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回家的路有多远,一百公里走了75年
■ 廖富香
一
英雄出少年
一个人每天能走多少里路,从小品学兼优的廖立德当然能准确地计算出来。但他却无法算清楚,从米易县烈士陵园到会理老家100公里的路程到底要走多少年。
会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古称会无、会川,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攀西腹心地带。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金沙江皎平渡口,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村、四川省会理县洞村之间,自古就是联系川滇的重要渡口。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于4月下旬进入云南。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渡江,在皎平渡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从此,中央红军完全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渡过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会理会议纪念地
1935年5月12日,中央红军在会理县城郊的铁厂举行扩大会议,史称会理会议。这次会议对巩固遵义会议成果,确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胜利会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先锋队。其核心宗旨是为工农群众谋解放,通过武装斗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红军到达会理后,立即受到穷苦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当时就有5000多人参加了红军。红军在会理历时15天,足迹遍及30多个乡镇,不但留下了10多处革命遗址,还留下了红军革命精神和红军的感人故事。
当时只有两岁多的廖立德并不知道红军是什么,红军长征又意味着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听到长辈们讲起红军的故事,开始懂事的廖立德便知道了红军是一支为老百姓打天下,让穷苦老百姓过上平安幸福生活,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人民军队。受到感染的廖立德暗暗发誓,长大以后要去参加红军,为天下的穷苦老百姓打天下。到了上学的年龄,廖立德进入了学校读书。他不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明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让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派遣舰队封锁珠江口,林则徐在广东严密设防致英军转攻浙江定海。清政府妥协后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并割让香港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了被外国列强宰杀的肥羊。在战乱中,人民被屠杀,被蹂躏,生命安全没有保障。即使在没有战乱的时候,老百姓也因为各种租地费用、捐税自然灾害,过着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华文明成果被劫掠、被损毁,中国人被歧视、被侮辱,民族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号召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勇敢地站起来,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列强的侵略,争取自由、求得解放,翻身做主人。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独立抛头颅洒热血。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抵抗外来侵略者的热潮。廖立德身边,有很多的热血青年已经奔赴到了抗战的第一线。
潜移默化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熏陶的廖立德,当时就想去报名参军,为保家卫国做贡献。遗憾的是,他还只是一个小学生,根本没有条件去报名参军。但年少的廖立德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在学校里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争取早日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去。
一寸山河一寸血,百万青年百万军。从1937年到1945年抗战八年,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的情况下,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捍卫民族尊严的铜墙铁壁,用誓死不屈的意志竖起了国家独立的风帆。
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全国人民都期盼着能够迎来一个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可是,蒋介石却不顾人民的意愿,执意发动内战。
为了反对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解放战争。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但是,地处西南偏僻地方的大凉山,仍然处在国民党统治者的控制之中。蒋介石认为凉山的复杂地形能延缓解放军进攻,可以为自己反攻争取时间,却让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
已经年满十六岁,早就盼望着参加革命的廖立德,立即放弃学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
承诺成遗言
