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他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2016年至今,他先后在德阳绵竹市孝德镇清道社区、石河村、年画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无论身份怎么变换、角色怎样改变,始终不变的是爱党爱民的初心,是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的坚守和执着。
他就是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叶浩钧。
用心为民办实事,年画村里美如画
“多亏了叶书记争取资金,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再也不会看见下暴雨就心焦了。”看着新修建的排水沟渠,当地村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孝德镇年画村22组某地段地势低洼,路段常年积水,特别是汛期内涝非常严重,村民们出行难成为大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烦心事。于是,叶浩钧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很快便完成了排水沟渠新建项目。
群众事,无小事。来到年画村以后,叶浩钧始终把村民的每一件事都记在心上。在他的带领下,身边的污水池变成了垂柳依依的荷塘、7000余米的“光亮工程”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智能停车场解决了景区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如今的年画村美景如画,广大村民生活在充满艺术气息和创意时尚的田野上。
放下锄头握笔头,年画人家再增收
“村支部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不仅要改善村容村貌,更要想办法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直以来,怎样用好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这块“金字招牌”,带领全村老百姓走上致富道路,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是叶浩钧日夜思索的重点。
执笔、蘸墨、细描、轻点......乡遇画里·文创社区的“农闲堂”里,10余名农户正在俯身作画,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年画娃娃跃然纸上。“农闲堂”是叶浩钧带领年画村党支部探索以文化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村民们实行“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年画创作模式,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补贴了家用。“每个月大概有200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村民徐守超曾因病进行手术,身体和经济的双重困难一度让他陷入低谷,自从成为“农闲堂”最年轻的画师后,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脸上的笑容渐渐绽放开来。
乡村振兴焕生机,年画产业大发展
“绵竹年画是年画村的天然优势,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探索多元化发展,把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叶浩钧仔细摸过“家底”,发现近年来,年画村发展很快,不少老百姓增收致富,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
通过多次外出考察、查阅大量资料,叶浩钧倾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智慧,迈出了与时俱进的步伐,与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琢磨出了一套“推介部门干、平台支部干、培训协会干、市场公司干、订单村民干、收益大家分”的“五干一分”发展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产业链生产制作,吸引会员单位14家,开发传统年画及衍生产品1000余种。同时,叶浩钧坚持深挖绵竹年画的时代内涵,带领村党支部与电影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年画、皮影、被单戏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大力发展非遗研学经济,与成都、绵阳等地的周边学校共同开发研学课目,每月接待研学学生2000余人,村集体经济月收入达万元。
如今,年画村已经“蝶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绵竹年画村”,打造出了“画境绵竹·年画里”乡村旅游综合体,正昂首阔步走在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而叶浩钧始终坚持军人本色不改,党员初心不变,朴实而坚定地扎根在传统乡村蜕变为诗画名村的勃勃生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