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中旬到7月上旬,俄乌两军围绕北顿涅茨克展开鏖战,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争夺,北顿涅茨克城市群战役以俄军击败乌军、完全夺取北顿涅茨克城市群、战役集群前锋进抵塞弗尔斯克-阿特木斯克一线而宣告结束。与此同时,在扎波罗热、赫尔松和哈尔科夫前线,俄乌两军也多有交锋。伴随着战役进程的,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充斥着网络媒体的、诸多真假难辨的信息,有些信息来自于俄乌两军信息战部队,有些信息来自于一线或二线媒体,还有一些信息则是国内外网友基于片面消息自行脑补的结果。以上真假难辨的战场信息互相交织,为我们判断俄乌两军战役态势,制造了较大困难。
正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之“战争中的情报”一节中所言:“战争中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则是相当不确定的”;因此,“军官对于战争中的情报,必须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对于事物和人的正确认识才能得来。”通过分析不同种类和来源的情报,正确判断战场态势,从而对俄乌冲突的当前态势有一个比较明确、客观的研判,可以说是战争观察者的 “基本功”。下面用两个事例,向大伙儿简述我们对战场态势的判明过程。
一、北顿涅茨克之战,有哪些俄军部队参战?
自5月17日北顿涅茨克城市群围攻战正式打响后,参与此次战役进攻的俄军集群,其编制编成很快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3月到5月的鲁别日诺耶之战中,参战的俄军、卢甘斯克人民军部队,包括车臣国民近卫军一部、卢甘斯克人民军摩步4旅等部,随后又有俄军北方舰队摩步200旅的一个营战斗队加入了战斗。那么,5月到7月的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围攻战中,又有哪些俄军、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人民军部队参加了战斗呢?
俄军和两州人民军的参战序列,是从战争迷雾中慢慢揭开的。5月21日,根据俄罗斯ANNA通讯社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有一组由BMPT型坦克支援车组成的摩步分队正在向前线开进,据称,该视频是在波帕斯纳亚附近拍摄的,公路正在向北延伸,通向前线的科米舒瓦哈方向;随后,又有视频显示俄军多台T-72B型主战坦克和BMPT坦克支援车,正在科米舒瓦哈一线某个高地展开,向乌军阵地开火。查俄军编制表可知,BMPT型坦克支援车是俄军中部军区直属近坦90师编内坦80团于2020年底刚刚接装的新装备,且全军仅有这一个单位,故而我们确认坦80团被部署在科米舒瓦哈以北。
正在通过波帕斯纳亚、向北开进的BMPT坦克支援车,该装备在俄军中仅有一个单位装备,即近坦90师坦80团
除了近坦90师坦80团,从科米舒瓦哈方向向利西昌斯克突进的部队,还包括卢甘斯克人民军哥萨克6团和车臣“阿赫马特”特战支队一部。6月9日,车臣电视台播出了车臣部队清理科米舒瓦哈村庄的视频,从出镜士兵的识别标志看,该部士兵胸前有车臣旗帜,旗帜下方带有“Ahmat”标志。这就明确无误地显示出,该部队是大名鼎鼎的车臣“阿赫马特”特战支队。6月23日,俄军部队攻克泽勒特筑垒区域后,卢甘斯克人民军一部在泽勒特的行政机构插上了胜利旗标志,从出境的卢甘斯克人民军部队士兵镜头看,出现了一位标志性的大胡子、方脸庞的哥萨克军官。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可以明确判断,负责进攻泽勒特并完成攻克泽勒特任务的是卢甘斯克人民军著名的哥萨克摩步6团。
车臣电视台播出的,在科米舒瓦哈拍摄的视频,明确无误地显示出车臣“阿赫马特”特战支队参与了进攻科米舒瓦哈的战斗
