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林 | 难忘那年关寨情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刘江林 2024-07-17 11:05

难忘那年关寨情

■ 刘江林 

在云南服役三年,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45年前,在云南西双版纳举行的昆明军区通信兵联合军事演习,那是我的青春岁月。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军队演习的形式内容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民解放军那份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却始终如一,历久弥新。这是我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任何敌人的坚强保证。

image.png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大口径火炮猛击越南纵深。

1979年上半年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胜利结束。之后,为了适应未来热带丛林环境的战争需要,军区决定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驻训,开展军区通信兵三级联合军事演习,参演单位为军区通信团、各军通信营、师通信连等野战通信部队。我作为军区通信团的一名报务员,有幸参加了这次大演习。

1979年11月,初冬夜晚,军区通信团遵照军区“前指”命令,组成有指挥车、电台车、接力车、载波车、卫星通信车、加油车及生活保障车等60多辆车的车队,从昆明市郊营地出发,向西双版纳进发。与此同时,军区所属的其他军、师通信部队也从各自驻地向西双版纳地区集结。一场重要的通信兵部队演习正在等待着各参演部队的奔赴。

车队浩荡前行,长约一公里,行驶在千里滇老国际公路线上。西双版纳,早在初中上“农基”课时,老师就告诉同学们那里是广袤无边的热带原始森林,动植物的王国,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色明珠。从那时开始,我就梦想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今天既已成现实。所有的车外罩绿色伪装,车内载着身背手枪和冲锋枪的官兵们。如今的解放军是车载设备,机械化开进,而不再是身背电台,行军赶路。第一天车队经过玉溪,到达思茅(后改为普洱),一座风景秀美的边城,夜宿师范学校。第二天进入西双版纳,沿途的风景令人陶醉。原始森林绿意盎然,高山峡谷险峻壮观,每一处风景都显示着西双版纳独特魅力。沿途伴随着傣族青年对解放军的欢呼致意,当天傍晚抵达勐腊县勐仑公社关寨,这里是我团的演习住训地。

image.png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

关寨,是一个美丽的傣族村寨。有一百多户人家,竹楼建筑,依山傍水,气势壮美。乡亲们热情好客,用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接待远道而来的解放军。我所在的二连是无线电台连队,以电台通信车为单位,分住寨子老乡家。每个电台有台长、报务员、技师、电工、司机等10余人。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整个楼阁用数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铺砌。楼阁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四面敞开,供堆放杂物和养牲畜。猪敞养在野地,夜晚返回。住训期间,战士们白天在通信车忙着训练,熟悉环境;夜晚,就打地铺住在老乡家的客厅,围着房主人一家话家常。看见老乡家生活贫困,就把自卫还击战时配发的罐头送给老乡一些。红烧肉、酸白菜、海鱼罐头等,堆积如小山。每天傍晚,部队都会放映电影,如《五朵金花》、《勐龙沙》、《阿诗玛》等,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寨子里相互转告:“莫里赶黑懂电影。”就是今晚看电影的意思。我们也会主动帮助乡亲们挑水、扫地、砍芭蕉作饲料喂猪。而傣族乡亲也会为我们跳孔雀舞。小伙吹芦笙,姑娘秀歌舞。

关寨所在勐腊县位于西双版纳最南端,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房东告诉我们: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原始森林一直延伸到邻国那头,有的地方落叶深达1米多,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附近常可见绿孔雀、亚洲象活动,上山能找到望天树和铁力木等珍稀植物,关寨盛产香蕉、菠萝,主产水稻和橡胶。

房东是对年轻的夫妇,男的中等个头,身着对襟短衫配长管裤;女的漂亮,身穿短袖上衣搭筒裙,典型的傣族服饰,行止温文尔雅。他们有一个3岁多的可爱小女孩,我们都喜欢抱着她玩耍。有一次,房东小伙做向导带我们三个战士出外熟悉热带地形,在经过约20多亩香蕉地,穿过一片橡胶林后,就把我们带到了菠萝山上,满山遍布的菠萝刺丛,菠萝就在刺丛里,大多是绿色,少数是黄色。房东砍下来一颗最大最黄的菠萝给我们品尝。吃起来,那颗才摘的菠萝新鲜甜蜜略带酒味,沁入心脾,不免醉入其中。下山时我们买了一些菠萝带回去,每斤7分钱,以后再也未曾吃到如此美味的菠萝。

在村寨驻训了15天后,通信团接到上级首长命令,向前开动80公里至国境附近的山地扎营,距离边境约20分钟车程。通信车分散隐蔽于原始森林深处,开始了紧张的通信演习。在森林地带,各电台需要自己解决食宿。台长带领大家架设野外天线,用树枝山草等搭建住房,周围挖沟撒石灰防蛇。按照傣族方法,我们就地砍下芭蕉,将大米淘净后裹入芭蕉叶,加火烧熟,做成芭蕉饭就着罐头吃,香甜可口。而兄弟连队电台人员在煮竹筒饭时,竹筒发生了爆炸,伤及一报务员脸部,被连夜送回昆明。事后才知道,他们是先将米倒入竹筒,然后再把水倒入竹筒,没有摇匀,当用火烧时,竹筒突然爆炸了。

image.png

70年代末的通信女兵。

11月26日,从关寨出发,部队即停止所有电台的通信联络,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这是大战前必须的,为的是迷惑敌人,使之不知我军动向。27日0时,我台向分散隐蔽于原始森林中的各军、师电台发出30分钟炮火准备命令,演习正式开始。骤然顷刻间,军区各台与军、师,军与师,军之间、师之间数十部电台一起开动,密码电报往来十分频繁,“滴滴答…滴滴答”电键声,此起彼伏,无线电波充满了天空。无论在战争与和平环境时期,天空中都会充斥着敌军、我军,敌国、我国的电波,天空也是一个看不见的战场。11月30日0时,军区机要员送来通信兵部首长宣布演习结束命令的电文。随即,我团通过无线电台向各参演通信部队下达了演习结束命令。

 通信部队演习目的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作战环境,检验部队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指挥调度水平。确保军区内应急通信的畅通,提高军区与各军、师通信联络水平,提高报务员发报、收报质量速度以及抗干扰能力,检验通信设备可靠性,确保在复杂作战环境中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通信任务。为作战行动提供有力的通信保障。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战争的需求。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演习任务。这次演习不仅锻炼了部队的战斗能力,也增进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image.png

西双版纳傣族村寨。

演习结束后,通信团返回关寨村。离别之际,军民之间充满了依依不舍。全寨子的人都来了,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来到通信团车队前为我们送行。房东夫妇也拿出自己栽种的最好的香蕉、芭蕉和赶做的糯米糕等特产,送给我们。这些简单的礼物,寄托着乡亲们对军人们的深情厚意。

这次西双版纳之行,不仅是一次成功的通信部队演习,更是一次军民情深的生动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解放军与各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相信这种军民情深的传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是我军保卫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的坚强有力保证。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是我们最大的战略支援力量,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我军才能立于不败,决胜千里之外,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简介  

image.png

刘江林,1958年出生,家住成都市金牛区,1975年下乡当知青,1977年参军,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后在四川建筑机械厂工作,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