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1882年—1968年),近现代民主革命中的著名将领、爱国人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
程潜虽然是一名武将,但旧学功底好,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文。这些诗文大多为五言古体,文风质朴俊逸,寄托了长期军旅生活中他对民主革命坚持到底的信念、对抗日救国义无反顾的决心及对中共友人的深厚情谊。程潜的诗被章士钊评价为一代钟吕之音,被赵朴初称赞为“诗亦一代雄”。
程潜
01
为民主革命奋斗
程潜出生于湖南醴陵一户农家,家中虽然不富裕,但程潜接受了较为完整的私塾和乡塾教育,并曾考中秀才。然而程潜意识到八股取士与时代格格不入,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势在必行。因此,清末各类武备学堂陆续开办之后,程潜决定弃文从武。
程潜先是就读于湖南武备学堂学习,1904年又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及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专业学习。这次日本之行不仅让程潜学习了西方军事科技、政治思想,还让他结识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与程潜有过多次深谈,在聆听了孙中山希望通过民主革命挽救中国的愿景后,程潜也逐渐意识到民主革命是挽救中国的必然举措,并愿意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他写道:“自从我亲聆这次教诲以后,一时思想大为开朗,从此衷心服膺三民主义,并心悦诚服地敬佩先生。”
此后,在孙中山的号召下,程潜回国并参与了讨袁运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在这一过程中,感念孙中山的指引和提携,程潜写下了诸多以孙中山和民主革命为题材的诗文。
1920年至1921年,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组建军政府,并决心组织力量北伐。程潜积极支持,并写下了《五月五日 总理就非常总统职》一诗。诗中写道,“海宇中横溃,神州忧陆沉。济世协孔怀,峻德明尧心。道以神理超,事为胞与任。”“无私克一己,有作伏群阴。至人岂撄物?精意照古今”,赞颂孙中山为民主革命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并坚信孙中山将取得胜利,在诗中写道:“询谋同众庶,思虑备睿深。循郊崇大典,登坛发清音。上下共监察,日月咸照临。”
而在孙中山正式宣布北伐后,程潜又写下《总理赴桂林整军北伐恭送纪盛》这首诗。在诗中,他强调此次整军北伐是救民于水火的正义之举,“秽浊扬清霄,水火厄生灵”,并从军事角度评价了此次桂林整军对于北伐的重要意义,“整军选上游,伐暴备长征。采纳及下怀,师出先正名”,对二次护法运动的成功抱有很高期待。
虽然二次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但孙中山、程潜等依然为民主革命胜利而奋斗。1924年,冯玉祥发动军事政变占领北京,为了停止国内军阀混战局面,尽快促成革命胜利,孙中山决定北上与冯玉祥会面。对于孙中山一心为公和为民主革命殚精竭虑的精神品格,程潜在《恭送总理北行》一诗中大为称赞,在诗中写道:“朝乾明峻德,夕惕厉悲心。至人握灵柩,大地扬妙音。如日炳维络,其光首东南。炎炎暨中外,赫赫照古今。”
孙中山去世之后,无论历史情形如何复杂,程潜始终秉承孙中山革命遗志,坚守三民主义,坚持开展民主革命,并多次写诗文怀念孙中山。其中,在写于1939年的《中山先生丰功伟烈颂》一文中,他感慨自己“栖栖四十年,创业未及半”,但想起孙中山“创立主义,广结英彦以行革命”及为民主革命奋斗终身的往事,就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主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白果园的程潜公馆,现为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
02
抗击日军 忧国忧民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程潜先后担任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西安行营主任、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在这一背景下,他写下了很多以抗日战争为素材的诗文。这些诗文从内容方面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表达对战争形势的忧虑,对当局指挥不力的不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一直处于不利形势。1937年10月石家庄失守,河北即将全域沦陷,即便如此,程潜也不放弃,当年10月19日,他带领官兵死守河北漳河,与日军战斗了一整天,战况十分胶着。夜晚休息时,程潜忧从中来,写下《由安阳至漳河作》。在诗中,程潜回想起曹操当年在邺城兴建曹营击退敌人的景象,“驰车出邺城,朔风吹不断。尘飞蔽清霄,穆罗明芳甸。兹帮扼燕赵,曹公昔营建”,感慨如今山河变幻,日军扫荡华北,中华民族形势危急,不禁怀古思今,忧心忡忡。其诗曰:“河漳左右流,形胜古今炫。及今忧颠危,岂尚怀安宴,如何贤哲士,沉冥不可见。千年雄恢地,斯民实疲倦。北望阴霾兴,临河泪如霰。”
国民党当局在战场上指挥不力,让程潜感到愤怒。1938年兰封会战失败后,蒋介石对形势做作了错误判断,并召开军事会议,要求部队从豫东战场撤退,解除对土肥原部队的围攻。程潜对此并不同意,但出于军人职责,又不得不执行,为了纾解心中愤懑,他写下《抗战四十二韵》一诗。在诗中,程潜强调蒋介石的这次军事安排不仅将会贻误战机,还会给国民党军队带来耻辱,“大辱安能忍,兹仇永勿忘”。
同时,对于抗战期间,国民党采取积极反共政策,程潜也表达了不满,在《剑阁》一文中,程潜指出“立国在人和,毋矜一夫阻”,强调国民党当局继续用险逞威、恃暴力而统治,必将招致恶果,相反如果能做到以和为贵,将主要精力放在抗日上,那么抗战将迎来更大希望。
二是对战争中民众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抗战期间,普通民众不仅要遭受日军掳掠,还要经受炮火洗礼,生活十分艰难。对此,1939年程潜就借用汉乐府《鼓吹曲辞·铙歌》十八首之一《战城南》,借古喻今,痛斥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伤害,其诗曰:“战晋南,争湘北,尸横旷野乌争食。乌争食,鹊争啼,男儿当战死,腐肉委地充汝饥。”而在1940年后写下的《苦雨诗》中,程潜更是详细描绘了战争期间自己在四川农村所见所闻。1940年夏秋之交,正值稻谷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连日大雨,四川各地大量稻谷烂在田地无法收割。因此,大量当地农民失去生活来源,再加上战火连年,导致灾民遍地,程潜在诗中写道:“山川气蒸郁,朝夕雨滂沛。幽居闷无娱,临阶发深慨。霭霭阴云合,习习凉飚厉。与与将登场,零零困其事。农夫仰屋嗟,馌妇依闾恚。坻道行人稀,市肆百工惫。”此情此景不禁令程潜心生伤怀,“用力虽已勤,得天良不易。怨咨非达情,悲悯复奚济!”
