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号声声:号音彻戍境,普齐绘壮章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刘子贤 2025-04-18 08:34

军号声声:号音彻戍境,普齐绘壮章

■ 刘子贤

image.png

在祖国西南边陲那片被冰雪与孤寂长久笼罩的喀喇昆仑深处,支普齐边防连宛如一座坚毅孤岛,而旦增多杰手中的军号,恰似一束永不熄灭的烽火,以激昂号音串联起他初至边关的懵懂、苦学吹奏的执着、引领战友的豪迈,以及传承军号精神的担当,在这片遥远之地,奏响一曲气壮山河、镌刻在岁月长河中的戍边壮歌 。

初至边关,号声唤醒戍边梦

喀喇昆仑春天,不见绿野千里的蓬勃,亦无微风携香的惬意,目之所及,六合之间尽染素白,万籁寂静中满是静谧的清冷。

然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这片土地,一阵激昂的号声便会准时响起,打破边关的寂静。而吹响这军号的,正是支普齐边防连的司号员旦增多杰。

那时,年仅十八的旦增多杰,心间满盈着对军旅生涯的炽热憧憬,毅然决然地背井离乡,把故乡的山川、亲人的牵挂,都化作远行的力量,来到祖国西南边陲的支普齐边防连。这里,藏语意为 “在那遥远的地方”,距离首都北京7206公里,是全军距首都最远的连队。

旦增多杰永远记得初到支普齐边防连的那个清晨。“嘟——嘟——嘟——”天还未亮,一阵有力的号声划破万籁俱寂,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瞬间穿透了他的梦乡。那号声,如同一只强有力的手,将他从温暖的被窝中拽起,让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从那以后,旦增多杰的生活便与军号紧紧相连。每天,军号声准时响起,起床、出操、训练、吃饭、熄灯…… 军号成了他生活的节奏,也是他在这遥远边关的忠诚伙伴。在军号的陪伴下,他逐渐适应了高原的生活,也开始懂得了这声声号响背后的意义。

勇挑重担,苦学吹奏之路艰

2021年,连队挑选司号员,旦增多杰因为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天赋,被连长一眼相中,成为了吹号员的候选人之一。这对他来说,既是一份突如其来的惊喜,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新起点。在此之前,他对军号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只知道那是军队中用来传达指令和鼓舞士气的工具,但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与它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吹号员,旦增多杰开启了艰苦的学习之旅。他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学起,努力掌握音符、节拍、音阶等概念,这些对于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他来说,并非易事。他常常在训练之余,独自坐在角落里,反复翻阅乐理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连队里有音乐基础的战友请教。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音符概念,他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去理解和消化,但他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吹奏军号的过程更是充满了艰辛。起初,当他第一次拿起军号,试图吹响它时,却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用力,军号都只是发出一些沉闷、沙哑的声音,完全不是他想象中那种嘹亮、激昂的号声。他的嘴唇因为过度用力而变得红肿,甚至磨破了皮,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不断调整自己的吹气方式、嘴唇的形状和力度,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营区,到夜晚的星光布满天空,他的身影始终在训练场上,与军号相伴。

在学习号谱时,旦增多杰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新的司号制度下,号谱分为作息类、行动类、仪式类三类 21 种 ,每种号谱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途,需要他牢记于心。这些复杂的号谱对于记忆力的考验极大,旦增多杰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记住它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背诵和练习。他把号谱写在小纸条上,贴在自己的床头、衣柜、训练服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进行复习。有时候,为了区分两个相似的号谱,他会反复吹奏对比,直到完全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号音嘹亮,引领战友踏征程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这片高原,旦增多杰就已站在营房前,深吸一口气,将军号举到唇边。随着他的吹奏,激昂的起床号声瞬间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号声中,战士们迅速起床,整理着装,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在操场上,开始了一天的早操。

“一二一,一二一……” 在旦增多杰的号音引领下,队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口号声震彻云霄。尽管高原的寒风如刀割般吹在脸上,稀薄的空气让人呼吸急促,但战士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毅与活力。旦增多杰一边吹奏,一边用余光注视着战友们,心中满是自豪。他知道,这声声军号,不仅是对战友们的呼唤,更是对他们意志的考验。

时光荏苒,旦增多杰在支普齐边防连已经度过了多个春秋。这些年,军号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连队的发展与变迁。如今,他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号员,但他对军号的热爱和对戍边事业的忠诚从未改变。

随着部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装备、新技术被应用到边防一线,但军号在连队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旦增多杰深知,军号所承载的精神,是任何先进装备都无法取代的。它是连队的精神象征,是官兵们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动力源泉。

image.png

传承使命,培育新苗绽光芒

为了让军号精神在连队中代代相传,旦增多杰主动承担起了培养新司号员的任务。每当有新兵下连,他总是第一个向他们讲述军号的故事,传授吹奏技巧。他手把手地教新兵们如何正确握号、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吹奏出准确而有力的音符。在他的耐心指导下,一批又一批的新兵逐渐掌握了军号吹奏技能,成为了连队的司号员接班人。

在一次新兵训练中,有个名叫马金富的新兵对军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基础薄弱,他在学习吹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马金富常常因为吹不好军号而感到沮丧,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旦增多杰发现了他的情绪变化后,主动找到他谈心。

“小马,别灰心。当初我学吹军号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比你还多。” 旦增多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军号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乐器,它代表着我们边防军人的荣誉和使命。每一声号响,都是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

在旦增多杰的鼓励下,马金富重新燃起了信心。他每天早起晚睡,刻苦练习,遇到问题就向旦增多杰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吹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终于,在一次连队的重要活动中,马金富成功地吹响了军号,他那激昂的号声,赢得了战友们的阵阵掌声。

看着马金富的成长,旦增多杰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军号精神已经在这个年轻的战士心中生根发芽,未来,他必将在支普齐边防连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如今,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高原上时,旦增多杰的军号声依然会准时响起。那熟悉的旋律,如同穿越岁月的回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边防官兵,在这遥远的边关,他们傲立朔风,身影如松,以日月为墨,岁月作笺,将坚守与奉献默默书写。为护祖国山河锦绣、盛世长安,以无畏的壮志豪情,筑起一道永不倾颓的钢铁长城,让山河铭记,使岁月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