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的今天,那是最长的一天
来源: 绿林少笑 综合作者:岳恒俊广宁 2025-02-17 08:09

最长的一天

■岳恒俊广宁

1979年2月17日,对越还击战打响。每天都一样短长,当这一天特别难熬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一天特别长,夸张称度日如年。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登陆,场面壮观、壮烈,这一天,被美国人称作最长的一天。我和我的战友也曾度过生命中最长的一天,那就是1979年2月17日,这一天,46载过去了。

76796869ac08e5e87ad1a189d0531488.jpg

凌晨,对越还击战打响。我所在的四十一军一二一师全体将士,奉命向越南高平方向穿插,断敌退路,阻敌增援,任重道远。

西南边陲小村念井,夜色深沉,出发集结地,指战员们枕戈待旦。此时,全师就像藏匿于崇山峻岭中的一只猛虎,磨牙擦掌,暗藏杀机。约早5点,我方开始炮火准备,122榴弹炮、130多管火箭炮、152加榴炮等火炮齐鸣。霎时,火光照亮了半边天,大地微微颤抖。炮阵地在我们来时的路边,由于相距较远,或者强声相抵,没有震耳欲聋的感觉。也许是防备敌人还击,我们紧急从民房出来,向山底下运动,紧贴山脚。可能是临时决定,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队伍无序。

bc6e8df35b9fb5e4c6cc7dc2620f6530.jpg

炮火准备后,大军开始行动。军前指毛余付军长、师长郑文水、政委周开源坐镇师基指(基本指挥所),指挥全师万余人马,分路向战役目标高平方向疾进。按照上级意图,四十一军围歼越国高平守敌,一二一师担当了迂回穿插敌后这个艰巨任务。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腹背受敌,对一二一师来说,是严峻考验,对每一个指战员来说,是生死考验。

师基指行进顺序,大概是警卫、防化、工兵、师基指首长、军前指首长、两瓦通信兵、总部警报台、军区警报台、职能部门及参谋人员,然后是通信分队。我通信二连的行进顺序,是基本顺序。二台在前,军区2号网属台,负责对军区的联络保障;我三台随后,担负师无线电2号网主台任务,负责对师属3个步兵团通信联络保障(战争初期,风云变幻,指令频出,请示不断。我台联络任务十分繁重,是基指指挥战斗的重要渠道,是首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战后,我台荣膺集体三等功,多人立功,二连的立功人数占比高于一连和三连);四台在后,军12号网属台、军1号通播台,负责对军的联络保障;五台是师1号网主台,负责对师预指和师后指的联络保障;六台是军19号网属台;八台是31号协同网(一台是军后4号网属台、师1号网属台,跟随师后指穿插;七台是军19号网属台,跟随师侦察大队穿插;九台是师1号网属台,跟随师预指穿插)。

313534e94ac5cea384bf3b78e6e4c37d.jpg

我台的队序是台长在前,报务主任随之,其后是77年兵缪可良背负15瓦电台,然后是李伟背天线包和天线杆,我背马达位于全台最后,我与李伟上下铺,战时是最佳搭档。15瓦电台,是我台主要武器。缪可良的责任重,他背负电台,耳机掩耳,行进间也不间断守听,不敢漏掉一个工作信号,与台长和报务主任两位甩手掌柜不同,他一面要观察前景,紧跟队伍,一面要分辨呼叫信号,随时收报,两者兼顾。同是军人,责任有轻重,他内心的压力,他知道,我略知。

战前入台的79新兵张国光,没有经过报务培训,应是体力帮手,还有南京军区支援我台的77手报务员吴和钗,他俩在我的前面,暂无固定任务,徒手行军。由于吴和钗此前服役于福州水兵大队,他身着呢子冬装,在的确良的队伍中,十分醒目,为此,他颇有优越感。出境后,我玩笑他,你身着呢子服,越军很可能误以为你是我军高级将领,会惹麻烦的。他一想,果真如此,如何是好。

战场上也没有备装可换,这以后,他低调了很多(回国后,驻扎边境渠洋公社,他恢复了优越感。那时候,连队吃的不错,他仍说,不如水兵伙食好,常与我们见外。唉,当兵人,吃穿不由己,都是过眼烟云,不值得显摆。最终,他没能与我们一起班师奇峰镇驻地)。台长看我身体好且机灵,吩咐我殿后,照应前队。作为一个刚入台的新兵蛋子,有这等吩咐,是信任,暗下决心,不辱使命。

05a91cf92fbb1b350a32f9f1c510801c.jpg

此时,天色朦胧,中越边境地形大致相同,接壤不明显。我们在两山之间的小路上前行,路过一个柴扉,我不知道是哪一步迈出国境。师基指从121号界碑出境,出境的方式很多,签证的,偷渡的,入侵的。两国交恶,无边境概念。队伍走走停停,谁也不言语,心里没有什么畏惧感,只觉得很严肃,有一点摸不着头脑似的。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枪声,仿佛在演习。可能是昨晚吃的红烧肉罐头和蔬菜罐头,有一点凉,腹内很不自在,行进中无法方便,就这样,我带着重重内在矛盾出境了。

7b0e6bccf7a0d6335dca27a832a602f3.jpg

行约一公里,前方有敌情,队伍停了下来。这时,我台开始工作,我和李伟暗中摸索着,在半坡的石头堆上架起了天线。按台长要求,架设的是T型天线,这样发射功率最大。巧,李伟也感到内急,随后,我俩轮流就地迅速解决内急问题。两个新兵,不知道队伍什么时候开拔,方便时,提心吊胆,那种不托底感,一生仅此一回。一阵紧张后,如释重负,轻装上阵了。

此前,我部无线电保持静默数日,出境后,第一次开机,主要是试通,虽然不太顺利,还是通了。报务主任紧张地摆弄着台里的小八一(B)型收发报机,与各团属台联络,可能是相距不远,信号强度都在3以上。我和李伟分别站在两根天线杆下,四目紧盯台长,收信机里隐隐约约传来了“滴滴滴 嗒嘀嗒”完成报务的信号声,我知道,快了。这时,只听台长一声令下“收线”,我俩丝毫不敢怠慢,使出看家本领,起桩、拆杆、收绳、收线、装包、归队,麻溜的很。我军使用的摩斯码是短码,而国际通用的摩斯码是长码。我军在无线电领域特立独行,其实,不宜保密(战后,我军恢复使用长码)。

df7b7455a708659f86cff59277780dab.jpg

突然,前方有人说话,好像是作训科的张鲁江参谋,他说:“把烈士抬下来!”我一听,皮肤一紧,心想,真的进入战争了,死了就真死了,这不是演习。半黑中,有人抬着在开口子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与我们擦肩而过,向国内走去,看不清,不忍看。

