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八十八载山河祭——
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答卷
成都3月31日讯(王青青 摄影报道)3月30日的成都,铅云低垂,江河默流。在倒春寒的晨风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人民公园内“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庄严矗立,草木鹅黄的新芽和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料峭春寒中静默如碑。青灰色石阶上,晨露凝结的水珠如汗珠般从抗日英雄战士铜像的脸颊流下,顺着“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汉白玉石刻缓缓滑落,直至融入碑座的泥土。湿漉的白菊与绣有红色“木棉”的纪念旗帜在微风中轻颤。在清明前夕,由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主办,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民建四川省委会直属工委十支部、民建成都市青羊五支部、四川巴蜀抗战时研究院、中国远征军四川联谊会、成都蜀风园餐饮有限公司、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等单位协办的2025“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祭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活动在此肃穆启幕。
图为2025“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祭拜活动现场。
“七七事变”后,日本入侵中国。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川军主动请缨出川抗战。1937年9月5日,在当时的成都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召开了“四川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并从这里整装出发,开赴前线。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有350多万川人奔赴了抗日前线。据1945年《新华日报》记载:平均每十五个四川(包括重庆)人就有一人走上抗日战场,全国抗日军队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名川人。在抗日战争中各路川军转战全国各主要战场,均以极差的装备、惨重的伤亡重创日军,抗日川军以感天动地的壮烈牺牲,其中川军伤亡达64万之众(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以“无川不成军”的主力和担当,威震了华夏。
图为矗立在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外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88年前,川军从这里走向战场,阵亡将士又在这里“魂归故里”,建成的纪念碑,不仅是对抗战英雄的缅怀,也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刻记忆。纪念碑上的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装束,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胸前挂两颗手榴弹、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作冲锋状战士。
88年后的今天,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外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各界代表手持鲜花,列队肃立。他们中有10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赵庆中、99岁的远征军老兵凌承学和98岁的远征军老兵王用劳,有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有抗战英烈后代,有退役军人,有关爱抗战老兵爱心人士,有学校师生代表、有驻足的市民。他们簇拥着抗战老兵,面向纪念碑,垂首肃立。
图为抗战老兵和社会各界代表在雕塑前庄严肃立。
图为社会各界代表在雕塑前庄严肃立。
图为活动主持人、抗战老兵王肇翰后人王无恤主持活动。
30日上午9时30分许,2025“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祭拜活动正式开始。在活动主持人、抗战老兵王肇翰后人王无恤的引导下,参与祭拜的老兵及社会各界代表们有序步入会场。
“2005年8月15日,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创始人马正群大姐在成都万年场,当时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偶遇抗日将领傅常将军之孙傅尧,由此开启了她关注抗战历史、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之路。”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负责人王虹女士在致辞中介绍了所在的团队从最初的三人发展至如今的全省志愿服务网络,以及团队始终秉持“星火燎原”的信念,持续开展老兵关怀、历史记忆抢救及烈士祭奠等公益活动的情况。
图为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发起人马正群(左)及负责人王虹在活动现场。
王虹深情回顾了抗战岁月,特别指出川军将士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的英勇精神。她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350万川中子弟脚踏草鞋、肩扛土枪,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奔赴前线。在装备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川军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先后有64万将士壮烈殉国。他们参与的台儿庄战役、滕县保卫战等关键战斗,以“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谱写了抗战史诗,铸就了“无川不成军”的历史佳话。她表示,她所在的团队已20年如一日的关爱抗战老兵上千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持续记录老兵口述史、修缮抗战遗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草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辉,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图为“死字旗”传人王烈勋发言。
“在浩浩荡荡的抗日川军中,飘扬着一面‘死’字大旗,旗上清晰地写着‘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死字旗”传人王烈勋手抚承载川军精神的“死”字大旗,向在场的人们深情追忆抗战往事。他说,这面由祖父赠予大伯父王建堂的出征信物,旗面遒劲书写着这段壮语,凝结着川人视死如归的家国情怀。