独子不从军,这是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因为选择军人这行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奉献和牺牲。男孩是每个家族血脉传承的核心,家里有了男孩整个家庭就有了希望和未来。在老一辈的观念中,女儿长大嫁了丈夫,就属于婆家的人,他们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只有男孩才能承担起家庭的义务,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让自己的血脉能够延续,家族的香火能够传承。家里如果只有一个独子,那简直就是父母手中的宝中宝,根本不可能让他去从军。
廖立德的父母一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其中三个是女儿,只有他一个儿子。虽然廖立德在家里排行老二,但姐姐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因病去世,廖立德便成了家里的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殚竭心力终为子。廖良熏是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思想非常开明,他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在动荡社会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非常清楚如果儿子去参军就意味着什么。毕竟自己家里只有一个儿子,他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只希望儿子能在这个世界上平安幸福地活着,不愿意他离开自己有任何的闪失。得知十六岁还未成家的儿子要去参军的消息,廖良熏立即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爸,国难当头,人人有责任。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在小叶丹的护送下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彝族同胞对红军依依不舍,红军立即向彝族同胞承诺:红军借道路过大凉山是为了北上抗日保家卫国,以后我们一定会重新打回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现在咱们凉山还没有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红军当初的承诺,准备进攻西昌解放凉山,我作为凉山的本地人,责无旁贷地应该为解放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你应该支持我啊。”早就受到革命进步思想熏陶的廖立德,看到伤心的父亲,只能耐心地开导他。
“你去吧,注意保护好自己,等到凉山解放之后,早点回家。”知子莫若父。虽然儿子的年龄并不大,但他看到参加革命的决心已定,廖良熏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劝阻都是徒劳的。况且儿子做的也是为国家为人民的好事,他根本没有理由去阻止儿子,只能忍痛让儿子去参军,内心一直期盼着儿子能早日平安归家。
“哥,你要去哪里?”看着哥哥和父母泪眼婆娑地分别,12岁的廖立芳好奇地拉着他的手问。
“我要去参军消灭那些欺负老百姓的顽固匪军,爸爸妈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走了以后,你和姐姐要听话懂事,帮助我照顾好他们,我很快就会回来看望你们,到时候我带着你们去北京玩。北京是咱们国家的首都,毛主席就住在北京,那里可漂亮啦。”看着天真的小妹妹,廖立德立即耐心地嘱托她,并且向她做出承诺。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承诺却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1949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后,蒋介石立即把西南战场的指挥中心移到西昌,命令胡宗南固守西昌,企图在西昌建立游击根据地,梦想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争取英美等国际力量的支援。西昌,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军事基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的最后堡垒。
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残余势力,1950年2月下旬,毛泽东向西南局、西南军区发出命令:立即发起西昌战役,摧毁西南地区的匪军,彻底解放大陆。
入伍不久的廖立德便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西昌战役”,1950年3月27日,西昌解放。4月4日,西昌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昌军事管制委员会,并开始接管工作。西昌军管会管辖西昌、德昌、会理、冕宁、宁南、越西、盐边、昭觉等县(市),在宁东、沪宁、普格3个地方设治局。
虽然凉山已经获得解放,但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地方土匪恶霸相互勾结,导致凉山州各个县的匪患非常严重。这些匪徒与新生政权对抗,造成社会动荡。廖立德便跟随部队回到会理参与了剿匪战斗。
1950年5月,会理的剿匪战斗平息之后,廖立德和杨银章、严孝荣、蒋钢山等战友,前往德昌开展征粮工作。在经过米易县撒莲乡时,遇到土匪到老百姓家为非作歹。廖立德和战友们立即前去和土匪作斗争,双方的战斗非常激烈。遗憾的是,廖立德和战友们终因寡不敌众,被土匪杀害。
廖立德和战友们牺牲之后,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他们的遗体被安埋在了撒莲乡的一个半山坡上面。消息传到会理,廖立德的父亲悲痛欲绝。撒莲乡离会理县城有100公里,因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信息缺少。父亲根本不知道廖立德牺牲的具体地方和安葬位置。无意中听说廖立德牺牲之后遗体被河水冲走,父亲只能沿着安宁河往下游四处寻找。日复一日地寻找,却始终不见廖立德的任何身影。
三
亲人找不到烈士墓,烈士找不到回家的路
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还见不到儿子的遗体,对于家中只有一个独子的父母是何等地残忍?把儿子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廖良熏,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精神终于崩溃。