而作为一名有血性的军人,目睹民众的悲惨处境后,程潜在诗中发出了抗战到底的誓言。在《战城南》中,他写道,“原为干城战必捷。嘉我干城,干城诚可嘉。东夷未平,誓不还家”,在《七哀诗》中,他强调不忘国耻,“穷黩安可常?神灵痛终雪”,在《秋风辞》中,他坚信只要众人齐心抗日,日军必将被扫出国门,不日将“六合一兮奏凯歌”。
03
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相待
程潜的军旅生涯中,虽然与共产党人有过多次交锋,但是对于与他一样怀着救国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不仅十分同情理解,还帮助、保护过他们。而程潜的诗文则是他与中共党员相知相交、肝胆相照情谊的重要见证。
程潜曾与李立三以诗文会友。1918年,程潜在与北洋军交战期间休整时,下了一盘围棋。其间,一位小兵评价程潜的棋艺,“这盘棋下得很妙”。为了试试这位小兵是不是真有水平,程潜要求与他对弈。结果,这位小兵棋技高超,几个来回就让程潜败下阵。之后这位小兵还吟诵了程潜的诗,其诗曰:“衡疑峙南纪,沅湘汇洞庭。居高临吴楚,从古肆纵横。经涂延水陆,登楼望渟汯。徐雾霭汉渚,积雪明江城。汤汤翻逆波,洄洄阻前行。提挈八州卒,发轫万里程。近瞩有深意,远观忘俗情。抚兹周地险,形胜所必争。”这首《岳阳楼远眺》是程潜带领湘江子弟兵与北洋军激战前,站在岳阳楼上写下的,全诗尽显他扫除军阀的豪迈之情。一位小兵竟有如此才华,令程潜十分惊喜,而这位小兵就是李立三。自此之后,程潜非常关心李立三的成长,并鼓励他求学深造,“你在此当兵,会埋没了才华。我给你一笔钱,给你父亲一封信,你去北京大学深造,或者去出国留学吧”。1919年,李立三在程潜的资助下,前往北京学习,同年秋天转而赴法国求学,自此之后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程潜还曾为毛泽东写诗。1912年,毛泽东曾在程潜带领的湖南新军二十五旅当兵,之后两人因分属不同党派,直接联络不多,但是1940年程潜读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就说过,“我完全同意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主张。持久战是救亡的根本,国共合作是图存的关键”。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就告诉程潜:“颂公,您是国民党元老,在下届行宪国大选举时,您可参加竞选,竞选不成,可回湖南老家搞和平运动。”重庆谈判后,程潜竞选了国民政府副总统一职,虽然失败,但也令他看清了国民党统治下政府毫无民主可言的真相。这些都为1949年他收到党组织带来的毛主席亲笔信之后,决心举行湖南起义奠定了基础。而随着程潜开始为新中国工作,他与毛泽东的情谊也日渐深厚。为此,1963年12月26日,毛泽东70大寿时,程潜写了《毛泽东主席七十大寿祝诗》,以此表达他对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敬意。
这首组诗共12首,回顾了程潜与毛泽东相遇相知的过程。其中,程潜着重提到了重庆谈判期间中毛泽东对他的思想触动和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在组诗五首中讲述了举行湖南起义的始末,并指责了蒋介石一意孤行发起内战的行径,认为一个国家的稳定最重要的在于团结和睦,“徐淮大捷北投戈,舆颂欢娱贵在和。罪表独夫应不赦,章邯战蠹亦无讹。月明清浦闻天鼓,风送金鼓听国歌。夜半渡江传令急,洸洸正气壮山河”。此外,在组诗中,他还多次对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敬佩,“道大为公天可则,物穷其极理皆真。鹓雏振翼鸮生妒,海若回潮水共亲”。
程潜一生历经波折,这些古朴雄浑、颇有魏晋风骨的诗文是岁月的见证,也是情怀的书写,更是一代爱国将领戎马一生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