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书法文化血脉 振兴人才赓续文化自信
来源: 退役官兵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综合作者: 2022-05-05 11:14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2年5月,由四川天一学院主办,四川天一学院书法速录学院承办,中军华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协办的“定向书法教师培养就业项目”正式面向全国招生。学生(学员)入学即签订意向就业协议,通过三年全日制系统学习与培训考证,毕业即推荐就业,毕业持证上岗,通过毕业后续的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将基本具备中小学生书法教育与专职管理工作能力,定向用人企业输送书法专业高端人才。


1.jpg


一、背景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坚定“四个自信”,就需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坚定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定向书法教师培养就业项目,就是响应党中央“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的自觉实践,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尝试, 该项目旨在传承中国书法文化血脉,振兴人才赓续文化自信。


2.jpg


二、政策依据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标志着书法教育已经被纳入到国家义务教育体系,目前书法教师队伍缺口超过50万名。当前,开展书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抢占新一轮国际国内书法职业教育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有助于将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中的人才振兴作为顺应国家战略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为中小学、机关企事业单位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才俊,做好人才资源库建设。不仅如此,当前,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加快人才振兴特别是基层文化人才振兴具有时代意义与较大政策支持。


3.jpg


三、市场需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解决好上述矛盾,就需要供给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人民群众。


目前,教育行业有超过50万名书法教师岗位的刚性需求。随着中小学陆续实现书法教育,官方统计其师资缺口超50万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而作为高校在校生的选修课,书法教师也表现在既普遍缺乏书法专业,又普遍缺乏专门师资队伍,部分院校书法教师紧张到直接将书法专业毕业生特聘进入大学教师岗位,按照现有培养规模,至少需十几年才能完成队伍建设,今后一段时期,书法专业毕业生将成为一个急需紧缺工种的就业群体。


非教育行业对书法人才缺口更深、更广、更专,包括文化事业单位、报刊杂志社、电视台媒体、社会教培机构、艺术品市场、文创基地、文创项目等,其需求数量远超教育行业。


为此,书法人才目前可以在教培、文化、文创等各领域大显身手,大展才华。


4.jpg


四、专业特色


 打造定向书法培养就业项目,前后研发课程体系与设计历时半年。研发过程中得到教育界、美术界、书法界专家大力支持,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项目组还得到军创导师、军休干部、省市就业创业专家、教育专家以及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测评、技能培训机构等领域企业及相关机构大力支持。该项目主要是以围绕“招生即招工、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定向订单制+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规划+考证颁证服务”充分结合,专业构建主要是以实用型、技能型、文创型为特色,兼顾运营艺术表达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注重传统手写与机器速录相结合,关注个人能力提高与文创就业岗位能力匹配相结合。


5.jpg


五、课程体系


结合书法艺术专业构建与用人单位等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体系构建,适当引入文创理念与实操,在此将课程体系作一大体介绍,包括:


1、专业导论、中国书法史、中外美术史、当代艺术导论、文字学、应用文写作、古代文学等书法理论。


2、系统学习篆、隶、楷、行四大书法,掌握秦汉印与明清流派印等篆刻知识,在临摹与创作实践中提升书法人才能力。


3、选修山水画临摹、花鸟画临摹、人物临摹等中国画知识,选修古典乐器等。


4、系统学习授课艺术与教学法,主题演讲与形象设计,建构教师自我修炼与师风师德建设,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国家相关政策。


5、结合市场营销与活动策划,熟练操作抖音制作、短视频编辑、推文撰写、融媒体推广技术等自媒体实操。


6、计算机文字录入与速录,美图PS软件、平面设计软件,文创基础与案例教学等。


6.png


六、创新创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既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又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


定向书法专业培养就业项目,实施的是企业定制化服务,招收的对象既包括高职院校学生,也服务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其项目实践是一种有效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的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始终围绕学生职业素质成长为核心还将在今后一段时间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


项目组将通过构建个性化的服务体系,突显创新资源集成、学科成果转化、科技文创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职能,推动校园专业培养、企业人才使用、文创产业园协同发展,打造“招培就”、“ 产学研”于一体的文创生态体系。


该项目始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服务社会,服务企事业;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培养根正苗红文化人;始终把社会责任与历史担当肩负在每一个教职员工身上,团结拼搏,兢兢业业,奋发有为;始终为学生、学校、企业、政府搭建起一个资源共享、四方主体融合发展的专精特新型综合服务平台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