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从军24年的老兵。20余年的军旅生涯,他从一名基层连队战士成长为军校政治机关处长、学员旅代理政委。服役期间,多次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所带单位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021年以来,他积极引领退役军人投身国防教育辅导员新职业的实践探索,参与创建全国首个省级退役军人“两个服务”创新发展实验区,推动百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被表彰为“四川天府新区最美退役军人”“四川天府新区十佳党员退役军人”。
他,就是四川天府新区退役军人服务学校国防教育总教官田华。
戎马关山,军魂入骨
“男儿何不带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994年冬,18岁的田华带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憧憬参军入伍来到云南。
田华所在的部队,是一支诞生于抗日烽火,历经解放大西南、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战功赫赫的英雄团队。这支部队的红色基因与血脉荣光,锚定了他此后20余年忠诚报国、担当使命的军旅人生坐标。
服役期间,田华多次参加执勤处突、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每战都不避生死、冲锋在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然来袭。时任宣传干事的田华第一时间随部队挺进灾区。余震不断,大地摇晃。田华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救援瞬间。
作为最早挺进灾区的救灾部队中的一员,田华在进入震中映秀途中陷入泥石流中,奋力自救脱险后立即投入抢险救灾战斗。
5月20日,上级下达了“派出精干力量,前往耿达电站搜救”的命令。由于地处震中,先后有4支部队深入峡谷,都因路途艰险中途撤回。
田华主动请缨,加入22人党员突击队,深入从映秀到耿达、卧龙的“死亡之路”。
震中峡谷,河水暴涨,乱石穿空,危机四伏。在断水断粮、余震不断的绝境中,在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脊上,突击队历经96小时艰险跋涉,爬过十余座大山,营救出13名受困群众,护送着6名教师抵达卧龙。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四川、广东、湖南等卫视对他们的英勇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2013年“4.20”芦山地震发生后,田华又是最早抵达震中的6人先遣组成员之一。他们刚刚走出“一线天”,峡谷就在他们身后轰然合龙。即使这样,他也毫无畏惧。他最早连线报道了武警部队投入抗震救灾的消息,最早在央视播发了武警部队在震中救助灾民的新闻,联系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在新闻联播播出武警警官学院救灾新闻,实现了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突破。
田华历经机关基层多个岗位历练,有10余篇理论研讨、经验材料在全军、武警部队会议上交流发言或被总部转发。先后独立或参与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10部,5次获得全国和武警部队奖项,推出了“武警部队十大忠诚卫士”“武警部队十大军事训练典型”等重大典型。2013年9月,受命筹建学院史馆,仅用一年时间就高标准完成学院史馆建设任务,并撰写《学院赋》《学院铭》,该学院史馆也被称赞为标准最高的工程。
誓言如铁,整装再发
2016年底,国防和军队改革号角吹响。已担任学员旅代理政委的田华,经过深思熟虑,向组织提出了自主择业申请。
作为当时学院最年轻的正团职干部,大家对他的决定都感到不可理解。院首长找他谈话,他说,新时代的军队需要变革与重塑,人生也需要重新打磨、不断重塑。最终,院党委批准了他的退役申请。
然而,离开部队,新的赛道、新的人生,转型并不容易。
2017年下半年,田华受邀协助政府开展退役军人工作。看到许多刚刚离开部队的退役士兵与他一样都面临着“身份转换难、思想转变难、心理调适难、能力转化难”的问题,他意识到,一名退役军人的转型绝不是脱下军装换上西装那么容易,只有意识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只有角色的转型才是根本的转型。他说,当年我曾经把一批批退役老兵高高兴兴地送出部队,今天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要继续带领着他们完成这个转变。
此后,田华积极投身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以自身的坚实作为,带动退役军人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迈进。
2018年以来,他针对退役军人创新实施退役军人“雄鹰计划”,规划“回归、蜕羽、重塑、奋飞”4个模块,将思想转型嵌入技能培训,让退役军人像雄鹰一样,历经艰苦砥砺,再次振翅高飞。三年来,有近百名退役士兵受益于此计划。
2020年,他又参与四川天府新区安公社区退役军人“一二三四”工作法的创建,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与社区发展治理深度融合,让退役军人在服务社会中感受尊崇、重塑价值。2022年,协助温江区涌泉街道开展“一码戎光”军人职业生命全周期优待服务体系建设,让退役军人优待证有了多元化落地服务场景。
同时,他还充分发挥所长,先后为海军潜艇学院、武警指挥学院、陆军特战学院等十余家军地单位进行文化环境策划设计,参与了“解放成都纪念馆”项目的展陈大纲策划。几年来的积极拼搏、踔厉奋进,田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誓言。