“立芳立芬,你哥哥还没有结婚就离开了人世,自己也没有后人去看望他,只有你们姐妹俩是他最亲近的人,他真的是太孤单了。人家都说你哥哥的遗体被河水冲走了,我找了那么久也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应该没有被冲走。我现在是见不到你哥哥了,你们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的墓地,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去看看他,把他平时最爱吃的东西给他带去,让他知道我们都爱着他。”1952年,年仅50多岁的廖良熏耗尽自己的最后精力,他在即将离开人世之前,一再嘱托自己的两个女儿。
“爸,哥哥是为革命牺牲的,他是英雄也是我们家的光荣,我们以后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他的墓地,带去我们的思念和对他的爱。”看到伤心欲绝的父亲,廖立芳和廖立芬心如刀绞。
手足情深。哥哥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他从来没有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娇生惯养。哥哥性格温和懂事,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宁愿自己不吃也要让给两个妹妹吃,他一直精心呵护着廖立芳和廖立芬。如今哥哥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再也不可能回来呵护自己。父亲没有找到哥哥的墓地死不瞑目,年少的廖立芳和廖立芬只能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答应父亲的要求。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曾经答应父亲的事又成了一张空头支票。
其实,对于寻找哥哥的事,廖立芳和廖立芬并没有少费功夫,他们去过会理烈士陵园,但那里并没有哥哥的墓地,只知道哥哥在1950年5月在撒莲平息土匪叛乱中光荣牺牲。在信息封闭的年代,廖立芳和廖立芬根本不知道撒莲的具体位置,他们也渐渐相信了谣传:哥哥的遗体早已经被河水冲走。
随着年龄的增长,廖立芬和廖立芳都先后参加工作、结婚,然后离开了会理老家。但他们心里始终没有放下哥哥,觉得哥哥不可能被河水冲走,便开始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遗憾的是,米易县撒莲乡在20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改成了红光公社,很多人更不知道撒莲的具体位置。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红光公社又改回了原名撒莲公社。但因离开老家多年,加上信息仍然不通,廖立芳和廖立芬寻找哥哥墓地的事只得再次落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哥哥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却因时代的变迁和旧城改造,廖家的后人都先后离开会理去了别的地方发展。曾经的廖家祖屋已经变成现代化的楼房,哥哥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和自己的亲人。
米易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1989年垭口、丙谷两处烈士陵园迁入此陵园,进行集中重建。2011年进行改建,重建英雄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亭等纪念设施。1989年被米易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米易县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攀枝花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8年5月,米易县人民政府把廖立德烈士和战友们的墓地从撒莲镇搬迁到了米易县烈士陵园。廖立德烈士的墓地编号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烈士陵园左区7排261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通过祭祖扫墓,不仅是向先人表达敬意,更是在铭记历史,感受生命的可贵,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然而,米易县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却惊奇地发现,廖立德烈士的墓地自从搬迁到陵园之后,一直没有家人来祭奠过他。想到廖立德烈士的老家是凉山州会理县人,两地相距只有100公里。米易县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想通过会理县民政局联系到廖立德的家人,遗憾的是廖立德烈士牺牲时没有留下家人的任何信息,再加上年代久远,米易县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始终没有联系到廖立德烈士的家人。
英烈,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历史的见证者和国家尊严的捍卫者,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事迹是民族精神的瑰宝。英烈生前与亲人分离为了革命事业,他们把最好的年华和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牺牲之后又和家人失去了联系,一直没有家人来看望他们,这是对烈士最大的不尊重。不能让烈士生前为了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之后躺在烈士陵园里流泪。为廖立德烈士寻找家人,成了米易县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的最大心愿。
四
爱能创造奇迹