卢甘斯克哥萨克摩步6团的军官,图为该部在利西昌斯克市政厅前拍摄的视频截屏
在泽勒特升旗的视频,这一细节证实了哥萨克摩步6团参与了进攻泽勒特和利西昌斯克的战斗
完成泽勒特筑垒地域的作战后,俄军在北顿涅茨克、上卡米扬卡等地也同时开打。其中,在北顿涅茨克作战的俄军部队规模并不大,装备也很一般。第一,从公布的照片来看,这些俄军士兵着装参差不齐,一些士兵身着俄军制式的VKBO系列迷彩,但还有一些士兵则身穿俄军的旧式迷彩。第二,他们的装备也参差不齐,俄军一线部队普遍使用了AK-74M甚至AK-12系列武器,他们的武器却以上一代的AK-74步枪、PKM机枪等等为主,有部分士兵甚至连防弹衣都没有。第三,从面孔看,包括了俄罗斯族、车臣人甚至中亚蒙古人。第四,该部的队属作战装备也相对单薄,从视频和现场照片来看,以轻武器为主,严重缺乏坦克和装甲车辆,而报道这些士兵的是车臣的“卡德罗夫”电视频道。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判定,俄军部队在北顿涅茨克并未投入主力部队,而是动用了少量经过车臣特种兵大学培训的志愿兵,在北顿涅茨克市区维持一定的军力存在,意图对乌军实施牵制。
以上2张照片是车臣媒体在北顿涅茨克附近拍摄的,可以看到进入北顿涅茨克的俄军部队装备参差不齐,部队组成也五花八门,没有明确的战术符号,应当是车臣古杰梅斯特种兵大学培训的俄国内志愿者
相比在次要方向担任牵制任务的车臣志愿兵,俄军6月23日攻克泽勒特筑垒区后,明显在上卡米扬卡(利西昌斯克后撤通道上的锁钥地点)用了全力。7月2日,根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由俄军中部军区司令拉平上将指挥的部队正在上卡米扬卡炼油厂和乌军激战,随后俄军部队实施纵深进攻,攻克了比洛戈里夫卡,扎住了北顿涅茨克城市群乌军的后撤通路。
尽管到目前为止,俄军部队进攻上卡米扬卡的视频依然没有流出,但有两个细节能够从侧面证实战斗的激烈程度。一是7月5日,北顿涅茨克围攻战基本结束后,普京总统签署命令,授予近坦90师坦80团“近卫”称号。这一细节似乎说明该团在北顿涅茨克围攻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7月中旬,俄国防部发布了一份讣告,该讣告显示7月初在北顿涅茨克之战中,坦80团3营营长在战斗中牺牲,牺牲地点据称在利西昌斯克城市接近地。这意味着,坦80团应该就是最终封闭北顿涅茨克城市群包围圈的俄军部队,该部和卢甘斯克人民军哥萨克6团,车臣特战支队等部,可能还有近坦90师的其它团组成了一个战役军团,正是俄军在北顿涅茨克之战中的参战单位。
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授予近坦90师坦80团“近卫”称号的文件
二、为什么权威的美国战争研究对俄乌冲突的研判有时也靠不住
美国“战争研究所”首页
作为老牌的OSINT机构(指开源情报机构),ISW(战争研究所)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以每天一篇的“锐评俄乌战局”闻名遐迩,其信息来源被国内不少人奉若圭臬,视其为最为可靠、最为“客观”的消息来源。但实际上,从北顿涅茨克城市群、乌克兰军队的“哈尔科夫大反击”等战例来看,战争研究所的情报信息和战局分析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靠。下面,咱们就以5月末、6月初乌军部队在赫尔松因古列茨河一线发起的一次规模较大的“赫尔松反击战”为例来说明。
著名的信息源rybar在5月30日对“赫尔松反击”的地点标注
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消息,当地时间5月27日,乌克兰南方集群编内机28旅、海军陆战35旅一部,在赫尔松市东北方向约80千米、位于因古列茨河左岸地区的达维季夫布里德,发起了一次旅级战役进攻,俄军部队似乎没有进行反击,而是主动退出了达维季夫布里德,后撤到了未知位置上重组防御。当日,根据传言,乌克兰军队在拿下达维季夫布里德后,实施了纵深进攻,突破纵深9千米,夺取了公路以南的布鲁斯金西克居民点。这一消息被乌军部队公布的现场视频所证实,该视频经过判明,确实是在因古列茨河沿岸拍摄的。为此,战争研究所在5月28日的当日战情锐评中明确写道:“乌军部队在赫尔松东北约70千米的赫尔松-尼古拉耶夫边界开始反攻,可能已经越过因古列茨河”,对5月27日到28日乌克兰军队在因古列茨河一线实施的反击描述相对准确。
