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奶奶讲红军故事
■ 王斌(诺水恋歌)
杜鹃花儿开
杜鹃花儿开
我给红军送鞋来
有草鞋,有布鞋
红军都是穷苦人
专打土豪和列绅
杜鹃花儿开
杜鹃花儿开
我给红军送粮来
有洋芋,有苞谷
红军都是穷苦人
专打土匪和白军
红军都是穷苦人
专打土豪和列绅
红军都是穷苦人
专打土匪和白军……
奶奶虽然走了很多年了,但她唱的这首红歌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她老人家的身影时不时的也在我的眼前晃动。
奶奶是典型的封建时代农村妇女,裹过小脚。她的个子不高,头发用黑丝帕包裹着盘起。穿着兰色粗布对襟衣服,脚上穿着黑色的敞口小布鞋,性格朗爽,面目和善,说起话来有点强势。奶奶是一个比较讲究的人,身上穿的衣服干净清爽,家里被她整理的井井有条,厨房的灶台上没有一点灰尘。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也整理得有条不紊。奶奶也是家里面管事的那个人,爷爷从来不敢对奶奶发号施令。爷爷在村里当过粮食保管员,文质彬彬,慈眉善目,在他的腰带上,总是别着一根长长的烟斗。爷爷也是一个勤劳的人,每天早出晚归,守着田间地头,把美好生活希望都播撒在田地里。
1919年奶奶岀生在通江县铁厂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祖爷给她取名王秀昌。1932年红军来到通江这里的时候,那时候奶奶才14岁。据奶奶说:那时候红军刚到通江这里,到处都在闹红,刚开始的时候,奶奶和乡邻都躲藏到了深山里去了,都不敢出来。有一些胆大的乡邻们偷偷的又回去,看到红军在往自己的家的院子担水,在院坝里劈柴,有的红军战士在墙上写标语。红军们欢声笑语,根本就不像传说中是红头发的那种恶魔,也不像那些“白狗子”来了就捉鸡、捉鸭,他们就大胆的走下了山靠近红军。红军就告诉了他们说:“老乡,我们是红军,是穷苦了的队伍,我们是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叫乡亲们都回来吧!后来那些胆大的乡邻就回来通知了大家,说红军是穷苦人,是毛主席的队伍,乡邻们听后,半信半疑的都回来了。那时候,平溪坝,板桥口、青浴口、新场坝都来了很多红军。红军在街上演节目扭秧歌,街上也到处都写满了标语。
自从红军来了以后,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分配到了田地,分到了粮食和种子。从没有吃的到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开春时红军和贫苦百姓们一起种田,闲暇时间认识字的红军还在村里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奶奶说:第二年(1933年)的三月份,平溪坝、板桥口、青浴口这几个地方组建了一支“贫农团”的队伍,为红军编织草鞋和做布鞋,专门为负责护送送粮食和鞋子到战区去。
1933年5月的一个夜晚,贫农团送粮队和草鞋队去送一批粮食和鞋子的任务。护送任务一行大概有60多人左右,他们都是用背篓,背架子,运送鞋子和洋芋、苞谷。从平溪往临江的小路翻山到红军战区去,行程到临江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大雨淋湿了所有的物品加上山路泥泞,有的地方打滑送护人们都艰难的行走着。天微亮时分,终于到达了小骡马红军驻扎的地方,又从小骡马一路攀爬到达大骡马。此时山下传来了枪声,南面,东面都响了枪声和炮声。贫农团的送粮送鞋的人员被困在了山上,暂时不能返回了。小骡马、小坎子的枪声更加激烈,上面空山方向枪声炮声也开始响起,四面都传来战斗的枪炮声,火光冲天,时而也听到号角声。当时还下着大雨,雨停后又是激烈的炮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还有喊杀声响彻山谷,这一仗激战了三天三夜。
朝阳头顶着一抹橄榄色的云冠,露出了慈祥的笑脸,山坳边的那道山坡上传来了阵阵歌声:“杜鹃花儿开,杜鹃花儿开!我给红军送鞋来,有草鞋,有布鞋。红军都是穷苦人,专打土豪和列绅……奶奶说:“她听到了歌声,才敢走岀家门”。看到了那些人大声的唱着歌走在山坳里,山坡上漫山遍野都开满了鲜红杜鹃花。
