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军功章
■ 陈泳先
有一个温暖的词叫父亲,每每想起便觉得整个世界充满阳光,全身充满力量,那是一个高大又伟岸的形象。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有时不苟言笑,一副金丝框架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虽没有那么高大,但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
经历战火洗礼的他,有着刚毅的品格和执着的追求。对我的教育,严格又慈爱,始终秉持军人的质朴、严谨的作风。
父亲是一本厚书,初读时还很晦涩,再读时才悟到真谛。犹记儿时,父亲卧室衣柜里放着一个资料盒,经历岁月洗礼似乎总闪着熠熠光芒。出于好奇的我让妈妈打开,里面是父亲的帽徽、肩章、袖章,还有几张折叠整齐的奖状,印着“二等功”“三等功”的字样,这是父亲的“军功章”。
那时我只知它的难得,却无法感知它的珍贵。妈妈笑着说,就像你在学校表现优异,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这是组织对你父亲的肯定。当时,我心中暗自窃喜,原来我的小红花也可算作“军功章”。而今才明白,它的意义是保家卫国的热血,是不畏艰险的牺牲,是教导我用一生去践行的担当。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父亲出生在四川一个贫困山区,家里十分贫寒,三个儿子中他最小。大伯二伯早早结婚生子,父亲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一个矮小简陋的农家小屋,生活了10多个春秋。正如杜甫诗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家里本就拮据,爷爷奶奶拿不出钱供他上学。父亲懂事很早,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毅然决然走上了从军之路,决心为家族为国家做点贡献。
参军第3年,父亲所在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命令,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首长,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战友一同“受命于危难之际”,脚踏祖国大地,背负民族希望,从山城重庆奔赴云南边疆参加对越作战。其间,不到七十的爷爷过早离开了人世。
半生操劳,余热生辉。2004年父亲卸下戎装,从部队转业地方,他依旧像过去那样践行八一军旗下的庄严誓言,在本职岗位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热心待人、用心做事。他很少谈起过去从军经历,更不会炫耀过去军功,但我知道父亲心中仍然崇敬那一抹军绿下的军魂。家里只要他看电视,大都是爱国题材,比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作战方面的纪录片。父亲一直想重返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云南省麻栗坡县,重走当年路、重忆战友事,重温爱国情、重赏当时景。
如今,被风雨垒起的岁月,深深刻在父亲额角上。2019年国庆节前一天,我们一家从成都飞抵昆明,一路心潮澎湃,下午5时抵达边关。纵然时隔32年,父亲仍记忆犹新,好像当年战友们阻击敌军一样,不停地给我们讲述那段被遗忘的艰辛历史。
国庆当天,我们紧跟父亲的脚步,一路找寻战地遗址。在落水洞边,在坪寨山坡,在曼棍洞旁,在南温河畔,在天保口岸,在老山主峰……父亲告诉我,为了“堂堂中华不可侮,祖国寸土不能丢”,部队在这里驻扎战斗生活过,洞外“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洞内“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钟乳石好似恐龙长嘶,猛虎怒啸。将士们在险象环生、严寒酷暑中战斗了10个春秋,钢铁般的意志令人动容,伴随着江水滚涌——犹如怒发冲冠的斗士,带着浑浊的红土,承载着将士们的血与泪,嚎叫着奔向远方。行进途中,父亲特意换上从家里带来的军装,胸前佩戴闪闪发光的几枚军功章,身体挺立笔直,眼中泪花闪烁,对着旁边石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谆谆教诲,铭记于心。父亲总是教导我们,如今岁月静好的和平生活,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这句话犹如千斤重,这是父亲对我们的嘱托与期望。看着他庄严坚毅的眼神,看着他眼角泛起的泪花,我默默凝视着父亲不知何时已经斑白的两鬓,为父亲不平凡的军旅生涯感到由衷骄傲,为自己是军人后代而倍感自豪!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10多年过去了,父亲有了独立的书柜,那个资料盒放在书架上。不同的是,里面多了两枚党和国家授予的“全国劳模”“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奖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我想,那几枚军功章,不仅饱含父亲的军人气节,也承载着父亲浓浓的家国情怀。无论何时,值得我们子孙后辈用心珍藏,以实际行动为祖国谱写新的荣光!
值此建军95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个人向我的父亲、向广大军人军属深深致敬!
写于202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