走着走着,天放亮。可以看到小路上稀稀拉拉散落的印有中、越两国文字的传单,那是我方的文攻。行约3公里左右,前面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一会,看到几个抬着担架的民工趟过小河,向我们走来。迎面时,看到担架上受伤战友的两眼无力的半睁着,血染红了手臂、挂包和担架(这位战友是很幸运的,首先被安全、及时、短距离地送回国内救治。在境内遥望前线、等待多时的医护人员,动了起来,饱满热情开始释放,尤其是第一批伤员,得到了精心照顾。随着穿插的深入,距边境越来越远,走过的路,没有兵力把守,被敌重新占据,一二一师没有后方。不得已,烈士或就地掩埋,伤员随行,得不到进一步医疗处置,加重了他们的伤情,也加重了穿插部队的负担。山路崎岖,敌情复杂,伤员的身心倍受着磨炼,穿插部队负重前行)。

b140ace632e202ea6b0bc44dd3f0a7db.jpg

再往前走,是一片收获过的稻田地,所谓的开阔地。对面都是高山,小路的右侧是小河,河那边山底下,聚集了一大批民工,应该是配属步兵团的。小路左侧有几座茅草房被炸毁了,余烟缭绕,队伍停了下来,接着,传来口令:“做好战斗准备!”顿时,队伍中发出一阵稀里哗啦地打开保险或上膛的枪械摩擦声。我端起冲锋枪,四下张望,担任警卫的战士,也把机枪架好了,防止敌残余冷枪伤人。外表看来,和战前的演习差不多,可谁心里都清楚,战争、战争真的开始了,我们这代军人,有幸接受战争考验了。

初战,谁都是第一次,局面显得混乱,无序,行进缓慢。突然,又传来了防化口令,此时,谁也不敢马虎,按照操作要领,马上戴好防毒面具,但没有穿雨衣。战前,防化训练时,就发现这防毒面具有两个缺陷,一是哈气排不出去,易造成镜片模糊,虽然配备了防汽膜片,但效果欠佳;二是呼吸急促时,设计虑气节奏跟不上,造成呼吸困难,戴上防毒面具,行军速度是上不来的。

18810fcba175c3d49142dec62e8ec3ac.jpg

我连夜训,模拟实战。戴上防毒面具,穿上雨衣,跑步前进,防刺鞋沉重的落地声,惊动了老乡。有人推门察看,这一看不得了,黑暗中,但见一群长着猪嘴样、披着斗篷的黑影在奔跑,莫非是天蓬元帅下凡?这一幕,出现在边境小村庄的夜晚,使边民受惊匪浅。顿时,传来了急促的关门声,这晚,老乡怎生入眠,不得而知。

这时候,竟然有部分人,还不会使用防毒面具,战前训练,都干什么了,要命的事,这等大意。接着,又向后传口令,调防化班上来,后面回令说,防化班在前面。我略感不满,这么多穿四个兜的精明参谋人员,怎么这多疏漏,刚出境,就这么没章法。我观察了周边的事物,没有什么雾状、粉状等化学武器特征和其他异样。

01378ba86e8b98f7e17f9bbf91f9d23b.jpg

河那边,除个别民工,用毛巾捂在嘴上,大部分民工,也没有采取什么防化措施,尚没有什么中毒的表现。紧张了一阵后,防化口令解除,原来是一场虚惊,但心里还是紧张的。我疑惑,那些没有经过防化训练和没有装备防化用具的民工战友,一旦遇上化学战,他们的生命如何保障,难道说,从一开始,他们的生命就被疏忽(战后得知,公社和生产队,为了省工分,民工们都是临战前几天才调集,什么都不清楚,何谈战斗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无异于一群乌合之众。当遇到紧急情况时,这群临时组建的队伍,成一盘散沙,生命难保,任务难完成)。

随行的民工很多,除担架队外,大多是负重者。我连也有民工,主要是背负两瓦报话机用的单元电池,那玩意沉重,消耗快。出境作战,携带这么多民工队伍,仿佛是淮海战役,现代战争中很少见,我军的后勤保障落后,无法满足出境作战要求。

56eff07cbe49bb5c3967b0ae9526cefc.jpg

队伍停在半山坡上,可以听到山坡的那一面,枪炮声和手榴弹声,震天介响,那里在鏖战。想看个究竟,我悄悄蹬上缓坡,但见前面山山相连,人若蚁蝼,硝烟如丝,枪炮声,从那方传来,尚危及不到此。

师基指,在步兵打开的通道里前进,虽听到枪炮声,却看不到一个敌军,比较安全。不过,四周的山里,躲藏了不少越人,见我们人多,不敢贸然开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军撤离越南,留下不少M14、M21系列狙击步枪,1979年份,M系列步枪仍然先进。眼下的影视作品,《我的兄弟顺溜》带头使用狙击步枪,八路军、新四军及各方对手都在用。而在这块土地上,把美国大兵打得一筹莫展的越军,却客气的很,将狙击步枪束之高阁)。

枪声陆续响着,估计前方残敌尚未扫清,队伍暂时又停了下来。这时,通信部门利用这个机会,急忙组织通信联络,我和李伟利索地把天线架好。因我持枪,就主动到远处的小树林里警戒。此举很危险,没有人安排,但我觉得,一个战士就应该这样要求自己,也许,我受文学作品影响不浅。

546a754f58e00f112823b1119450ba32.jpg

我向四面观察,离我不远的几座木屋,看不出动静。小树林后面,就是陡立的高山,可以看到,石缝和石洞口,露出不少没来得及藏严实的生活用品,估计,山上一定有越国百姓。抗美时候,他们紧靠中国,有安全感,现在,没有安身之所了。

我们向山下走去,扛弹药的民工夹杂在队伍中,速度上不来,秩序无条有紊。经过一个村庄,左侧小河边,一个由水流带动的水车,水车转轮带动着舂米石器,七上八下笨重地在敲砸,像往日那样运作着。若非战争,此番景象,颇有原著民生活气息。

23b2a5bffa063073c92c48bb16998089.jpg

路过刚才枪炮声响的地方,在右侧山下的一片收割后的稻田地里,一位背着手枪的干部,挥动着手,面向几十位战士讲话,应该是战斗小结。他们的旁边,有两位烈士静静地躺在冰凉和潮湿的稻田地上,身上覆盖着干草,露在外面的鞋子上,沾满了泥和水。我想,两位战友,一定是在冲锋中倒下的,我不忍正视他们,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打开了前进的通道。我还是向烈士望了一眼,以表敬仰和怀念(多少年后,当我端起酒杯、当我坐上旅游车、当我和爱人手拉手漫步柳下陌上的时候,干草覆盖下的两位烈士身影,就像雕塑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怀念逝者,感恩远去的战友,是他们,给了我和我们生的机会和这些幸福)。

