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佳”到“莫啦”,她们坚持40年为边防战士送菜……
来源: 雪域老兵吧 综合作者: 2022-02-14 15:24

仁青岗村,一个距离拉萨500余公里、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的偏远村落。春节前,村里3位阿妈——63岁的达吉、68岁的次仁曲珍、63岁的普赤,背着3大包、每包几十斤重的新鲜蔬菜,从村口出发,乘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冒雪前往雪山之巅的边防哨所。



1.jpg

这是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村民次仁曲珍、达吉、普赤(从左至右)(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阿妈啦送菜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距离詹娘舍哨所6公里外的则里拉哨所顿时热闹起来。战士们请阿妈到炉旁烤火,达吉则递上一壶自己打的甜茶。看着小战士杨鹏程布满冻疮的手,达吉阿妈心疼得一把捧起来,贴在脸上。“孩子啊,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


2.jpg

三位老阿妈走在前往哨所送菜的路上(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从1982年起,每周两三次,她们已经40年不间断地给边防哨所送菜。


受大雪影响,道路阻断,考虑到阿妈的身体状况,詹娘舍哨所的战士下到则里拉哨所将菜接上山。


“我是1959年出生的,这一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金珠玛米’(解放军)很伟大,西藏是他们解放的。我们的家,也是他们在保卫。”达吉对第一次给哨所送菜的情景记忆犹新。


“早些年,边防哨所条件非常艰苦,吃上新鲜蔬菜是战士们的奢望。我和一名叫日珠的同乡,就决定给哨所送菜。后来日珠身体不好,次仁曲珍和普赤加入送菜的队伍。”达吉说。


“那时经常早上四五点摸黑出发,照着小手电,翻山越岭走八九个小时,回到家常常是深夜。”次仁曲珍说。


3.jpg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军属普晓虹寒假期间跟随官兵到三位老阿妈家里走访,她在和云南老家父母视频通话时说:“爸妈,我在西藏有了三个阿妈!”(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为了给更多的哨所送菜,她们还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从海拔2000多米到4000多米,从亚东河谷到雪山之巅的40年拥军情,正如雪山绵绵,却危险常伴。


一次,3位阿妈路上遭遇一头狗熊。她们想起父辈们说狗熊怕光,就用手电筒直射狗熊的眼睛,3人不敢动也不敢喊……好在对峙10多分钟后,狗熊掉头走开了。


有一年冬天,风雪特别大,她们在山里迷路了。“哨所到底在哪?我们3人一着急就‘呜—呜—呜’地大声喊,果然听到哨所的狗叫声,顺着声音最终找到哨所。”次仁曲珍回忆说,午夜时分,她们把蔬菜送到哨所时已筋疲力尽,战士们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4.jpg

当地官兵到仁青岗村为三位老阿妈装点房屋,准备迎接春节(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40年过去,3人的足迹遍及詹娘舍、则里拉、东嘎拉等10多个哨所。她们把青春留在雪山之上,也把拥军护边的深情镌刻在雪山之巅。


背菜之余,她们还帮战士们收发信件包裹,转送维修小电器,成为一茬又一茬边防战士共同的阿妈。3位阿妈的家,早已成为边防官兵探亲、休假中转乃至相亲的“家”。


500多封“兵儿子”的来信,800多张“母子合影”,一个个代请阿妈转寄包裹的泛黄信封,一声声“想你”的语音,是阿妈们留存的“宝贝”,也是军民鱼水情的深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