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隽永
——《赵忠路探家散记》读后
■ 李松柏
老搭档赵忠路送来一本《探家散记》画册清样,是对他一家的生动回眸。其中,引用了三位老人的话,让我眼前一亮。他岳母说:“人一辈子要留一个好名声。”他爹说:“孩子会喊句爹就行,一家人团结就中。”他伯父说:“买肉干啥,咱吃了浪费了。”你听,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啊,它虽然一点也不闪光,却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观念、俭朴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深刻、隽永”四个字。如此通俗而又意蕴不俗的语言出现在画页上,是我始料未及的。
细读画页及文字,方知三位老人的话事出有因。
据忠路讲,他岳母大字不识一个,一辈子只知道任劳任怨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连门都很少出。一次到县里宾馆,岳母第一次坐电梯,在电梯间看到有一个老太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很惊异,一进房间,就问是怎么回事?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告诉她那是一面镜子,镜子里的老太婆就是她自己。别看这么一个出门就闹笑话的老太婆,听人说到自己的女婿在部队有所作为时,居然有板有眼地告诫忠路说:“你们在外面,要对别人好,要多做好事,人一辈子就是要留一个好名声。”由此可以揣度,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儒家传统正名思想在生于斯长于斯老人家心里打下了多么深刻的烙印。
“孩子会喊句爹就行,一家人团结就中。”这是忠路父亲说过的话。一次,忠路因为处理家务事与兄长发生分歧,互有微词。老父亲见状十分忧虑,在一次家庭闲聊中,说到家长里短,他说了上述一番话。老父亲虽然讲不出“国王拿十根筷子教育十个儿子加强团结”那样极富哲理的故事,但他讲的朴素的道德观同样对兄弟俩教育很大,多少年以后他们还为此感到内疚。
忠路年轻时过继给五伯父为子,1977年回去探亲,有一天上街买了点肉拿回家。五伯父问,你有战友来咱家?忠路说没有。五伯父又问,那你买肉干啥?忠路说,咱自己吃。五伯父说,咱吃肉干啥,咱吃肉浪费了。这句话外人听了或许摸不着头脑,可是忠路明白,伯父一生养育有三个女儿,负担沉重,生活艰辛,全靠省吃俭用维持生计。在老人家看来,没有客人来往吃肉那是一种浪费!你看,这不是炎黄子孙勤俭朴实的美德在伯父身上的完美体现吗?
从1985年昆明、成都两大军区合并时起,我与忠路同为《战旗报》人,一直是一对老搭档。当编辑、编辑室主任那会儿,军区每有重大活动,大都由我们俩担负采访任务,他搞摄影,我搞文字,堪称“图文并茂”;后来当了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他管通联,我管版面,可谓“编通合一”;再后来又相继退休,仍常聚于茶楼酒肆,品茗聊天,休闲娱乐,俨如兄弟。就这么一路走来,不长不短也有三十年时间了。原先我以为,搞摄影我不如他,搞文字他不如我,现在看来,他能用三位老人平平常常的话语来做画册的主题,说明他慧眼识珠,懂得沙里淘金,写文章一样在行。
作者与赵忠路(左)同为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图为他俩在一起研究工作。
这使我想起两件往事。
有一年,忠路探亲回来,说起他娘和邻居拉家常。邻居老太太开玩笑说:“你这个老太婆有福不知足,孩子把钱给你寄回来了,你还总是盼望着孩子回来。”他娘说:“钱不能喊娘!”我当时即感到此话深刻在理,接着就以《钱能喊娘?》为题,写了一篇随笔在报纸上发表。此乃受忠路启发之一得也。
有一天,与忠路闲聊,他绘声绘色讲起了匈牙利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痴迷战地摄影终成大家的传奇经历,点燃了我的写作激情,随笔《痴迷成大家》见报以后,竟然得到时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屈全绳中将的赞许,他打电话到编辑部给予表扬,并说已将此文作了剪贴。此乃受忠路启发之二得也。
忠路在职期间曾主编过《老山颂》《金碑颂》《雪域颂》三部大型画册,反映军区部队在不同时期的战斗风貌,深得各方好评。退休后,他将自己数以万计的摄影作品进行了归类整理,并全部存入电脑,花了不少精力。他还抽出时间,热心为几位摄影同仁编辑个人画传。这本名为《赵忠路探亲散记》的画册,聚焦的是他自己的家庭。我从头至尾拜读以后,不由得连声叫好。它名曰散记,其实一点也不散,主题十分鲜明,那就是:透过一个平凡的家庭,展示北方农村普通劳动者纯朴善良、可敬可爱的形象及其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画册不失为表现劳动人民本色的优秀作品。
今日此文,可谓受忠路启发之三得也。谢谢忠路,盼你给我带来更多灵感!
2015年10月26日 凌晨五时疾书于成都
作者简介
李松柏,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大校军衔,1949年生,1969年入伍,2009年退休,现为成都市武侯区军休干部,退休后开始写作散文,已有十多万字散文作品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