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小红书上又看了一遍陈道明主演的《卧薪尝胆》。老戏骨的演技不用说大伙都知道,我想说的是范蠡这个人。他应该是历史上最优秀、最有智慧的谋臣之一。没有他的帮助,越王勾践是不可能复国的,但越王灭了吴国之后,他却没等越王对他封赏,就离开了越国。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
因为他十分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的道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他离开越国之后去了齐国,经商暴富,引起了齐王的注意,齐王派人来请他,想让他当相国。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权有势的岗位。可范蠡不但推辞了,还把田产、财富都分给老百姓,自己悄悄地跑到别的地方,改名换姓,以“陶朱公”的身份继续经商,再也没有踏入过官场。范蠡大概是古代为数不多能够得到善终的重臣。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越是在顺境的时候越要懂得节制,生命和关系才能长久。
范蠡向越王请辞的时候,越王装模作样地百般挽留,范蠡反复坚持才成功辞官。如果范蠡没有足够的智慧,信以为真地接受了越王的挽留,会怎么样?要不了多久,越王就会找个借口把他给除掉。因为此时的越王不会把他当成自己曾经的战友,也不会把他当成帮助自己复国的功臣。那一段在吴国的经历,是越王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不能触碰,也不愿想起。所以,范蠡的退出,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自己和越王的关系。
顺境中保持节制,是非常重要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退让,什么时候停止,无论是朋友之间相处,还是工作伙伴之间相处,都会减少隐形的矛盾和纷争,保全友情和关系。
上海疫情,来势汹汹。
病毒与困境交织,不安与艰难裹挟,一齐左右着这个时代下每个人的命运。
于是,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转角不一定遇到爱情,很有可能遇上疫情。”虽是调侃,却不无道理。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和无常,上一秒或许还在顶峰,下一秒就有可能跌入谷底。这个时候,越敏感,就越脆弱,越脆弱,就越难度过。因为,没有人是旁观者,所有人都是局内人。
如果整天只会担忧哪哪又新增了,蔬菜是不是抢不上了,病毒是不是又变强了……整个人必然变得郁郁寡欢,最终消耗了自己,也影响了别人。
老话讲得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面对艰难,有人经受住了考验,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也有人自乱了阵脚,迷茫中不知未来如何是好。疫情这场“大考”,考出了逆境中的坚忍。
好朋友凌遐在上海,是众多被封闭的居民之一,她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株向日葵。
老天有阴有晴,月亮有缺有圆,花儿有开有谢,人生有灾有难。面对疫情,不纠结、不迷茫的态度很重要。她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小区刚封闭时,邻居们在群里接龙团购物资,最受宠、几乎家家必点的是土豆、白菜、鸡蛋一类容易存储的食品。这些平时便宜又不起眼的东西,在群里一出现,几乎马上就被订光。有时候盯着手机,切换着N个团菜群,屏气凝神拼手速的样子,让她想到那些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人,于是,她发动楼里的抢单小能手们,每天定点一起集结抢菜,然后大家分享置换,独居老人优先照顾。
凌遐的这份爱心,就如同盛开的向日葵,她被推举为楼组长小助理。这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民选志愿服务者了,但凭着一腔热忱,用一己微薄之力,影响和温暖着整座楼的居民。
经历过疫情洗礼的人,更懂得奉献的宝贵,情意的温暖,阳光的明媚。
的确,疫情给了我们一个警示:生活不会只有阳光灿烂,更有逆境和意外,能让一个人真正从容淡定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口袋里的余粮,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坚忍。
在困难面前,亲人的暖心问候和牵挂,邻里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都是最可信赖的避风港湾。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距离多远,有亲人就会心安;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就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当然,疫情也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可以不用那么复杂,很多宝贵的东西,其实并不收费,比如林间晨跑、比如阳光草地,比如自由的呼吸……珍惜当下的拥有,只要你内心不慌乱,世界都难影响你。
关于作者
王静,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原副主任,正师职,大校军衔。冰心散文奖、解放军“长征”文艺奖获得者,著有散文随笔集《大漠的女儿》《生命是用来绽放的》《那个飘着雪花的生日》,先后获各类新闻奖、文学奖百余次。个人公众号《书香女兵》被评为“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