山上有人在动,看轮廓,应该是我们的人,手里提溜着枪,像是在打扫战场。路过稻田地后,队伍加快了脚步,经过一条膝下深的河流,没人脱鞋,哗哗地趟了过去。接着,又翻山,山路狭窄,队伍拥挤,队形又乱了。这期间,通信一连的通信兵策马来去,可能是传令。山路,马是最好的交通工具,我回头仰望,骑手好威武,马好高大。那马,我认识,长脸上部有撮白色的旋花。桂林奇峰镇我营驻地,通信一连的马厩,就在去师医院路的右侧,每天早操跑步,要路过那里。

a1189ca3481831c0c625d8a4dd4b873a.jpg

再往前走,上路了,是一条略宽土路。此时,我台与属台联络了一次,拍发一份特级报文,然后追赶队伍(出境第一天,电文频繁,是因为突发事太多,上级没有底、下级吃不准,所以,往来报文不少。电台可就苦了,收、发报文不敢耽误,有报就地收发,时间紧张,心情也紧张。白天,视线良好,可清晰看到收发电文,还可以看到前队、追赶前队。夜间就难了,还好,有了白天的经验,学会了随机应变)。我和李伟收天线的速度,可谓神速,平时没白练,应了那句军营口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路边的山上,有敌人不时打冷枪,像是骚扰。我想,这条公路可能是预定穿插路线,炮火准备时,这里没少落炮弹。只见房屋旁、路上、水沟、田野里弹坑累累。炸在路上,就是一个大坑,炸在稻田地里,像是一个行军锅灶。炸在石头上,更是石崩石裂的,一片石粉,能看到散落且印有字母的炮弹片。炸死的猪、牛等牲畜不计其数,有的倒在田里,有的死在圈里,不过,没有看到越人尸体。

队伍靠在左侧山脚下,顺着土路往前走,前面出现了村庄,这条路的安全还没有巩固,有残敌。右边路口有机枪警戒,往里有一座桥,再往里是村庄了,有敌人不时打冷枪,我台在这赶上了队伍(战后,看战例,步兵在清剿这个村庄时,打的很辛苦,这一地域,可能是莫隆)。这时,有枪响,一位师副参谋长,组织队伍卧倒,人们灵活极了,马上趴下。何炳龙台长正好绊了一跤,顺势趴下。我赶忙侧卧在路边的一撮草丛后面,持枪向右前方的山上瞭望,伺机射杀越寇。可是,嘛也看不见,沉重的马达,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背上。

147a8ae8048902916329983fde1df32c.jpg

这时候,忽听身后有人说话,回头一看,是周开源师政委。他杵着一根树棍站在路上,没有卧倒的意思,警卫员也站在他身旁。我很着急,压低嗓音,狠狠地喊:“周叔叔卧倒、卧倒!”这位从塔山阻击战枪林弹雨中走来的老战士,身材魁梧,山东大汉,根本就没把冷枪当回事,他让大家快速通过此地。

作为师基指首长,他知道这样走走停停,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的,内心的焦虑和压力,不为我们所知,口气里听出,他对听到枪声就卧倒的麾下不屑(周开源师政委,曾任一二二师副政委,他从海南建设兵团支左回来后,家住合流一二二师招待所。父亲从海康支左回来,同住合流一二二师招待所,因为邻居,所以熟悉。周叔叔的长子服役于一二三师,越战中英勇牺牲,有失子之痛。战后,周叔叔的二儿子周杰,接过哥哥的枪,成为我同营战友)。

就这样,走走停停,突然,一民房后,闪出一个越南老者,头上扎着红布巾,像义和团团勇,稍纵即逝。奇怪的是,谁也没有去理会这事,我想,此叟未必是善类,不知道,这个老越人,会给部队带来什么麻烦。

5d5e56f0a186ab425586cee15992ffa2.jpg

继续前进,看到几个战士,从左侧路旁的民房里搜出了许多手雷、子弹、几支步枪和几挺苏式机枪。那机枪的弹仓是圆盘式卡在机枪上方的,是苏制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中国俗称“转盘机枪”,电影《上甘岭》里,机枪手毛四海掩护战友,爆破敌人火力点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机枪,不过,它已退出我师装备。一个越南中年妇女,站在这堆枪弹旁直发抖,听翻译说,她说是别人放在她家的,她家里有一个地洞。

战争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对越人没有什么严厉的惩处和提防。离开那堆枪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队伍中有人向右前方的草丛开枪,于是,警卫部队的轻火器一起朝那叫了起来。我们全卧倒在水沟里,打了一阵,不见动静,又是一场虚惊。借此机会,队伍整理了一下,继续穿插。

 7de9562604aac89fdfa2ab54ba9f85e9.png

离开小村庄,见到路上有许多弃物,包括皮箱、包裹、粮食和弹药箱等物。看样子,是刚抛弃的,而且,人就在路边的山上。前面不时传来枪声,有情况,队伍又停下来了。我台借此开机工作,我架设天线后,在附近警戒,环视周边,高山耸立,地势险要,藏个千军万马不难。多亏我军行动迅速,敌人防不胜防,否则,寸步难行呀。

又过河,河中有石头,有人淌水而过,有人踩石过河,各显神通。有人急忙往水壶里灌水,有人掬水而饮。上山、下山,来到一条较宽的公路穿插,约下午4点钟光景,后面传来沉重的马达轰鸣声,我方的坦克上来了,有步兵搭乘,听说是尖刀营。这尖刀,现在才出鞘,徒有其名(后来得知,是战斗打响后,修建了急造路,坦克和车辆才得以通行)。见到我方坦克,心里很激动,我和战友们向坦克挥手致意,队伍让开路,在一处民房旁休息,坦克先行。这时,民房里,走出一个老者,也向坦克挥手致笑,随后,拾了几张我方散发的传单,进屋了,谁也没理会他。此公的善恶,不得而知,队伍踩着坦克履带留下的辙痕,继续前行。

8b3bc7e61aa1311cb5a5c90f7cd145c1.jpg

山坡上,有一辆坦克抛锚掉队了,乘员在坦克外,好像在修理(后来听说,入夜,这辆坦克被袭,人员损失不小。初战,谁也没有经验,没有提防越人夜袭,穿插中,掉队,就意味着危险)。下坡,来到一个叫通农的县城,远远就看到有的房子上冒着黑烟,想到大漠孤烟直,这里战斗过。到跟前,看到这个越南的县城,还没有我们的一个小镇大。右侧路边,有几个战友用冲锋枪射击电线杆上的瓷瓶,可能是破坏敌方通信线路。

先头部队,在房门上贴了封条,不许随便进入民房,彰显我军纪律严明,彬彬有礼。开路先锋,任务繁重,不仅要完成抢山头、清山洞、冲开血路、毁敌设施等武攻任务,还要完成撒传单、贴封条等文攻任务,让人想起,当年两万五千里途中的红军。

