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山
来源: 中国军网 综合作者:徐帅 马波 2022-12-12 15:28

胜利山

■徐帅 马波

吴起镇,一座以战国名将吴起命名的边塞小城,在2000多年后因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此胜利会师而闻名于世。

车行驶在黄土高原上,红色圣地的历史画卷随之徐徐展开,一曲《到吴起镇》高昂的旋律拨动心弦——“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雨后的吴起镇清新秀丽,太阳藏在云彩中若隐若现。蜿蜒的洛水河畔,楼房依山而建,人们傍河而居,河水顺着山谷流向远方。

红军胜利广场上,一座巨型红色雕塑巍然矗立。它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展现了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瑞金突围后,中央红军历时一年多,途经11个省份,行程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进入陕北苏区的大门吴起镇,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正如雕塑底座镌刻着的毛主席那句名言:“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因此,吴起镇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共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

穿过山门,一条“红丝带之路”直通山顶,路上很多地方都展示着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我们拾级而上,仿佛走入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讲解员告诉我们,此山原名平台山,因毛主席在这里指挥打赢了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最后一仗——“切尾巴”战役,被当地群众改名为胜利山。

在胜利山山顶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内,“切尾巴”战役模拟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当年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战斗前的黎明静悄悄,红军指战员按照毛主席“决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来”的指示,在头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以及平台山等地设伏,对敌形成围歼之势。当时战斗的指挥所就设置在平台山顶杜梨树旁,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战场态势。国民党宁夏马家军的第35师骑兵团同红军干部团5连交火后,不顾一切奔袭杀向吴起镇,一头钻进我军的包围圈。彭德怀看准战机立即下达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打得敌骑兵纷纷落马,残部狼狈逃窜。红军乘胜追击,利用山冈深沟的地形优势,把敌骑兵分别包围在二道川、头道川等一带,给予痛击。此次“切尾巴”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改善了红军的武器装备。

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碑顶雕刻着一名中央红军战士和一名陕北红军战士肩并肩高举长枪的鎏金铜像,仿佛在告诉我们,要永远铭记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仰望大理石纪念碑,抚今忆昔,令人无限感慨。在这片孕育生机、创造奇迹的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开天辟地的壮举和惊天动地的故事,更不缺少忠肝义胆、视死如归的英雄。

登上胜利山主峰,驻足杜梨树下,我们向远方眺望,目光所及之处一片翠绿,战场的硝烟早已随岁月逝去,但冲锋的号角仿佛依稀回荡在山谷之间。此时,云层渐散,金色的阳光洒向巍峨的胜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