岁月如长河,漫长又缠绵。时间来到了2025年4月,米易县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宝贝回家”的公益寻亲网站。“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站,成立于2007年,当初成立的目的是帮助那些被拐卖、被遗弃、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并在民政局注册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在国内创建并引领了“互联网十打拐”新模式。截止2022年,“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建立以来,已经注册了38万名志愿者,帮助8567个家庭实现团圆,找回走失和被拐儿童4312个。“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站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深受大家的喜爱,众多寻找亲人的人们都愿意向“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求助。
“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发出为廖立德烈士寻找家人信息
“绵阳江油—秀姐”是“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站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热心大姐,2025年4月20号,她看到米易县烈士陵园在“宝贝回家”网站上发帖,编号714254,为廖立德烈士寻找家人的消息之后。“绵阳江油—秀姐”迅速跟进服务,她通过抖音平台把廖立德烈士寻找家人的故事发布了出来,希望更多的热心人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让烈士早日找到自己的家人。
因为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很多求助者找到了亲人,“绵阳江油—秀姐”在抖音平台上有很多的忠实粉丝,廖清勇就是其中之一。
家住四川省广元市的廖清勇一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打工,为人真诚热情的他,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热心公益事业的巴蜀廖氏宗亲会的廖名龙。汶川大地震之后,廖名龙第一时间带人去灾区献爱心,帮助生病的宗亲筹集资金治病,推进宗亲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经济交流,组织拍摄电影《红军小学》,寻根问祖找族谱,被誉为“族谱达人”“廖氏老黄牛”“廖氏万事通”。
廖立德不但是革命烈士,也是我们的宗亲。他牺牲75年了,竟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家人,这是何等的让人心痛。作为廖氏的一员,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廖立德烈士寻找到家人,让他在天堂不再伤心难过。但是,廖清勇也非常清楚,自己接触的人太少,信息面也有限,仅凭个人的能力要帮助廖立德烈士寻找到家人非常困难,他便第一时间想到向“廖氏万事通”廖名龙求助。
“什么?咱们廖家的烈士牺牲75年了,竟然还没有寻找到自己的家人?真的是太让人心痛了,我马上想办法帮助廖立德烈士寻找到家人。”廖名龙是一位从部队转业的干部,虽然自己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但突然得知廖立德烈士牺牲75年了还没有找到家人,他的心里是既着急又惊讶,立即许下承诺。根本没有想到,很多事情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异常的艰难。
既然廖立德烈士的老家在会理,廖名龙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会理县廖氏宗亲廖宫华了解情况。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廖立德烈士老家的具体地址,加上廖宫华是1964年出生的人,他根本不认识廖立德烈士及他的家人,更不清楚他的家人具体在何处。
会理县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廖名龙并没有气馁。想到廖立德当年是在米易县撒莲乡牺牲的,廖名龙又向米易县的廖文俊、廖远国等人了解情况,希望能得到廖立德烈士有价值的线索。遗憾的是,由于廖立德烈士牺牲的时候两位宗亲都还没有出生,而且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他们也提供不了廖立德烈士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自己认为两条最有价值的线索突然中断,立即让廖名龙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就在这时,一个叫廖立志的宗亲突然涌入了廖名龙的脑海。家住德阳的廖立志比廖名龙小一岁,当初廖名龙是去德阳寻找另外一位宗亲,那位宗亲便把廖立志介绍给了廖名龙。廖名龙去德阳的时候还带去了巴蜀廖氏宗亲会的内部刊物,廖立志看了刊物之后,立即指出了书中的一些小错误,廖名龙便对他的印象非常深刻。虽然后来和廖立志很少见面,但廖名龙偶尔也和他有电话联系。
被誉为“族谱达人”的廖名龙,对于巴蜀廖氏各个支系的族谱收集了很多,当然也知道各个支系辈分排列。但在他认识的廖氏宗亲的“立”字辈人中,只有一个廖立志。牺牲的廖立德烈士也是“立”字辈,虽然廖立志家住德阳,但因为他的辈分正好和廖立德烈士相吻合,廖名龙觉得他们应该是一个支系的,决定从他的身上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名龙大哥,廖立德就是我的远房堂哥。听我父亲说,堂哥当年和战友去德昌开展征粮工作时被土匪杀害。我们老家在会理县北街光明巷1号的‘廖家大院’,后来改为会理市民族中学,那一带都是我们祖居地。祖辈以前开过银行、铅锌矿、洋火厂、肥皂厂、贸易做到了泰国、马来西亚,从会理、昭通、昆明、大理到缅甸都有商号。我父亲1952年从会理老家‘支边’到甘洛工作后就很少回老家。1990年,我从甘洛调广元工作,1996年‘下海经商’在德阳安家落户。堂哥家还有两个妹妹,现在应该有九十岁左右了,她们都跟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太清楚,毕竟很多年都没有联络了。堂哥牺牲几十年了,我们廖家祖屋的人也一直没有找到他,这个消息真的是太令人兴奋了,我尽快想办法和两个堂姐取得联系。”正在郑州带孙子的廖立志,得知廖名龙要帮助廖立德烈士寻找家人,激动向他道出了事情真相。
五
致敬英烈:你们长眠,我们常念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听到廖立志道出自己就是廖立德烈士的远房堂弟,而且廖立德的两个亲妹妹都还健在。廖立德烈士等了75年的回家路,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连通。此时的廖名龙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飞到米易县烈士陵园去祭奠廖立德烈士,把这个特大好消息告诉他。然而,由于廖名龙自己已经年过古稀,从成都到米易县有近600公里的路程,家人无论如何也不敢让他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折腾。廖名龙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