“今日山河重光,但先烈的勇气永不褪色。”王烈勋表示,作为精神传人,将肩扛传承使命,让“死字旗”蕴含的血性基因在新时代焕发荣光。他在发言中倡议大家以川军精神为指引,勤勉报国,砥砺前行,让历史丰碑永远镌刻那群在“死”字旗下慨然赴死的巴蜀英魂。最后,王烈勋向着纪念碑深深鞠躬:“先辈们,请安息!我辈定当继承遗志,共筑中华复兴伟业。”
图为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蒲诺宣发言。
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蒲诺宣在纪念碑前庄重发言。她以“沐浴和平阳光的新一代”身份,向身着草鞋、肩扛大刀出川抗敌的英烈致以崇高敬意。蒲诺宣发言中说,川军烈士牺牲时大多正是与当代青少年同龄的年纪,他们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铸就血肉长城。她表示“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作为新时代少年要永志不忘革命前辈,继承遗志,发愤图强。在发言最后,他以“青山埋忠骨,热血染红旗;吾辈当自强,不负少年志”的诗句明志,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活动现场。
图为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少儿活动中心国旗护卫队礼兵敬献花篮。
《献花曲》响起,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少儿活动中心国旗护卫队4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旁。以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民建四川省委会直属工委十支部、民建成都市青羊五支部、成都蜀风园餐饮有限公司、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中国远征军四川联谊会、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2023级等单位和团体敬献的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白色缎带上书写的“川军将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等黑色大字格外醒目。
图为纪念碑下,抗战老兵王肇翰后人王无恤以清酒祭英烈。
在庄严肃穆的春祭仪式上,老兵王肇翰后人王无恤诵读《二〇二五年春祭祭文》,以古韵骈文追思抗战英烈。祭文追溯1931年日寇侵华至1945年胜利的十四载烽烟岁月,以“黄河漎漎兮泰山巍巍”之喻,追思14载抗战烽火中捐躯的英烈。祭文历数日寇侵华暴行,讴歌将士们“银枪白马护桥头”的忠勇,赞颂“湘军故里”“吴越阡陌”涌现的热血男儿。文中以“梅花香殒镇妖氛”“海鸥啼血锁国门”等意象,喻指将士血染疆场的壮烈。
祭文强调,正是“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以“我死则国生”的决绝,铸就了抗战胜利的伟业。如今“海晏河清”,但英魂不朽,今日以鲜花清酒告慰忠魂,誓言“勒功绩乎金石,著典籍书丰功”。全文以“勇以武兮,刚强不凌”的铭文收束,寄望“英魂贞珉曜之兮不灭不穷”,彰显民族精魂永驻、功勋不朽的信仰。
祭文末句“哀哉尚饗”余韵悠长,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亦是对生者的激励。整篇祭文文白相济,既存古典祭文的韵律之美,又融现代行文的事实之真,在历史回响中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图为全场默哀。
图为全场默哀。
随着祭文朗诵声落下,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三分钟,低徊的《安魂曲》在广场久久回荡。
图为抗战老兵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并敬礼。
图为退役老兵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
图为少先队员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并敬礼。
图为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四川星兵连国旗护卫队队员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并敬礼。
清酒祭忠骨,鲜花寄哀思。纪念碑下,主持人执壶倾洒,清酒缓缓注入碑前基座。抗战老兵及各界群众代表依次走到纪念碑前,献上手中鲜花并瞻仰纪念碑。
图为参加活动的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全体成员在纪念碑前与抗战老兵合影留念。
图为社会各界代表和抗战老兵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锦江舟楫菊花祭,山河无恙英魂安。祭拜仪式结束后,三位抗战老兵来到成都东门码头,在志愿者的搀扶下拾级而下,登上锦江游船,进行江祭抗战英烈仪式。登船之际,原本阴霾的天空逐渐放晴,江面余雾散去,露出碧波间丝丝涟漪。东门码头,也为迎接老兵们的到来,打破“夜游锦江”的传统,改为午时启航。
图为抗战老兵在志愿者的搀扶下拾级而下。
图为志愿者抬起轮椅上的老兵上船。
“开船!”随着铜锣洪亮的敲击声响起,小舟便载着历史见证者,驶向古韵悠长的锦江航线。行至合江亭,两江交汇处,老兵们颤抖着双手捧起竹编花篮,金黄的菊花瓣如细雨纷飞,飘落在春波碧浪间。九十余载光阴流转,此刻仿佛凝固,当年他们青春年少,正是这般年纪的战友们,将热血洒向家国山河;而今白发苍苍,却以这样的方式,与长眠的兄弟“重逢”在这片无恙山河。
图为老兵们向湖面撒下菊花花瓣,祭奠英烈。
“山河已无恙,故土已安康。”98岁的远征军老兵王用劳面对江面喃喃自语,100岁的八路军老战士赵庆中默默拭去眼角的泪水,99岁的远征军老兵凌承学不言,盯着江面的菊花瓣思绪万千。岸畔合江亭的倒影在水中微微荡漾,现代都市的轮廓与老兵们记忆中的战火烽烟重叠又分离,最终化作江面那抹最温柔的粼粼波光。江风拂来,带着菊香与春泥气息,将“山河已无恙”的誓言,轻轻送进每位凭栏远眺的市民心中。
图为老兵和志愿者在游船上聆听“李白”讲诉锦江人文历史。
“今年,是在全国开展和举办春祭抗战英烈活动的第十个年头。”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负责人王虹女士在游船返航之际感慨万千。她说,自从她和她的团队与抗战老兵结缘,她的半程人生都与抗战老兵精神紧密相连。从最初的上千位爷爷到如今仅余几十位爷爷,这份坚韧不屈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她的血脉。她向三位耄耋英雄亲临现场表达感谢,他们用亲历者的光芒为祭拜活动镀上特殊意义,同时向所有渐渐远去的老兵致敬,感谢他们用青春热血浇灌出今天的山河无恙。
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川军团负责人王虹发言。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自2016年清明节起,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发起了“春祭·请抗战忠魂检阅青春”大型祭拜活动,现已连续举办十年,今年春祭共在17个城市举办,还有54场孤寡归队老兵祭拜活动将在全国各地展开。成立于2013年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会,以关爱老兵,慰藉英灵,记录历史为使命。同时,该基金会联合多方力量,发起了老兵记忆博物馆,采集、收集、推广老兵故事,用记忆对抗遗忘;发起守卫忠魂行动,修复、修建抗战相关纪念设施,以此表达对抗战英魂最深沉的告慰,也彰显着“用记忆对抗遗忘,以行动守护忠魂”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