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低语——恩阳有条红军街
■贺 通
在巴蜀大地的怀抱中,隐藏着一颗璀璨的红色明珠——恩阳古镇。这里,不仅流淌着千年的历史长河,更镌刻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热血。2024年9月23日我跟随成都市龙泉驿区作家协会川陕革命老区采风行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始了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
初识恩阳 历史的低语
初入恩阳,映入眼帘的是那条悠悠流淌的恩阳河,它见证了古镇的兴衰与变迁。古镇沿河而建,西高东低,石板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塔在历史的脉络上,感受着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蕴。
红色印记: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
走进恩阳,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那些无处不在的红色印记。90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陕南入川,1933年占领恩阳,随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
红色是恩阳的主色调,恩阳古镇的上正街和下正街,是红军文化遗址最多的街,在长约400米的街道上,共有原中共川陕省仪阆县委、恩阳县委、恩阳财政委员会、法庭、红军经理处等各类行政机关遗址13处。
“红军胜利万岁”、“粉碎川陕会剿”、“为土地归农民而战争”等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其他分布在老场街(如:“打倒反动的国家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姜市街(如“工农穷人全体来参加红军维护自己的利益”)、大石坎(如“国民党他们卖国,帝国主义、西欧人进中国”)、恩阳乡政府(如“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等地。
恩阳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存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军标语碑林、恩阳会议遗址、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等,都是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行走其间,仿佛能听到革命先辈们激昂的誓言,感受到他们为理想与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
漫步在古老的红军街,当年的原貌依稀呈现,历史也仿佛触手可及。在这里,可以找到最古老的验钞机,这个验钞机在此处也是有原因的,这里是恩阳县财政委员会遗址,是当地老百姓和政府的钱袋子。
在恩阳,值得深究的遗址还不少。比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一个“丙”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33年到1935年期间,红四方面军第30军在恩阳驻扎,这个“丙”便是他们的番号。把番号刻在这里,也证明他们曾来过。117处革命旧址、87幅红军石刻标语保存完好,这里犹如一座露天革命博物馆,不断向游人诉说那一段段红色故事。
其中,在古镇正街14号的“工农旅馆”门口,矗立着刻有“恩阳县革命法庭旧址”字样的石碑。“恩阳县革命法庭成立于1933年6月,是如今保留下来较早的革命司法机构旧址。”店主李发荣介绍,在当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革命法庭审结刑事案件、镇压反革命、调处各类民事纠纷等,有效地保卫了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成果,维护了苏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革命烈士罗荣昌是革命法庭主席,在一次行踪暴露后,被国民党抓住,剖腹挖肝,在胸部填满鹅卵石,游街示众。在就义前,罗荣昌慷慨激昂地宣告“红军是杀不完的,一定还会回来的”。
“只有革命,才有出路!”“参加红军,巩固苏区,打倒国民政府!”走在恩阳古镇街巷,这样的石刻标语随处可见。据统计,现存于古镇街巷的红军石刻标语共有17条。当年红军还深入各乡镇,也刻下了许多标语。
红军在恩阳虽只有短短两年,但留下的红色文化影响力和精神财富是巨大的。“恩阳总人口约18万,就有3万余人参加红军,红色政权遍及每一个乡镇,而且还成立了女子独立营,可见当时恩阳儿女革命觉悟很高,大巴山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很强。”
在这里,走过的路都是历史,吹过的风都是文化。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财富、鲜活的历史、生动的教材。
红军在这片土地留下的坚韧精神,由恩阳人民薪火相传。
红军不怕远征难,新时期的恩阳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那不畏艰险的红军精神。
除了红色历史,恩阳古镇曾是米仓古道上最繁华的集镇之一,是上连汉中和长安、下接重庆和成都的重要水陆码头,曾有“小上海”之称
明清时期,恩阳人丁兴旺,并常有千余商人往来,大小商号200余家,业态丰富的繁荣景象是其他节点场镇无法相比的。
恩阳古镇成片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群,在川内实属罕见。其文化遗存丰富多元,民居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都很有特色。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包括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等。
恩阳古镇:岁月静好,古韵犹存
恩阳古镇,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川东北民居典范,宛如一部活着的历史书。漫步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两侧明清时期的木质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那些斑驳的木门、精致的窗棂,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辉煌故事。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恩阳十大碗,感受舌尖上的巴蜀风情;也可以在茶馆里泡上一杯盖碗茶,聆听老人们讲述古镇的悠悠岁月。
恩阳河廊:碧水绿廊,诗意栖居
恩阳河如一条翡翠丝带蜿蜒穿过城市,沿岸的恩阳河生态走廊则是市民与游客休闲漫步的首选之地。绿树成荫,花香四溢,骑行道与步行道并行,沿途设有观景台、休憩区,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黄昏时分,河面上泛起金色涟漪,与两岸灯火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而美好的都市田园画卷。看坝坝电影的市民游客闲坐品茗,河风拂面好不惬意......
年轻的恩阳每个角落,都在蓬勃发展。“全国文明集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文明古镇”......辛勤的汗水换来回报,恩阳古镇昔日的繁荣逐渐复苏......
作者简介
贺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协会员,龙泉驿区作协常务理事。退役军人,长期热心公益事业,中国志愿服务四星级志愿者,成都市第四届最美护河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第五届“龙泉驿好人”。事迹先后被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宣传报道。部队时先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战友报》发表文章数篇,荣立三等功两次;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创作报告文学作品《守一树花开 护一院平安--一个退役老兵的战“疫”》《军心尺驻--退役军人李陆伍战“疫”记事》被人民网采用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