68929e3a7398f0c69c9640dd25c17f8f.png

通农可能是汇合点,到这里的队伍很多,坦克却在这里与我们分道扬镳了。路左边,民房前,一辆坦克炮塔后侧,横卧着两个军人的遗体,他们穿着防刺鞋,我知道,那是我师烈士。搭乘坦克的战友,无法安置同伴遗体,只能带着他们继续征战。坦克向纵深驰去,两位逝去的战友,将何处安身,我虽牵挂,却音讯全无。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队伍没有宿营的迹象,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突然,一颗曳光弹,从队伍的后面,经我们头顶向前方射去(应是指示方向用),一道亮光,划破昏暗,我的心紧了一下。战争初期,没有经验,很多军事现象,都会令人一惊。

fadbb6ca9c309e53b6614e3af03cae7b.jpg

天黑后,视线不良,敌情随时可能出现,行进速度,慢了下来,不像白天那样,大摇大摆穿插,而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提心吊胆。有时候,前面突然卧倒,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需问明,只管往路旁的沟里跳,头或身体碰到什么硬物,不得吱声,也不知疼痛。动作快极了,呼拉拉一下,路上一人不剩,把水沟填的满满的。黑暗中,缪可良就仰卧在我前面,借着夜幕,看到他不断地降低头部和身体的高度,我也在不停地压低身体,好像可以减少暴露。

没人说话,看到前面的人走了,就赶快跟上。忽然,前面出现铃声,队伍马上卧倒,久卧不起,真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呀。又一场虚惊,原来是一头系铃的牛在走动,炮火声改变了牛们的生活,牲口在夜里,也不安定了。

32f0c3635e3cedfd9c10a11b32ad74ed.jpg

路上,停了一台吉普车,应该是越方的,稍不在意,就碰到这个铁家伙,发出“咣当”声,那声响传的很远,神秘的夜,这动静,令人紧张。这一夜,停的时候,比走的时候多,几乎是在挪。

突然,行进左侧,发现灯光,有人居住。一下子,大家屏住呼吸,偌大的队伍竟然没有一点响声。如果谁不意中发出动静,大家都会投去责备的目光,虽夜暗,可以感觉出来,如芒刺背。黑暗,笼罩着戎机、笼罩着不速之客。

cb1d9207d4955df71d6d2127225d7682.jpg

走了许久,又累又困,每当停下来的时候,大家都坐下,有的 就睡过去了(后来知道,不少人就是这么掉队失踪的,有踏上归途的,有走上不归之路的。大意者、迟钝者,何时何地都有,给团队和自己,都带来麻烦)。此时,我的机灵劲,发挥到极致。我睁大黑色的眼睛,仿佛开机的雷达,在黑暗中搜索着周边信息。队伍行动的时候,没人通知,起来就走,神秘的很。李伟的身体较弱,有动静,我就拉他一把,这时候,怕插队,乱了就跟错队。

口渴了,一次停留,我确信,队伍不会马上走,就趴在田埂上,直饮田间水。此田的水,让我忆起儿时抓鱼,彼田里水的味道,彼此相距甚远,竟然味相近。出境前,上级考虑到野战需要,部队发放了“清水剂”白色小药片。小药片,味难闻,我一直没使用。野饮,尽管不卫生,但解渴哎,战争环境,没有那么多讲究,实用为上。也许是不停的行军,排汗多,即使喝下不洁的生水,也没腹泻。壶中余水不足半,我知道蓄水的重要性。

8655df059c6d6ae2f5798470c1383c00.jpg

最后一次停下来,是师基指决定露营,我们右拐,进入一个坡地休息。师基指走走停停,穿插进度十分缓慢,麾下两个步兵团竟然落在了后面,无奈,师基指首长决定留在宗梅,等候掉队的三六一团和三六二团,两个团队没有及时跟进,拖了全师的进度(战后得知,三六一团临出境前接军指命令,跟随一二三师侦察大队出境,16日午夜出境后,该侦察大队突然接到命令,停止前进。这忽来的变故,令没有两手准备的三六一团措手不及、后悔莫及,误入歧途,遗失战机,出师不利呀。三六一团慌忙中一面确定站位,选择穿插路线,一面向上级报告突发情况,请求指示。三六一团一直在国境线附近转悠摸索前进,17日总攻开始后,才走出深山老林,已是上午8时。三六一团马上向目的地809高地开进,沿途消化遇到诸多的不明我情和敌情,加上新路线不熟,山路难行,再加走错路,还有一路上敌方沿途阻击,部队疲惫不堪,行进缓慢,至18日下午4时,才靠近师基指)。

敌情严重,约3点钟光景,师基指传来命令,天亮前各单位要挖好工事,此时,大家又累又困,但还是动了起来,干一干,天放亮了,我们把电台掩体修整成型(战后得知,17日晚,师基指独自穿插,孤军深入,三个步兵团都没在身边,附近敌军活动频繁,十分危险,不得已停下来等待步兵团的到来,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名新兵,身临险境,竟浑然不知,免除了几多忧虑)。

67f0258b447eb7b011fa25f03f545520.jpg

进入实战,非纸上谈兵,按预定穿插计划,我师已迟滞路途,前方的路,几多凶险,不得而知。休整间隙,我把军用水壶灌满,马达的两条背带,用毛巾拢在胸前,防刺鞋鞋带紧了又紧,整装待发。

向着穿插目的地,师基指和所属部队,日夜兼程,翻山越岭、逢山过山、遇水过水,千难万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支英雄的队伍。一昼夜过去了,没进一粒粮食,没合过眼,忘记了饥饿、忘却了困乏,钢铁战士,战争机器,出境第一天,在紧张中度过的。

27f741002ccf338ee2d6c6fbe13bd129.jpg

以下附载可选读物


陆军第41军121师班庄、扣屯地区穿插战斗

(1979年2月16日23时——3月16日9时30分)

(上)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陆军第121师担任向班庄、扣屯地区穿插,协同友邻从右翼合围高平地区之敌的作战任务。经28天艰苦奋战,行程约170余公里,全歼通农县独立营、布介公安屯、原平县大队、183团1营,基本歼灭了346师851团3营、北太省独立126营和两个特工大队一部,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

一、基本情况

(一)地形

121师穿插作战地区为越南高平省通农县、原平县、河安县,位于我广西那坡县念井地区以南,系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山高坡陡,谷深林密,路少洞多。除班庄至扣屯地区系土质丘陵地外,其余地区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耸立,山势险峻,北高南低。山的比高多在300—800米,沿途山垭隘口多。莫隆经通农至朗干、通农至达那、通农至安乐有简易公里;则嘎经那法至通农有一条路,其余为山间小路。个别地区则无路可走,需手脚并用攀登爬行。道路多从石山峡谷中穿过。谢牢河水深一米以上,河宽100余米。宗梅、三龙、那岸有铁索吊桥,桥长最短的约70米,最长的约200米,桥面多为竹板或杂木横铺,比河面高6—10米,人行如走浪木,骡马无法通过。