乌军部队在5月27日发布的第一段视频,数台BMP-1步战车正在因古列茨河一线活动,准备强渡因古列茨河(视频拍摄地点经过研判,在新格里戈里夫卡一带)
但接下来的几天,战争研究所对战局的描述显得十分奇怪。5月29日,战争研究所在当日战局态势图中,继续用绿色圆圈标记乌军在因古列茨河左岸地区实施的反击地幅,认为“乌克兰军队的反击迫使俄军转入防御”;5月30日,战争研究所的当日战局态势图显示,在赫尔松方向没有太大变化,同时又表示,“乌克兰在过去48小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但成功扰乱了俄罗斯的行动,俄军试图解除乌克兰军队对因古列茨河左岸桥头堡(指达维季夫布里德)的控制,但未成功”。沉寂了两天后,在乌克兰军队没有任何官方消息的情况下,战争研究所再次对赫尔松方向的战局作出判断,认为乌克兰军队在因古列茨河左岸实施的反攻,“迫使俄罗斯军队退守因古列茨河,同时扰乱了俄军的交通线路”。6月3日的当日态势图和战报锐评,战争研究所也基本上沿用了之前几天的说法。
乌军对“赫尔松反击”的描述
事实上,查《俄军作战手册》集团军/师强渡河川作战要求,对于战役战术原则做了如下明确规定:“师团主力在炮兵、航空兵和防空兵的掩护下,利用先遣支队、前卫和战术空降兵的胜利,沿多条进攻路线迅速向河川开进,展开强渡队形并不停顿地实施强渡,在行进间对敌实施冲击,夺取并扩大已夺占的登陆场”,“第二梯队师/团在第一梯队师/团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强渡,随后迅即转入纵深进攻”,强渡河川成功的第一梯队师,控制的登陆场纵深可以达到6到8千米,投入的第二梯队师,预定可以夺占15到20千米的战役纵深,便于部队组织后续进攻。乌军和俄军本是一家,都是从苏军“分家”出来的,作战思想上同出一源。更何况,第一梯队登陆后,为了不想趴在滩头登陆场被动挨打,必须上第二梯队扩张战果,占领纵深,这是军事常识。乌军部队在5月27日渡过因古列茨河后,“可能”控制了部分登陆场,并夺占了纵深9千米的布鲁斯金西克,但未来数天时间内,没有乌军投入第二梯队实施纵深进攻的消息。这意味着乌军在赫尔松反击战中,仅仅是渡过因古列茨河就已经用尽了全部的进攻动能。战争研究所在5月29日到6月3日不断强调乌军在登陆场现地扰乱了俄军作战或威胁到了俄军的部署,事实上没有任何军事意义,从乌军无法展开纵深进攻起,这一反击就已经失败了。
更何况,战争研究所在时间点上也存在较大误判。根据战争研究所提供的情况,乌军在6月2日还在现地和俄军纠缠,而事实上早在5月31日,参与进攻的乌军海军陆战35旅第18营士兵就已经录制了请愿视频放在网上,视频显示,该部从5月27日到5月30日的四天时间内死伤人数就达到了80多人,这只是所知的数据,还有更多士兵失踪,甚至连该营的营长、副营长都在战斗中被俄军打死。同日,有不明真相的当地群众拍到乌军炸毁达维季夫布里德横跨因古列茨河上的桥梁的照片,这些视频和照片都明确无误地显示,乌军在赫尔松的反击早在5月31日就以失败告终。6月1日到4日,俄军甚至还放出了大量在因古列茨河一线作战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大批乌军坦克、装甲车在作战中被俄军击毁。这意味着乌军此次赫尔松的反击其实只持续了四天,以海军陆战35旅第18营、机28旅一部遭到重创而告终。战争研究所在6月1日后继续宣称乌军在现地和俄军交战,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5月31日拍摄视频、垂头丧气的海军陆战35旅18营的士兵
被打死的乌军第18营营长生前照片,乌军证实了他的死讯
5月31日,有当地人拍摄到,横跨因古列茨河上的桥梁已经被乌军炸毁
以上3张照片是6月1日到5日左右,俄军开始大量放出乌军装备被击毁的视频截屏,战斗其实这个时候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