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卢一萍作品《大震》,原是百花文艺出版社倾心打造的一款可以成系列的既长销又畅销的中篇小说单行本,为“百花中篇小说丛书”第二辑中的一部,于2021年1月出版。近日,《小说月报》将百花中篇小说单行本,集结为丛书,以函套精装的形式出版,《大震》再次收录其中出版发行。
本次《百花中篇小说丛书》囊括了以上全部24种图书,以函套精装的形式出版。
《大震》:逃亡与回归 秩序的颠覆与人性的救赎
小说以地震为背景写的却是人性救赎的故事。即将被执行死刑的陈尔璧、管教民警谭乐为和即将刑满释放的惯偷杨耀东在突然降临的大地震中幸存下来,可是看守所在地震中垮塌了,三人的命运由此被紧密地捆绑在一起。面对一片又一片的废墟和漫天遍野的哀号,陈尔璧在逃脱与拯救的边缘不断地挣扎、徘徊,最终内心的人性光辉升腾起来,促使他不断地去救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乃至灵魂都得到了救赎。小说直击人内心的最软处,充满正能量和积极意义,闪烁着人性主义的光辉。
著名军旅作家卢一萍作品《大震》。
名家论:大震即是人性的炼石场
“大地震看起来是一场天灾,实则是人性的炼石场,每个人都在那惨绝危艰里接受试探;大震实则是灵魂的大考场,不仅是小说中的主角谭乐为、陈尔璧、杨耀东的心灵在蜕变在自我救赎,还有你、我,以及芸芸众生。”这是钟正林在读完《大震》后关于“自我救赎”的思考。
张友文曾以《大震》为例谈“警察与犯人并非猫与鼠之关系”,警察与犯人之间本该是监管与被监管之类的稳固关系,在《大震》中却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先是由监管与被监管(敌对)的关系,随着情节的推进,却演变为互帮互助的关系。将警察与犯人比作猫与老鼠,将猫鼠之间你死我活的尖锐对立冲突转向为人性和解,无不体现出作者在为构建社会和谐而用情、用笔。
汶川地震给中国人留下至今难以忘怀的心理创伤,也是新世纪中国标志性的重大灾难事件,而文学叙事该如何面对这场重大灾难?这是陈培浩在读了《大震》后所引发的思考。于是,他从极致情境、人性实验和现实主义想象力三个层面论述了《大震》如何就“人如何可能”这样的哲学伦理问题进行追问,人如何在罪与罚、爱与妒、责任与伦理、亲情与良知的复杂纠缠中完成自身的救赎,使尊严的、光辉的人成为可能,这也是《大震》可圈可点之处。
创作谈:我们都需要救赎
著名军旅作家卢一萍。
“二○一八年是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十年过去了,我以为我可以面对那场灾难了,但每当我想起那些情景,我还是会忍不住两眼潮湿。那些块垒郁结于心,使我觉得自己如果不写点什么,郁结于心的东西就永难舒解。”
在谈及《大震》的创作时卢一萍说到。
“《大震》里面其中一个人物原本要在五月十二日被执行死刑的陈尔璧,杀人前是有名的外科医生,这个逃跑的机会是他死里求生的唯一途径,他一度甚至摆脱了管教民警。但作为医生的他,面对灾难、面对那些受伤的人,内心的人道主义情怀使他不断要去救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内心乃至灵魂得到了救赎。”
“更主要的是,我认识到,我们都需要救赎。”
文学不会提供“答案”,需要读者亲自在作品中“寻找”
卢一萍《大震》
一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人,因突然的地震导致所在的看守所垮塌而有幸逃脱,他怎么面对自己的处境?他能否获得救赎?又如何获得救赎?这是作者卢一萍试图回答的问题。
「大地震看似是一场天灾,实则是人性的炼石场,每个人都在那惨绝危艰里接受试探,不仅是小说中的主角谭乐为、陈尔璧、杨耀东的心灵在蜕变、在自我救赎,还有你、我,以及芸芸众生。」正如作者卢一萍所说:“我们都需要救赎!”当我们读及《大震》时,也许还能发现其中更深刻的隐含。
作者简介:
卢一萍,四川巴中人,作家、文学编辑。从军26年,曾任成都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山》《我的绝代佳人》,小说集《帕米尔情歌》《天堂湾》《银绳般的雪》《大震》,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天堑》《祭奠阿里》《扶贫记》,随笔集《流浪生死书》等二十余部。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四川文学奖等。《白山》获评亚洲周刊2017年度全球中文十大小说,其与《祭奠阿里 》分别入选2017年、2019年收获文学排行榜。现为《青年作家》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