莫隆地区,东起118界碑,西至朗昌,正面宽8公里,从国界起到班爱纵深10公里。弄替隘以东至通天岭以西,为耸立的石山群,无法攀登。弄替隘以西、通天岭以东为土山,山上长有一人多高的深草或灌木。只有岭隘至莫隆、弄替隘至那嘎、南桐至那嘎三条峡谷,为我进入越境的必经之路。

121师出境前集结的念井地区,位于石山丛林中,地幅狭窄,无车炮停放位置。从北斗至念井公路,1978年底抢修通车,路宽4—6米。从念井至平孟的简易公路,与边境平行,仅能单车通过,会车处极少。念井至越方的莫隆无公路相连。

875高地东侧,119号界碑、通天岭、121号界碑等处有小路通向越方。

(二)敌情

高平地区敌主力为346师及一个省团,其部署为:346师基指在那怀,前指在光头,246团在朔江,851团在安来,852团在班庄,炮兵188团在河安,677团在茶灵,567团在重庆、复和,另外,各边防县均有一个独立营及部分特工队和民军,敌主要防御方向为茶灵和朔江。

121师作战的莫隆、班庄、扣屯地区的敌人部署是:莫隆地区为通农县独立营和布介公安屯,通农县附近约有越军一个连和特工、公安和民军各一部,班庄地区为敌346师852团和原平县独立大队,扣屯地区为敌851团3营和特工队,扣屯以南之纳隆地区为增援高平之敌183团。北太省独立4营、5营、126营打响后第二天分别进至原平县、静肃矿区和通农至那岸地区。

莫隆之敌的具体部署是:785高地、那墙、家杨地域约两个排,连指在家杨;910高地、莫隆地域为一个加强连,该连一个排在910高地,其余在莫隆及其西南石山,连指在莫隆;菲咬、南桐、大无名高地为一个连,其中南桐、山垭口为一个排,朗伟、菲咬及其东侧无名高地为一个排,连指率一个排在大无名高地,另一个排在朗昌、魁绥地域,营指在莫隆。

敌在我念井边境当面设有6个观察哨,沿边境线设置有地雷、竹签、石墙、铁丝网等障碍物。莫隆地区各要点,敌均构筑有交通壕、堑壕、掩蔽部和火力点,构成了直射、侧射、倒打火力配系。莫隆公安屯有过去法国军队修的两条坑道。各种工事位置低下,伪装严密。极难发现。

(三)上级意图和师任务

为切断高平之敌退路,阻击太原之敌可能的北援,保证全歼高平地区之敌,上级决定121师为战役穿插部队。加强军坦克团2营,军区水陆坦克第5连,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123师107火箭炮营,工兵第13团1、9连,由念井地区出境,突破后以3个轻装步兵团沿莫隆、通农、黄得,向班庄、扣屯地区穿插,于战斗打响后12个小时进至董赛、841高地、809高地地区,首先切断3号A公路,歼灭班庄地区之敌,尔后以一部兵力抢占有利地形,构成对内对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敌南逃与太原之敌北援,师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会同友军完成对高平地区之敌的合围,保障主力全歼高平地区之敌。

(四)友邻任务

1:陆军第42军124师、126师分别从水口、布局方向突破,沿4号公路向高平发展进攻,并以一部兵力直插纳隆,切断3号B公路。

2:陆军第122师在平孟、孟麻街地区展开,进攻发起后,一天内歼灭朔江地区之敌,尔后师主力沿朔江、班玛、安乐、河安方向攻击前进,打开平孟至高平道路。

3:陆军第123师368团为军预备队,在121师后跟进,准备在逢农或安乐地区进入战斗,直插扣屯,尔后协同主力全歼高平之敌。另一个加强营搭乘坦克,由念井地区出境,沿通农、河安、扣屯公路穿插,于总攻发起后7小时进至扣屯地区,切断高平之敌退路。

二、组织战斗

(一)研究任务

该师受领任务后,多次召开党委会,理解任务,一致认为,能否迅速插到指定位置,及时关上高平大门,不让敌人跑掉,关系到战役的成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完成任务。同时,反复研究了战区的敌情、地形,分析了利弊条件。

有利条件是:念井以南地区敌防御薄弱,容易突破。我主力从念井出境,出敌不意,从念井插至班庄,直捣高平侧后,距离近,易达成战役企图。

不利因素是:穿插沿途地形对敌有利,尤其是我境与越境有10公里无公路,车炮坦克等重武装一时出不去。战役发起后,全靠徒步穿插,途中得不到火力支援。莫隆地区,有敌通农县独立营和布介公安屯防守,敌兵力及战斗力虽不算强,但直接威胁和影响我出境穿插。战斗发起后,必须首先消灭该敌,才能穿插。我穿插道路上,大部分为山间小路,地形复杂,各种保障任务艰巨,影响行动速度。

基于上述分析,为尽快插到指定位置,师确定了如下措施:

1、在荫蔽战役企图的前提下,突击抢修念井到国境线的急造军路;

2、打响后,迅速歼灭莫隆之敌,打开口子;

3、多路出境,多路穿插;

4、正确掌握穿插路线,不走错路;

5、途中不恋战,千方百计排除阻扰,夺路前进;

(二)决心部署

师决心先以一部兵力在118至121号界碑间突破敌防御,打开口子;师主力由弄木山东侧、岭隘和弄替隘出境,沿布盏、通农、黄得轴线,直插班庄地区,切断高平之敌向西的退路,阻敌从原平方向增援。尔后向扣屯、高平方向发展进攻。

具体部署:

1、以师侦察分队和步兵363团3连组成侦察大队,于2月16日23时由朗昌出境,于17日插至昆额,切断高平至原平公路,查明班庄等纵深地区之敌情。

2、步兵第362团首先成一个梯队展开,集中主要兵力兵器,以奇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手段,在4个炮兵营、6个营属炮连的火力支援下,于战斗打响两至三小时内迅速歼灭875高地、南桐、班爱地域之敌,打开突破口保障师主力出境穿插。完成任务后,转为师预备队,随师主力后跟进,视情况加入战斗。

3、步兵第363团加强军坦克团2营、军区水陆坦克团5连,待362团将莫隆道路打通后,团主力于17日5时40分,沿南桐、班爱、则嘎、那排、通农、宗梅、三龙、那岸路线穿插前进。17日19时前到达打沙山口,迅速攻占841高地至董赛之间公路两侧各要点,阻敌从原平方向增援,尔后以部分兵力协同友邻歼灭班庄地区之敌。2营搭乘坦克,待急造军路修通后,沿公路经通农向宗梅急进,尔后改为徒步于17日16时前进至董赛。

