部队,小伙伴们克服晕船、操作空间小、排烟效果差、船上电压不稳等困难,按时按点、保质保量为该部官兵做出“四菜一汤”。
尽管大家吃了一些苦头,但我没有听到一句怨言。因为大家清楚,军供站长期在陆地上实施保障,要把任务延伸到海上,必然遇到不少挑战,只有战胜这些挑战,才能体现军供工作者的担当。
03
从做啥吃啥到个性化订餐——
我的服务越来越细
以前,经常听到官兵类似的“吐槽”:来时吃的是鸡块炖土豆,回去吃的是土豆炖鸡块……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厢情愿地搞保障,容易脱离官兵的需求实际,会让“鸡腿”变成“鸡肋”。
我主动与任务部队沟通,安排小伙伴跟随军列调研、走进军营问需。针对部队官兵提出的个性化餐饮需求,我不断丰富菜品样式、加强膳食调剂,逐步将保障模式由做啥吃啥转变为需要啥做啥、想吃啥做啥。
在安徽省合肥市,我通过测算官兵机动途中体能消耗指数,根据季节特点,调整膳食中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比例,力争实现“卡路里平衡”。
在广东省东莞市,我依据部队官兵饮食习惯,选配主副食品、搭配荤素菜肴、提供水果饮料,让指战员享受到“点菜式服务”。
在广西百色市,我采取文化氛围熏陶的办法,让官兵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04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上阵——
我的队伍越来越强
近年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跨区演训的深入开展,我原来“单兵作战”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任务需要。部队有关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管理保障机构按照“联战联训联保”的要求,指导我建立了多套联合上阵的工作机制。
——军供站人员编制有限,遇有大项、紧急任务人手不足。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遴选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的餐饮企业,与之签订《应急军供保障协议》,动员优质社会资源加入保障部队的行列。
——一家军供站势单力薄,我们建立区域协同机制,让几家单位组团上阵,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点串线、接力保障。
——针对过境部队保障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我在部分地区探索形成集饮食饮水、医疗救护、物资采购、车辆维修、燃料补给于一体的联动保障机制,为部队打胜仗提供“套餐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