一片兵心,永系国防
军人,一朝入伍,无论戎装是否在身,他们早已将个人梦想融入家国情怀,将人生意义定格在“国之大者”。
作为一名曾经的带兵人,田华深知退役军人离开部队之后的转型之难、就业之困、价值之惑。
为进一步帮助退役军人搭建军旅人生转型、军事职业能力转化、军事职业价值延展的平台,在四川天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支持下,2021年10月下旬,田华带着8名退役军人进入四川天府新区第一小学,与学校一起开展国家课程+国防教育融合课程的开发与试点。
尽管田华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思想教育经验丰富,但真正走进课堂,面对7、8岁的小学生,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他细心揣摩老师怎么控节奏、讲重点,学校怎么做设计、抓评估,学生究竟喜欢听什么、训什么,部队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怎么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一个班一个班地讲,一堂课一堂课地磨。两个多月,700多堂课,他带领团队探索形成了退役军人服务学校国防教育的“五融合”“六体系”“三进入”的“563”工作模式。
2021年12月24日,四川省退役军人“两个服务”创新发展试验区授牌仪式暨退役军人服务学校国防教育观摩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第一小学举行。四川省、成都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教育部门,四川省军区、成都警备区等部门领导及部分中小学校长、退役军人家长代表集体观摩了田华所带领的退役军人团队服务学校国防教育成果汇报展示。
全校800多名学生整齐划一、士气昂扬,“天府少年、能文能武,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誓言响彻霄。不少校长、家长看到短短两个月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激动地流下眼泪。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领导用了三个词、六个字来评价——“强筋、壮骨、铸魂”!
凭借四川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的体制、政策优势和“两个服务”实验区平台,田华带领团队紧紧抓住退役军人国防教育辅导员新职业探索这条主线,广泛动员退役军人参与学校国防教育,面向各中小学、幼儿园征集国防教育融合课例700余份,退役军人家长国防教育志愿者400余人,使退役军人服务国防教育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2022年度四川天府新区春季开学工作会上,新区对退役军人服务国防教育工作做了专题部署,为首批5名退役军人国防教育辅导员颁发聘书,田华被聘为四川天府新区国防教育总教官。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属于全体退役军人的荣光。一位校长的话,更是让田华回味良久。“我们国家的教育太需要国防教育,我们孩子的成长太需要国防教育,我们民族的未来太需要国防教育!”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也让田华有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国防教育必须立意“国之大者”,着眼锻造祖国下一代的精神脊梁,让培养的学生既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又成为红色江山的接班人。这件事,退役军人不做谁来做?此时不做何时做?
他对战友说,从今天起,我将扎根国防教育20年!
在推动政策机制创新的同时,田华还深入1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讲国防、抓训练、磨课程、搞调研,并兼任了4所小学的国防教育副校长。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他带领团队创新架构了学校国防教育“八一”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开发服务学校国防教育的线上阵地,并申报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司级课题《退役军人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机制研究》,拟制了《关于推动退役军人进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对退役军人担任国防教育辅导员的机制、路径、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探索。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四川天府新区百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到学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示范塑形中来,退役军人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生力军、爱国主义教育的排头兵、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举旗人,一个“十万学生带动十万家庭”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热潮已然在四川天府新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