4、步兵第361团于17日0时。经118号界碑出境沿875高地东侧小路、魁勒、朗布、坂岩、波加、则嘎、巴改、那让、那道、宗梅、天丰路线穿插,于17日18时到达纳嫩、809高地地区。首先攻占809高地及其以南公路两侧要点,切断扣屯至班庄的公路,并在友邻的协同下,歼灭班庄地区之敌。尔后向高平方向发展进攻。

5、师炮兵群由师炮兵团(3、4营)、军炮兵团122加农炮营、123师107火箭炮营编成,在规劳、弄音、谷邦占领发射阵地。首先用火力支援362团歼灭莫隆地区之敌,尔后待急造军路修通后,进入通农地区占领发射阵地,准备向黄得、谷嘎至铁矿公路间准备火力,并视情况向那模地区机动,支援步兵围歼班庄、高平地区之敌。

6、师工兵营为运动保障队。在战斗打响的同时,在军统一组织下,抢修岭隘至莫隆急造军路。完成任务后,担任师炮群的道路保障任务。

7、师基指随步兵第363团主力后穿插。师前指在指挥362团开口子战斗后,改为预指,在362团后跟进。

8、师后指穿插钱在念井开设。穿插中,第一步在班黄(1408)开设;尔后,视情况向那嘎转移。后勤前梯队随师预指前进。

(三)战前准备

1、深入政治动员。全师反复进行了仇视越南发动当局的形势战备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传统教育,树立全局观念和严惩越寇、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思想,焕发干部战士敢于打大仗、打恶战的战斗热情。广大指战员表示,要为保卫边疆,保卫四化,坚决打好这一仗。响亮地提出了“不到班庄非好汉”的战斗口号,纷纷写决心书、请战书,团、营、连之间争当“尖刀”、争夺红旗,人人争取杀敌立功,战斗积极性普遍高涨。

2、狠抓临战训练。围绕插得快、插得好,重点抓了干部、司令部的组织指挥和识图用图训练。分队技术以山地射击、爆破为重点;战术以单兵和连以上单位的走、打、吃、住、管综合训练为重点。从连到团,都选择与战区相似地形进行了20—60公里实兵实装的走、打演练。每个战斗连队培训了3—5名识图用图骨干。所有人员进行了战场救护、排雷、防毒训练和体质训练。着眼轻装穿插,师团3次组织了装备携行试验。通过训练,提高了部队穿插作战能力。

3、组织侦察,制定和落实作战方案。师先后在6个地区,以观察、潜听、调查询问、化装侦察、伏击捕俘、派遣渗透等多种手段,广泛进行侦察。师团多次组织营以上干部(362团排以上干部)和机关人员到现地勘察地形。师党委先后10次讨论作战决心,师团4次修改作战方案及各项保障计划,建立了适应穿插作战的指挥组织,落实了以无线为主的通信联络保障。

4、调整组织,配备干部,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检修武器装备和车辆。2月初,全师做到了组织完整,齐装满员。

5、抢修念井地区重装备停放场地和急造军路。师成立修路指挥部,组织全师工兵分队,从1月12日起,连续奋战34天,在兄弟部队、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在国境内秘密抢修急造军路12公里。同时,还做好了抢修国境外5公里急造军路的准备工作。

6、组织部队向念井地区集结、展开。从2月12日开始,除骡马分队外,全师分5个摩托化梯队向前机动,于2月16日6时前全部进至念井地区集结、展开。随同该师作战的3200名民工,也由地方派车于2月16日21时前运至念井地区。至此,该师完成了出境穿插作战的一切准备。

三、战斗经过

第一阶段:突破敌人防御,插至班庄地区(2月16日23时至20日19时)

(一)打开口子,保障主力穿插

2月16日20时30分,362团1营和2营首先开始行动,夜袭敌防御阵地,1营17日3时50分前攻占了朗昌西侧无名高地、那怀东侧无名高地)和875高地。3营7连于同日4时50分前歼灭了南桐、朗伟、菲咬之敌两个排。营主力随后直插那恩东南无名高地,歼灭一个多排。

17日4时40分开始炮火准备。5时03分,362团2营利用我炮火准备效果,分两路进攻莫隆。一路是5连在炮火准备前,秘密摸到910高地北侧荫蔽,随着炮火转移,向该高地发起攻击,歼敌16名,随即沿山腿向莫隆发展,协同营主力从西向东攻击莫隆。营主力沿那姆、那怀攻击前进。4连1排以勇猛的动作插到公安屯西南侧,切断了敌向后山的退路。接着,连主力插到莫隆东侧,6连进至莫隆北侧,全营对敌形成包围,于9时40分占领莫隆表面阵地,为师主力穿插打开了突破口,继而组织打坑道内之敌,经多次反复争夺,15时将敌4个坑道口和荫蔽工事全部炸毁,毙敌274名,俘敌10名。为保障重装备出境作战,负责抢修急造军路的工兵分队和民工,在军修路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16日22时开始秘密作业,抢修从119号界碑至布盖的5公里急造军路,于17日10时30分筑成,保障了100余辆坦克和装甲车进入战斗。尔后抢修西侧平行的车炮路,师工兵营任务完成后,未经休息,又编成运动保障队,随师和军炮兵团行动。

(二)主力出境,插过通农县城

师侦察大队于2月16日23时由朗昌秘密出境,17日8时进至魁绥。在362团突破敌人防御后,师主力开始穿插。

师基指率363团于2月17日7时从121号界碑处出境,经南桐、听借,到班改上公路前进。11时许,前卫1连进至班爱,遇敌公安一个连,当即以勇猛的动作,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开火,敌仓惶逃散,有40余名钻入山洞。该连即组织火力封锁洞口,在7连的协同下,将敌全歼。11时40分进至那栋。此时,师基指查问361团进展情况,得悉该团尚在魁勒,已落在师指之后,即令其加速前进。后来得知,361团于2月16日下午经师前指同意,改变出境路线,随123师和122师侦察大队后跟进。前卫3营按照新的路线提前出发,团主力于17日2时30分出发,经那定、规练至规养山口,因边境为敌封锁,无法秘密出境,又经那邦、坡别折向西北。这一带山高沟深,坡陡林密,没有道路,很难攀登,部队行动困难,4个半小时只走了3公里,约8时许,全团才从118号界碑东侧出境,又向东沿一条山谷水沟南进,地形很荫蔽,但不便大部队运动,前进速度很慢。9时30分,先头3营进至庚雷受阻。团报师批准,以后卫1营改作前卫,经朗布、博让,于14时许上公路前进。15时30分,师预指报告,362团已完成攻歼莫隆之敌的任务,正调整组织,补充弹药。师令预指率该团按计划随师主力穿插。