后来,通过文献历史资料查阅,我才得知奶奶所说的这场战斗叫“空山战役”是徐向前亲临指挥,由倪志亮、李先念率红十一师由空山坝以北向敌左侧迂回,切断敌之退路;旷继勋、甘远景率红十二师等部由空山坝以东及长坪地区,进攻敌之右翼;王树声、张广才率红七十三师坚守大骡马、小骡马及小坎子等地。三年里奶奶在院坝里看着一支支送粮队伍;也看着一次次杜鹃花盛开;还听的那首熟悉的红歌:“杜鹃花儿开,杜鹃花儿开。我给红军送鞋来,有草鞋,有布鞋。红军都是穷苦人,专打土豪和列绅……”
1935年的5月,红军陆陆续续离开了通江。红军走后,地主返乡团就回来了,凡是谁家有参加红军的人员,帮助红军做事的人家都被地主返乡团抓起来,严刑拷打,受到迫害,逼着穷苦人为他们交粮交钱。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了,开的鲜红鲜红的跟红军在的时候一样红,像一个个英勇的红军战士。
奶奶和作者女儿王曼露
父亲听着奶奶的红军故事长大,而我们也听着奶奶的红军故事长大,我的娃娃也有幸听过奶奶的红军故事一起成长。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慌乱中奶奶受到了惊吓,后来就糊涂了,这一糊涂就是好多年。奶奶却把记忆留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嘴里不停的叨唠着:“杜鹃花儿开,杜鹃花儿开,我给红军送鞋来……”
在冬天寒冷的夜晚,奶奶每晚都会在凌晨二三点起床,我也就陪着奶奶一起起床。此时我会把奶奶带到灶屋里,把火塘里的火架起,坐在火塘边烤着熊熊大火,她就会开始讲起当年红军的那场战斗故事,一直讲到天明。夜夜都是如此,每一次开头都是:“杜鹃花儿开,杜鹃花儿开。我给红军送鞋来,有草鞋,有布鞋。红军都是穷苦人,专打土豪和列绅”………一遍遍的重复着。
2014年5月奶奶离开了我们,享年94岁,一转眼奶奶离开我们就快10年了。虽然奶奶走了这么多年了,但她讲的红军故事一直在我心里萦绕着,我脑海也时常回忆起奶奶半夜起床我陪着她在火塘边,听奶奶讲述着那段红色不朽的故事情形。
五月,杜鹃花红了。回想起奶奶所说的红军故事,我不由自主的来到了川陕革命红军烈士陵园,看着一块块白色的墓碑,看着一颗颗闪闪红星。
那年,这群人拿着镰刀、斧头举着火把身后背着大刀,在深黑的夜里,冒着枪淋弹雨。从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走关中、渡汉水,行程3000多里,不休的连续作战,冲破敌人无数次的围追堵截,后转战到四川和陕西两省交界的米仓山和大巴山地区。他们来到这里和贫苦百姓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用鲜血染红这块贫瘠的土地,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书写了一个个生命传奇和经典,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是历史的缔造者,是民族的精英,是现时代的精神财富,他们用可歌可泣事迹建立了一个自由、平等、富强、信仰的伟大民族复兴之路。
红色是底色,他深深地扎根于川陕这块土地。留下了不朽的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平分土地、争取苏维埃中国”。一座座红色的丰碑,承载着曾经革命历程满满的记忆。一颗颗闪闪的红星,讲叙述着红色革命故事,他们的故事和奶奶讲的红军故事一模一样……
如今,巴山儿女多壮志,在这块广袤的红土地上,不忘初心,艰苦奋斗,正在追赶跨越,一条条高速公路穿越这块红色土地。回首往事,继往开来,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百万巴山儿女意气风发,坚定前行。在脱贫奔康的历史洪流中,汇聚磅礴力量,正在打造美丽的川陕革命老区。
如果奶奶在天堂里看到现在我们的好生活,她一定是很开心吧!说不定她在那边也在讲红军故事呢!
作者简介
王斌,笔名:诺水恋歌,四川通江人,大学文化。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通江县壁州诗社研究会成员、编辑。热爱文学、摄影、喜欢用文字点缀生活。闲暇之余,走村访古,书我心之爱,吟我见之情。有作品发表于《扬子江诗刊》《通江文艺》《中国诗歌网》《壁州诗社》等期刊和文学平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题诗征稿活动中,荣获“优秀奖”与“建党百年优秀诗人”称号,其作品已入编贺敬之题字作序的《南湖》(ISBN978-988-74491-0-2)大型精装典藏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