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生入死,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他坚持自学考试完成学业,圆了大学梦;他是奋战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用心用情制作一篇篇好报道……
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他就是从战火中走过来的退役军人李明齐。
戍边守关数度春秋,李明齐在生死考验、血火交织的前线负伤致残——双脚走路高低不一,脑外伤留下的后遗症将伴随终身,而那时候,他才二十出头。“有过悲观,有过迷茫。但想到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战友,至少我的生命还在。”面对伤痕累累的身体,李明齐为自己鼓劲。
“命悬一线时,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将我护送到医院抢救,在我失血休克时,又争先恐后献血。如果我成为‘窝囊废’,只会一辈子愧对战友。”没多久,李明齐便从伤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辞别军营后,他回到家乡贵州省金沙县,成为金沙县粮食局沙土粮管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脱下军装,但不改军人本色。” 李明齐在工作中发扬军人作风,勇于担当、敬业尽责,获得毕节粮食系统“十佳职工”、青春献给试验区“十佳青年”等殊荣。工作之外,他还坚持自学考试完成学业,收获“一纸文凭”,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李明齐写得一手好文章,服役期间曾在战场上奋笔疾书,撰写过多篇战地报道,而这也为他后来的记者生涯埋下伏笔。
2004年,有着战地报道经历且退役后一直笔耕不辍的李明齐被金沙电视台选中,成为新闻战线上的“新兵”。他用扛过钢枪的肩膀扛起了摄像机,这一扛,就从“而立之年”扛到“年过半百”。
多年来,李明齐一个人肩扛数十斤重的拍摄设备,翻山越岭走街串巷,用受伤的双腿“跑”出900多期专题节目,播出时长超万分钟,专题解说词达30余万字。《我想有个家》让残疾夫妇一家改善了住房条件;《请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播出后,短短几天就为无钱治病的少女筹得爱心捐款7万多元;《好人帮,帮忆涵》的报道,让患脑瘫只能爬行的小朋友得到爱心医院免费救治,能够独立行走……通过李明齐的镜头,很多面临困境的人改变了命运。
同时,李明齐通过镜头讲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文化。他曾重返边境采访战火中幸存的老兵,为90岁老战士留下绝版影像。
“儿子走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安葬在什么地方。”耄耋老人杜绍发的儿子杜云峰在边境执行作战任务时牺牲,多年来杳无音讯,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的下落。闻知此事,李明齐前往烈士牺牲之地,跑遍所有可能安葬杜云峰烈士的陵园,几乎访遍他当年的战友,可是一无所获。“一定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在李明齐的坚持下,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在当年的善后处理中,由于烈士信息登记失误,无法与杜云峰家属取得联系,烈士骨灰盒便存放地方殡仪馆多年。此后,杜云峰烈士的骨灰得以安葬于当地的烈士陵园。
2015年清明节,李明齐陪同杜云峰烈士家属前往烈士陵园扫墓,80多岁的杜绍发老人与失散28年的儿子得以“相见”。在李明齐的拍摄记录下,这一期《爸爸,我等了您28年》的专题报道令人动容。
“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冲锋一线,李明齐推出多期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将镜头聚焦一线勇士,全方位多角度采访报道……
十余年如一日坚守,每期节目的不同故事,李明齐都“用心用情”地制作,默默无闻付出着,因敬业奉献被评为2020年度“金沙好人”,2021年入选“贵州好人”,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虽九死一生,但无怨无悔。”李明齐常说自己这条命是捡来的,但这些年,他没有白活。“新闻战线就是新的‘战场’!”扛起责任与使命,奋战新闻一线,他活出了军人的血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