师基指率363团继续向通农急进,先后在班加、465高地、那排、班让击溃敌一个班至一个连兵力的阻击。17时许,前卫接近通农,团即组织4个连从两翼合击通农县城。在我火力突然打击下,敌公安、县中队惊慌逃窜。2连乘胜占领街道要点,捣毁邮电局。1连攻占县机关,经50分钟战斗,攻占通农县城。部队继续前进。21时,前卫到达宗梅。因过铁索吊桥,队伍阻塞。师团领导到达后,亲自组织。因桥面竹板破烂,加上天黑,只能以一路纵队每人距离5米缓慢通过,骡马则另寻迂回路涉水通过。2营搭乘坦克于10时30分开始出境,因6连搭乘的水陆坦克爬坡能力低,未跟上队。营主力(欠6连)过通农时,因桥梁载重能力低,坦克无法通过,部队下车转为徒步开进,于23时30分在宗梅追上团主力。

23时,师基指获知,361团已进至465高地,362团已过则嘎,师侦察大队尚在伦平以北,师即令这3个单位加速前进。17日,师先后6次向军、一次向总参报告了师和各团到位情况。

(三)攻占841高地,切断3号A公路

17日22时许,随361团行动的副师长在班丽听传说,361团是任务有变化,今晚在铺中唐(即通农县城)组织防御。未经师基指批准,即于23时30分,令部队停止前进,致使部队在途中停留了4个多小时。18日4时30分,师基指得悉后,即令361按原计划加速前进,鉴于361团行动缓慢,师即令362团留一个营随师预指行动,团主力加速前进。5时,363团才过完吊桥。师基指鉴于361团、362团尚未跟上,363团到达三龙后即与师基指分路,确定师基指在宗梅临时开设,等待后续部队。9时许,师接军电令,要363团派一个营直插纳隆,断敌退路。师即令该团2营执行此任务。18日11时,师炮群开始出境。363团后勤,17日在465高地被阻3个多小时,后随367团于18日进至那民,该团6连从莫隆南侧出发,当晚进至那民与团后勤会合。

师根据17日3个团的进展情况,令部队加速行动,迅速围歼班庄之敌,于18日11时30分,向军报告了围歼班庄之敌的基本部署:363团2营继续插纳隆,主力迅速攻占841高地和董赛地区,形成对内对外防御,尔后,以一部兵力协同师主力围歼班庄之敌。361团于18日15时前攻占809高地、吞片、扁亚地区,以部分兵力断敌退路,主力由东向西打班庄。362团18日15时进至朗庄以南地区,协同师主力歼敌,师炮群以两个营进至朗干,以火力支援攻打班庄地区之敌。要求各部队于18日16时30分前完成准备,17时发起攻击;师基指于18日15时在天丰以南开设。此方案经军批准后,即向各团作了部署;但这一部署,因部队多数未按时到达,未能实现。

363团按师指示继续沿黄得、班黄、那岸前进。18日10时前卫进至那岸时。团接师关于派2营去纳隆的电示,立即调整部署,令2营由后卫改为前卫;1营立即攻占那岸水电站,掩护2营迅速前出。2营边打边插,进至打沙山口,击退敌原平县大队阻击,于13时攻占打沙山口,切断了3号A公路,14时30分攻占841高地。14时20分,军电令向纳隆穿插的部队停止前进,就地转入防御,构成对内对外正面。在2营攻占841高地时,敌人又占领了打沙山口两侧高地,以猛烈火力封锁了山口,团令1营掩护,按3营、团指和1营的序列,改道向西经朗绕南插银斗。3营和团指通过后,敌重占朗绕阻击我后卫部队。1营无法由此通过,即改为沿2营行进路线撤出打沙山口。团主力于18日19时30分攻占了教南、朗金地区;19日6时30分攻占朗登、董赛地区,并在上述地区组织防御,截断了班庄以东敌人向西的退路,并准备阻击由原平方向支援之敌。

362团主力边打边走,前卫2营于18日16时进至宗梅与师基指会合。

361团于18日9时过通农县城后,团误认为前卫营走错了方向,即指挥部队掉头向东,走上了去安乐的公路,进至那亭发现错了,才折向南,翻山越岭,经葵莫到朗干,又贻误3小时,于18日16时在362团之后进至宗梅,与师基指会合。

师基指在362团前卫到达后,即率该团向前穿插。因道路狭窄,361团不能超越,师令其在362团后跟进。362团前卫在黄得、宗派、三龙粉碎敌小股阻击,前卫于21时进至天丰岭。天丰岭山高坡陡,敌在山上以散兵据险阻击,同时派特工人员混入1营和团直队伍袭扰。团一方面令2营利用夜暗攻占天丰山顶,控制要点;一方面又令各分队抢占要点,防敌破坏。当晚在天丰岭与敌战斗一夜。因天丰岭地势险要,前进受阻。师于19日5时在班黄西侧无名高地开设指挥所。同时,令进至班黄的361团停止前进。

18日夜间,敌在宗梅、黄得、宗派间设置多层阻击区,封锁吊桥,控制隘路。361团骡马和后勤梯队,于18时在宗梅因吊桥不便通行受阻,与团失去联系,带队的团副政委前出勘察马匹涉水路线时,遭敌火力袭击,当场牺牲。在领导牺牲,敌情严重,又与主力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团100炮连指导员许家钦同志挺身而出,召集19个单位的干部开会,成立临时党支部,把所有人员和百余民工组成战斗班、排,指定干部统一指挥,一夜打退敌人3次攻击,歼敌65名,保护了民工和军马的安全。天亮后,即决定沿山脊向魁剥前进,插上公路找部队,19日,在那亭与师预指会合。

师炮兵团榴炮1营于18日19时进至朗干占领阵地,准备支援师攻打班庄。师预指率362团3营、师后勤前梯队,跟随362团后勤梯队前进,于18日12时左右抵通农,过县城时,因362团后勤梯队走错路,预指也未认真判定路线,即盲目随362团后勤梯队走。过县城两公里左右,预指首长提出怀疑,当时一参谋长未详细对照地图判定站立点,即说:“就是走这条路,没错。”指挥部队继续前进。途中3次有人提出走错了路,均未被预指采纳。当日20时25分,前卫进至那黄遇123师侦察大队,才知此路是通向河安的。预指领导当即决定,按3营、预指、师后勤、362团后勤、7连的序列返回通农。返回的决定,虽向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了部署,但未逐级传达,也未组织战斗分队抢占要点实施掩护,部队即仓促出发。在前卫3营未出魁剥山垭口前,预指领导令该营到达山垭口后,留一个加强排抢占山垭口两侧山头,掩护后续部队通过;营主力在山垭口前1公里处停下来,等待后续部队。22时许,当362团3营和师预指通过魁剥西北山垭口后,师后勤前梯队突遭魁剥山垭口两侧敌火力袭击。当时部队位于石山峡谷中,天黑,地形十分不利,加上混入行军队列的敌特工向我开枪、投弹,并趁机喊叫,部队一时混乱,失去控制。此时,前卫3营未在山垭口留下部队,也未在1公里处停下来,而是前出了7、8公里;后卫362团一副团长仅抓住了7连一个排的兵力,抢占了那黄西南侧山头,与师预指失去联系,预指未抓住部队,只靠随预指行动的师警卫连一个排,边掩护边后撤。于19日1时在那亭赶上3营主力,即指挥部队就地防御。由于将敌情估计过重,天亮前将预指的密码全部烧毁。19日佛晓,师预指派了两个排沿原路返回收拢失散的人员和伤员。遭敌人袭击最严重的师后勤前梯队,因重要领导牺牲,由师医院院长孙福臣率领,于19日8时在那亭赶上师预指,即向预指报告,沿途伤员基本抢救完毕,但伏击圈内的伤员和弹药、物资器材尚未抢救和收捡。师预指决定返回通农,追赶师主力,而没有留下人来完成上述任务,致使师后勤前梯队携带的弹药、给养、器材、药品全部丢失。362团后勤和7连一部在副团长的带领下,晚上向安乐方向突围,于当日12时遇军坦克团10余辆坦克即搭乘坦克进至那民。

