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在两岸同时出版发行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曾和平;责任编辑:王青青 2023-11-09 12:41

见证!《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在两岸同时出版发行

北京11月9日讯(记者曾和平报道)一部抗战史,追述的是中华民族魂。近日,汇聚两岸抗战史学界专家、学者多年心血的《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一书由大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共同撰写同一题材、共同署名作序、同时各自出版的史书。台湾已先期于2023年3月在台北出版、发行。

本书由王建朗、黄炳麟主编。王建朗,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卓越访问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代表作有《中国抗日战争史·战时外交》等;黄炳麟,1947年生,广西南宁人,壮族。台湾地区退役中将,曾任台湾地区防务部门后勤次长、“国防大学”陆军学院院长。退役后任景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执行长,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理事长。著有《波湾战云:从“风险管理”观点解析波湾战争》等。

图片1.jpg

图为在大陆出版的《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新书。

本书收入两岸专家学者、退役将领等共研抗战历史的论文40篇,这些文章本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宗旨,围绕日本侵华战略和战争进程、国共抗日、抗战历史记忆和传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坦诚交流。相信这些思考和研究,会对加深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认知,推进两岸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修史知来路,学史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岸领导人会面时提出,“两岸双方应该支持鼓励两岸史学界携起手来,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这一对话在两岸学界引起积极回响。大陆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和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不遗余力推动两岸抗战史的研究,先后九次组织两岸专家、学者走访华北、华中、华南的抗战战场,祭拜英烈,整理战场史迹,讨论战例得失,撰写重返抗日战场日记。同时,加强抗战历史的研究。2017年以来,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相继在南京、武汉、南宁、北京、重庆联合主办了五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进一步增进两岸学术界在抗战历史研究方面的共识,吸引了海峡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教师、青年学生等累计1700余人参与,其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和抗战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图片4.jpg

图为2023年的3月24日,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在北京举行联合出版新书发布会。(曾和平 摄)

据介绍,此次两岸共同出版的《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精选了前四届“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与抗战精神传承”研讨会交流发言的学术论文。2023年的3月24日,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与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在北京举行了新书联合出版发布会,国台办有关领导、两岸专家学者、退役将领、抗战英烈后代及学生代表等60多人出席了活动。

两岸的专家学者对于新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赞。“两岸都承认,抗战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荣光。两岸要共同书写民族荣光。”谈起两岸史学界共同研究抗战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这样说。

周勇指出,《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新书发布,无疑是近年最重要的合作成果之一。并且,经过多年交流,从中能看到两岸学界对抗战史的许多认识在逐渐接近。周勇说,抗战史是国共两党间有共同语言的历史话题,更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认可的光辉历史,两岸史学界共同研究抗战史意义重大。更何况,许多抗战史当事人渐次离世,这项工作不容懈怠。

图片3.jpg

图为在台湾出版的《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新书。(曾和平 摄)

《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从史料共享到观点切磋、共同落笔,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台湾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教授、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前主任邵铭煌表示,两岸共享史料,方能推动抗战史研究求真求实。他希望,两岸能在抗战史研究上持续学术交流、持续开放档案,也希望更多台湾青年投入到抗战史研究中来。

来之不易的成果,受到的是充分肯定。在国台办2023年3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发言人、新闻局副局长朱凤莲就有关两岸合编抗战史料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她介绍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和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两岸史学界四次合作召开抗战史研讨会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并就这次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组团参访北京和云南的行程和与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举行的《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新书发布活动进行了通报。

朱凤莲这样评价两岸同研抗战史、共出抗战书:“这些工作的开展和持续推进,对促进两岸同胞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共同捍卫民族尊严与荣誉、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新书的出版把两岸的距离又往前拉近了一步。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本书主编王建朗表示,抗日战争胜利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民族团结奋战的结果,《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的出版对强化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增进民族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台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纪念协会理事长、本书主编黄炳麟表示,变“求同存异”为“求同化异”,希望通过共同研究抗战历史和出版论文集,继续扩大两岸年轻一代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共创两岸美好明天。

《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目录

序言   王建朗  黄炳麟


大陆篇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其重大意义  张从田

 人情政治下的统一战线: 漂移时代的密县故事  黄道炫

 八·一三淞沪战役新论  马振犊

 中国抗日持久战战略几个问题之思考  彭玉龙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军事战略之研判  袁成毅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研究  臧运祜  

 近代日本侵华观念的形成与推展  李少军

 抗战文学里的正面战场  张中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抗战史影像的整理与研究  李学通 (165)

 战时国民政府对缅关系及对印缅民族独立运动的关注  左双文 刘杉 (180)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蒋建农  曹子洋 (200)

 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争犯罪的调查与审判   宋志勇 (223)

 “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 战时在华西方人士对中国抗战的观察与评论  卞修跃

 战时江南水泥厂的命运与汪伪政权的角色—— 以日方强拆机器为中心的考察  张连红

 美国文本记录的南京大屠杀  张生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军事战略指导的特色  周小宁

 日本帝国的大陆政策  史桂芳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一致抗日局面的形成  汪朝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高士华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陈谦平


台湾地区篇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国困境  何世同  

 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及其发展  傅应川  

 中、 日双方对九一八事变之战略决策  江显之  

 从“脱亚”到“兴亚”——日本近代侵华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杨志远  

 安危他日终须一仗——从大历史试论中日战争的必然性  吴昆财  

 抗日战争的关键战略问题  黄炳麟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处境对各阶段军事战略演变之影响  江显之  

 《申报》与《中央日报》 中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刘芳瑜  

 武汉会战后之持久消耗态势的形成与演变 宋启成   

 日方媒体与影像中的中国沦陷区殖民统治——以《北支》杂志为例  丘智贤  

 不以成败论英雄——论抗战中的“长衡会战”  王信力

 保卫重庆——鄂西会战的历史意义  金智

 抗战时期云南的战争动员  杨维真

 再探“滇缅公路”对抗战之意义与贡献  奚国华

 中国近代军阵医学的奠基人——林可胜  何邦立

 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关键因素  胡筑生  

 蒋介石对日本的“以德报怨”政策——两岸学界观点之比较  刘镇灯

 抗战洗礼下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化  吴启讷

 日本傀儡政权溃败之社会经济因素  王颢颖

 从法德两国处理战争历史记忆谈两岸抗战史的编纂  李鎨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