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常在 齐鲁常新
齐鲁大地芳华正劲,千里山海新潮涌动。
6月上旬,中国退役军人全媒体报道组行走在巍巍泰山脚下,滔滔黄河之畔,在”三孔“的古建形制下,在稷下学宫的遗风流韵间,在齐长城横亘的巍峨山脊上,感受孔孟之乡的风采,体味好客山东的热情,在孟良崮、大青山红色热土唱响的不朽史诗中
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里,在大大小小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点,寻找山东省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真谛······
“军的力量”在方寸之间
选胚、打胚、构思、布局、精雕、初光、上油、展示——走进潍坊市潍城区十笏园的手造博物馆,一个个核雕作品在匠人手中,历经八大工序,惟妙惟肖地出现在橱窗中。
有着近20年军龄的退役军人李杨,是匠人中的一位。2019年从部队转业后,李杨对核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多名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他的技艺日渐精进,作品频频获奖。
2022年7月,潍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文旅部门,依托当地丰富的非遗资源和传承群体,在十笏园非遗空间率先建成运营“退役军人非遗传承实训基地”。包括李杨在内,5名退役军人的非遗工作室均被授予“老兵非遗工坊”牌匾,21个退役军人非遗传承团队相继成立。
现在,李杨每日与核桃、刻刀为伴,在他的墨客核雕“老兵非遗工坊”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对李杨来说,沉浸在方寸之间,却让他望见了非遗传承的广阔天地。
潍坊市有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探索实施“退役军人手艺传承”工程,搭建起潍坊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学院、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公益培训平台、退役军人非遗传承实训基地“三大平台”,通过加大研习推广、技能培训力度,持续为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赋能。截至目前,已培训了1.4万余名老兵,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300多场,提供9.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帮扶。
退役军人王玉军投身篆刻石拓领域,致力于篆刻技艺的创新;张国民将青州剪刀锤炼成“全国十大刀剪知名品牌”;刘海峰则精心钻研潍坊烙画,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展陈……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在非遗传承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不止非遗,“老兵力量”也在潍坊的各行各业不断涌现。
在潍坊,有一所被称为“红军医院”的瑞清医院。院长程瑞修是原济南军区第89医院口腔科主任,2017年退役后,他组织原89医院退役医护人员在当地建立医院,不仅吸纳退役军人、退役及现役军人家属就业,而且用心反哺社会,成为退役军人创业的楷模。
寒亭区的牙创谷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口腔健康产业军创平台,自成立便致力于为国民口腔健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成立“潍坊市关爱退役军人口腔健康志愿服务团”,关注关爱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近年来,潍坊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创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机制,一边落实高质量安置就业政策,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一边激发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热情,让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迸发。
鸢都潍坊,一个个具有辨识度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正在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131名“兵支书”扎根在巨野
“这片土地除了种地还能做什么?”
生出这个疑问时,曹传增29岁。那时他从部队退役,回到菏泽巨野,成了当地一家塑料厂的业务员。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路上,他时常受困于泥泞的道路。正因如此,生长于此的他开始思考,自己能让这片土地有什么改变。
1997年,曹传增进了南曹村党支部。286户、946人、1600亩耕地、村集体无资产只有负债,面对这般现实,曹传增在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33天内,带着17名党员一户户做工作,将1600亩耕地中的1500亩集中起来统一规划,进行棉花良种繁育,靠着规模化种植,每亩创收1万元,相当于以往种植小麦年收入的15倍。
这片土地的潜力逐渐显现:曹传增带领村民成立林业种植合作社,创办黄牛、鹅、山羊等7个专业养殖合作社,引进4万只樱桃谷种鸭成立养鸭合作社,推动总投资6.8亿元的光伏项目落地……走进今天的南曹村,不见曾经的偏僻闭塞,处处是产业兴旺、环境宜居的景象。20多年里,曹传增踏平坎坷路,通过产业振兴南曹村,托举出一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放眼菏泽巨野,像曹传增一样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带动经济发展的“兵支书”已达131名,在村党支部书记总人数中占比20.7%。而这背后,正是巨野近年来对“兵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乡村退役军人人才资源运用的积极探索。
“退役军人执行力强、不服输,充满热情和责任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巨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郝斌介绍,“我们严格推进储备‘兵人才’、优选‘兵委员’、严选‘兵支书’、培养‘领头雁’的选拔、培养流程,同时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开展‘最美兵支书’评选活动,引领退役军人在新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振兴巨野乡村,还有更多退役军人在助力。
曹传增已卸任南曹村党支部书记,但村民依旧习惯性地喊他“曹书记”。他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投身环保领域,为将南曹村打造成“省级美丽乡村”做出新贡献。
在蒋寺张庄村,90后兵支书杨广蒙独辟蹊径,充分利用当地金山、白虎山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同时把复耕土地发展成艾草种植基地,增加村民收入。
在董海村的苹果乐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集种植、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樱桃熟了,苹果也该摘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0余万元。”这正是“兵支书”左海军探索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的成果。
在鲁西南的这片广袤土地上,131名“兵支书”脚下沾满的泥土早已化作浓墨重彩,勾勒出巨野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