(四)翻越天丰岭,攻占809高地

19日凌晨,军令361团攻占那吕、班多、那别地区,保障367团两侧安全。根据当时情况,师于5时向军和军区前指建议:362团经班庄向363团靠拢。361团还是先攻占809高地,尔后视情况支援367团行动。363团在841高地、董赛地区组织对内对外防御。9时15分,军同意师的建议。为使361团尽快到达指定位置,师令362团在天丰掩护,保障361团先过天丰岭,362团随后跟进。

19日6时至7时30分,361、362团相继翻过天丰岭。19日10时左右,师基指接侦察大队报告,该大队连续56小时的穿插,由于沿途地形复杂,道路艰险,加之敌人阻击,部队未能按预定计划完成任务。于19日7时30分进至通农。师基指鉴于363团已插至董赛地区,即令该大队进至朗干掩护炮兵阵地。19日12时,师再次调整了围攻班庄的部署:363团、361团、师炮群任务不变;362团进至那嘎至打沙山一线,由北向南对班庄攻击;361团务必在19日10时左右攻占809高地。要求各部队于19日17时发起攻击。师指进至809高地西侧开设。

361团1营16时攻占809高地,团指16时进至东庄南侧开设。团即令3营进至吞片、扁亚公路两侧,占领要点,控制公路,尔后由东沿公路向班庄攻击。2营由东庄向西南协同362团歼灭班庄之敌,因东庄以南敌封锁较严,部队无法通过,团又令2营从809高地南侧插出去。但因山陡林密,无路可通,部队边开路边前进,至11时仍走不出去,经团批准按原路返回,经那嘎插向班庄。

362团团指率2营和3连向班庄前进,在消灭朗庄、那嘎之敌后,于19时30分攻占班英西侧无名高地。师基指于19日13时从班黄出发,途中收拢了361团200名掉队人员、民工和伤员,率领他们一起过天丰岭。18时进至809团高地西侧无名高地。当时准备连夜攻占班庄,但因敌情不明,将攻击时间推迟至20日拂晓。又因地形复杂,部队位置不易判准,怕被炮兵火力误伤,取消炮火准备。当晚,接到师预指报告:18日晚进受敌袭击,19日16时已进至朗干,与师侦察大队和榴炮1营会合,362团3营按军指示留在通农,请示下步行动。师基指鉴于预指掩护兵力少,从朗干再往前,沿途地形复杂,敌情顾虑大,即复电师预指返回通农找军前指接受任务。预指20日下午返回通农,与师后指会合。

至此,师基指率3个步兵团全部到达809、841高地和董赛地区,途中共作战32次,毙敌967名。19日,师基指和3个步兵团开始断粮。

第二阶段:向扣屯地区穿插(2月20日7时至23日15时)

(一)协同友邻进击敌364师师部

全师进至班庄地区后,362团2营首先占领班庄。据俘供,班庄之敌主力于17日至19日分批向高平方向龟缩。师当即报军和军区前指。

2月20日拂晓,军令361团以一个营前出扣屯,协同123师367团断敌退路。师令361团1营除留一个加强排坚守809高地主峰外,迅速前出扣屯。该营于当日14时由那个出发,在扁亚附近遭敌阻击,营长、教导员等13人伤亡。尖兵分队驱敌后,营主力18时进至纳嫩西北高地组织防御。

20日15时,军区前指电令,361团立即进至安乐,由123师统一指挥,迅速歼灭敌346师师部。当时部队已连续行军作战4昼夜,断粮一天多,为坚决执行命令,师给该团主要指挥员当面交代任务,规定了路线,指出了注意事项,并决定将该团170余名民工和80名伤员留下随师基指行动。该团团指率团部和2营于16时20分从809高地西侧出发。由于团和1、3营失去联系,师用15瓦电台以发盲报的方法(18时50分发完)通知1、3营沿那吕、北朗、波润、北干、那夺之线进到安乐找团指。团指率2营进至那吕遭敌袭击后,边打边走,2营与团指逐渐拉大了距离。21日拂晓,团指进到栋替东北侧河边洼地后,尚未与1、3营联系上;与2营虽能保持无线电联系,但双方互相弄不清位置。团指就地休息,并判明位置进行联络。大雾散后,9时许团指开始继续由栋替东北侧沿河岸行进,向2营靠拢,突然遭对岸敌人火力猛烈射击。亡团长以下11人,伤副师长以下36人。17时,团指在4连一个排的掩护下,退回到北朗东北侧高地集结。22日9时许,2营才进到该地与团指会合。3营接到盲报后,于20日20时从葵昂东面出发,于21日4时在班晚附近上了高平至安乐的公路。6时进至扣旺遭敌阻击,边打边走。营长率先头8、9连一部180余人,从沟里岔路口往北,沿一条新公路进入敌阵地,在那排与敌激战4个多小时,营长等大部分同志牺牲。后面掉队的7连等单位沿有坦克车辙印的老路向西北,到达龙万以西,与本团后勤会合,1营于21日按盲报规定的路线北上,沿途多次遭敌袭击,22日9时许,与团指会合,就地组织防御。团将上述情况报军,军令其就地待命。

师炮群于22日1时30分进至安乐地区,在玛班、扣兰、那民、那加、哥帕地区占领阵地,由军统一指挥,支援123师歼灭河安之敌。25日1时,该炮群进到那念、那模地区。占领发射阵地,支援在本军方向新进入战斗的160师攻击克马诺地区之敌。根据军指示,362团3营留在通农担任护路任务。

师预指率师侦察大队于21日夜进至那民地区。师后指23日7时从通农出发,当日12时进至那民开设,组织向扣屯前送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