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西部战区总医院病房内的灯光温柔地洒在病床上。87岁的老兵张振国(化名)微微打着鼾,身旁监护仪上规律跃动的绿色波形,与鼾声形成奇妙的和鸣。就在72小时前,这位曾从军半世纪的老兵,经历了一场比枪林弹雨更惊心动魄的"心脏保卫战”——多学科专家团队连续实施冠脉介入治疗及三维射频消融术,让几乎停摆的心脏又重新迸发出铿锵的节拍……
心绞痛等症状从何而来?
患者发作心绞痛,同时反复发作心律失常—房颤、房扑,心室率最高达200次/分。胸痛、胸闷、心悸、头晕、气紧等症状蜂拥而来。干部病房联合心内科团队紧急会诊,认为他目前主要的症状为房颤、房扑诱发的心绞痛,情况十分危急,紧急心脏电复律后症状缓解,但房颤、房扑一旦发作便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可能。面对危急情况,心内科介入团队紧急行冠脉造影。
冠心病是终极“元凶“
冠脉造影结果让所有人倒吸冷气:前降支中段狭窄98%——这条被称为"生命主干道"的血管,仅剩发丝般的缝隙维系着心肌供血,如同发动机的输油管道被堵,手术台前的氛围陡然凝重……好在有惊无险,心内科介入团队顺利解除了血管狭窄,恢复了管腔面积。如此一来,患者是否彻底脱离生命危险?房颤、房扑的发作频率是否会大大降低?
心力衰竭!抢救!
安静的午后,心内科值班电话打破宁静。"患者再次突发胸痛!"当心内科一级专家杨永健教授带着介入团队冲进病房时,监护仪上的数字触目惊心:房颤再次发作,心室率156次/分,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咳嗽加重,患者布满皱纹的手死死揪着胸口,仿佛要抓住即将消散的生命力……“心力衰竭!赶快电复律!”一次精准的电击后,现场人的目光投向监护仪:心律恢复正常,72次/分。自此,另一个“元凶”露面,真相大白!
制定个性化方案,保障患者健康!
“行三维射频消融术防止房颤、房扑再次发作,是目前的最佳方案!”杨永健教授分析认为,患者已87岁高龄,冠脉介入术后,高强度抗凝治疗让消融面临出血等风险,手术技术挑战很大,难度较高,每一步都像在走钢丝。可是反复发作的房颤、房扑折磨着他,且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脑卒中(中风)。
只有手术才能彻底解决“心病”!
为确保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做好了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护理计划、措施,把安全系数提到最高,风险降到最低!
高超技术,确保手术成功!
手术由心内科电生理专家团队执行。穿刺血管,将电生理导管置入预定位置,构建精确的心脏三维模型。术中房颤反复发作,标测显示起源灶位于肺静脉,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终止,但仍能诱发房扑,激动标测明确了房扑的折返路径,消融后房扑、房颤再不能被诱发,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当医生放下手中的导管,这场与病魔的较量成功取得胜利!大家的眼中满是激动与自豪,这不仅是在为一位患者手术,更是在为一位卫国英雄“修复”身体,让他能够继续健康地生活,去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
术后恢复好,患者及家属高度赞誉
“我还在睡觉,他们就告诉我手术结束了,并且非常成功”,患者拉着杨教授的手一直回忆着:“术后这些天,我感觉非常的舒服,久违的安稳和踏实!这种感觉太棒了!”折磨患者多天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心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及家人对医院各科室团队的高超技术及优质服务给予了高度赞誉。
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一支拥有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全军重点学科。科室始终将为部队服务作为首要任务,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联合多科室共筑健康防线,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不断优化为军服务举措,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坚实的医疗保障。(许霞、王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