“名龙大哥,你别难过,我开车陪你去米易县烈士陵园祭奠廖立德烈士。他已经等了75年,望穿双眼等待家人去看望他,他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让他再伤心了,咱们明天就走。”年过六旬的廖端兴,是一位参加过“老山”作战的战斗英雄。去过云南老山前线的人都知道,那里气候潮湿,每年有200多天都是阴雨天。廖端兴和战友们由于战争期间长时间蹲守在潮湿的“猫儿洞”里,作战时又经常穿着潮湿的军装,给他的身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他每天只得靠药物来减轻身体上的痛苦。但得知廖立德烈士牺牲75年了还没有找到家人,现在终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联系到了廖立德烈士的远房堂弟廖立志。廖名龙想在第一时间去祭奠廖立德烈士,廖端兴非常理解廖名龙的心情,立即不顾身体上的病痛,答应陪同他前往米易县烈士陵园祭奠廖立德烈士。
廖名龙非常兴奋,立即私信联系了廖兴友、廖君学和我,问我们是否有时间去米易县烈士陵园看望廖立德烈士。
祭奠忠魂、致敬英烈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对英雄们的敬意和怀念,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国家的尊重。
廖兴友原来是华西都市报的记者,现在是清白江区的一个村书记,每天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还是答应抽出时间去米易县烈士陵园看望廖立德烈士。廖君学也早就答应陪着廖名龙一起前往烈士陵园,我更没有理由拒绝这次的公益行动。
好酒敬英烈,鲜花祭亲人。我们去米易县烈士陵园之前,巴蜀廖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廖健再三叮嘱,去米易县烈士陵园一定要带上廖家人自己酿造的“伯廖”公益酒请廖立德烈士品尝。这是廖家人的心意,也希望在天之灵的廖立德烈士能感受到家人对他的思念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像廖立德烈士一样的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因为路途遥远,廖端兴的身体又一直欠佳,根本无法长时间坚持开车。驾驶技术熟练的廖君学主动承担起了长途开车的任务。
廖名龙在会理县烈士陵园寻找廖立德烈士的墓碑
为了了解到廖立德烈士的详细信息,我们于2025年8月19日,从成都开车直接去了会理。我们在会理县烈士陵园的牺牲烈士名单里发现了廖立德的名字,但却没有找到他的墓碑。让我们意外的是,在会理县烈士陵园里发现了一个叫廖品永的烈士,他是成都人,生前为会理县工作队干部,1951年3月,在太平区黑神庙剿匪时光荣牺牲。我们在廖品永烈士的墓碑前默哀之后,决定爱心接力,想办法为廖品永烈士寻找到亲人。
正在西昌忙工作的廖宫华,得知我们到了会理了解廖立德烈士的情况,他立即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到会理来热情接待我们。
2025年8月20日,我们从会理开车去米易县烈士陵园看望廖立德。米易县宗亲会的廖文俊、廖远国、廖文华、廖文平等人,提前来到烈士陵园等候我们。
廖氏家人向廖立德烈士默哀,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
廖立德烈士之墓
到了烈士陵园之后,我们拿出精心为廖立德烈士准备的各种水果、点心、鲜花、廖家人酿造的公益酒摆放在墓碑前。廖君学取出三个酒杯,分别倒上酒轻轻洒在廖立德烈士的墓碑前,我们一起向廖立德烈士默哀致敬。廖名龙和廖文华廖文平立即倒上酒,然后坐在廖立德烈士的墓碑前一边陪着他聊天一边陪着他喝酒。哽咽的话语中,表达出对廖立德烈士太多的思念和深深的敬重。
廖名龙和廖文华坐在廖立德烈士墓碑前,一边陪他喝酒一边诉说相思之情
经过和廖文俊、廖远国等人交谈,我们才惊喜地发现,他们的老家竟然就是米易县撒联镇的人。为了探寻英烈牺牲的足迹,我们在廖文俊廖远国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廖立德烈士当年安埋的撒莲烈士陵园。1998年5月,廖立德烈士和战友们的墓搬迁到米易县烈士陵园之后,撒莲烈士陵园便成了一个饲料厂的生产基地,现在饲料厂好像也废弃了。
廖立德烈士,你当年牺牲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瓜果飘香的新农村,寻找了75年的两个妹妹也有了消息。他们由于年事已高,身体非常不好,等身体稍微好一点之后,晚辈们会陪着他们来看望你。
天下廖氏一家人亲。廖立德烈士,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先行一步来看望您,只希望你感受到家人对你的爱和思念,从此以后不再孤单寂寞。
历史如镜,照亮未来之路;先烈之志,铭刻我们心中。致敬所有英烈,你长眠于青山,我们常念在心中。
作者简介
廖富香(笔名白云),女,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出版长篇小说《守望幸福的女人》《国家血脉》《誓言无悔》《回家》。
长篇小说《国家血脉》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
由本人编剧的微电影《我的妈妈是医生》获四川省“传承光荣守护生命”微电影大赛金奖。
电影剧本《极速拯救》获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志愿文学”大赛剧本类三等奖。
长篇报告文学《一步跨千年》获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志愿文学”征文大赛报告文学类一等奖。
中篇小说《深山有太阳》获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第五“志愿文学”征文大赛小说类三等奖。
电影剧本《白发天使》获团中央和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志愿文学”征文大赛剧本类三等奖。
报告文学《索玛花开映山红》,获得由农业部和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大地流彩”征文大赛二等奖。
微短剧《梦幻红色城》获得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举办的“首届上海市红色网络微短剧剧本大赛”优秀原创剧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