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两则新闻引起了关注。
一个“事大”,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一个“事小”,贵州省贵阳市启动定向培养“兵教师”试点,拿出一部分编制名额,专门面向当地高校在读的师范类专业退役军人定向选拔中小学教师。
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向来是重头。他们的教育场所主要在学校、在课堂,教师承担着青少年国防教育的重要职责。但不得不承认,当前我们部分地区的国防教育流于形式,除了新生入学时的简单军训,其他形式的国防教育少之又少。国防教育的缺位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青少年血性担当教育的匮乏。由于缺乏摔打和锤炼,部分青少年缺乏血性和担当,这对我们下一代精神面貌的培塑是十分不利的。
青少年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除了教授理论知识,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学生人格进行培塑,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选拔立场坚定、作风硬朗、纪律性好、执行力强的退役军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除了可以让他们担当日常的学科教学任务,这些有良好作风的“兵教师”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有助于锤炼他们的血性和担当,有利于校园国防教育的开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参军入伍,退役军人的学历程度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相当一部分退役军人“文武双全”,既有“勇气”也有“智谋”。从他们中选拔优秀者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可谓是一个不错的创新举措。
但我们也应看到,不少退役军人在学历程度和文化水平上存在短板,甫一从军队回到地方,就业创业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既需要我们的退役军人积极适应新环境,自觉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掌握新技能,提高竞争力;也需要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成长空间,使他们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推动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既关系着军人权益的保障,也影响着现役军人训练积极性和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但要真正落实相关政策,最关键的还是要各地各部门积极动脑动手,用具体举措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的退役军人体面就业、稳定就业、安居乐业,而不是简单的“一安了之”、做一锤子买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军营这所特殊的学校中,军人淬炼了钢铁意志,培养了优秀品格。保家卫国,他们不曾后退半步;脱下军装,他们在祖国需要的各行各业讲奉献、当表率。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一批又一批在军队工作的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到地方工作,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也有大批军人转业到地方工作,为加强国家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面对新的情况、新的形势,我们更加应该积极作为,帮助退役军人在新的人生阶段继续焕发光彩。唯有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关心国防、投身军营,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才能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