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军营
你注定被关注
无论你定格在何处
都是一抹靓丽的风景
因为你是一名女兵
走进军营
你无悔负重前行
你的青春与迷彩结伴
你的责任
与祖国同行
今晚的《一陆有你》,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近驻训归来的女兵们,跟辛苦的她们,说上一句:晚安,女兵。
▾ 点击收听 ▾
今夜,女兵驻训归来……
本文作者 | 张 良
今晚主播 | 宫 铭
音频采制 | 宫 铭、奚 溪
凌晨3点,女兵连的3层小楼熄灭了最后一盏灯。
这些在大漠戈壁驻训了3个多月、在火车上颠簸了4天4夜的女兵们,终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从头天下午3点回到连队,她们忙着擦拭装备,归置器材,打扫房间,一气忙了12个钟头。这中间,她们只挤出20分钟时间简单吃了顿晚饭。
南方的9月,天气依然很热,直到这个时候了才渐渐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风。月色下,二楼栏杆下方悬挂的横幅轻轻浮动,上头的4个字依稀可见—— “欢迎回家”。
是啊,是回家,是回家了。
对于这些在外战斗了100多天的女兵们来说,恐怕没什么字眼比“回家”更能让她们喘口气,放松下来了。这横幅是连队留守的几名女兵挂的,她们当然知道打仗归来的姐妹们最想要什么。按部队的传统,下午旅里组织了一个简单而热烈的欢迎仪式,就像几个月前出征时一样,在大门岗外面燃起了一挂两千响的鞭炮,敲起锣,打起鼓,在营区的主干道上扯起“热烈欢迎战友凯旋”的大红横幅 ……
但留守的几名女兵觉得,欢迎姐妹们归来怎么着得有点儿自己的特色,她们一商议,也扯一条横幅,上面不说打仗,也不讲凯旋,就写上“欢迎回家”。
而我在接下来的12个钟头里才真正体会到,“欢迎回家”这4个字有多么贴切,这些女兵们又是如何把连队、把这幢她们住了几年的3层小楼当作了家——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外奔波百日的女兵们一走到连队东侧的小路上,尽管身后背着硕大的背囊,胸前抱着各样的“家伙什”,肩头还搭着挂着各种袋子,但她们好像每个人都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脸上不自觉地扬起笑容来,裹在身上的铠甲“哗啦啦”卸了一地……
黄沙百战,今天终于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在阔别了几个月的木板床上躺一躺,在门前的大镜子前转着圈照一照了——但她们还不能!
她们就像一个个特别讲究、特别有生活感的女主人般,非要把所有带回来的东西一一归置到位,非要把3层小楼的里里外外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好像不把一切收拾归拢到位,她们便睡不好觉似的!
从停放战车的车场到连队大约100多米,她们先是像蚂蚁搬家似的,一趟趟地两人成列、3人成行地在这100米的路上来回往返着,一箱箱、一件件地把带出去的各种物资从车里卸下来,驮回连队,先暂时地平铺到连队门前的水泥路和草坪上。
然后,她们开始一件件、 一点点地清洗、擦拭、保养这些跟着她们打仗归来的物品。帆布类的,诸如帐篷、背囊等,拍打掉、洗刷掉上面来自大漠戈壁的灰尘;金属类的,像加固链条、三角铁、海钳等,除了去灰,还要细细地、一环一环地抹上防护油,以防生锈来年用不了;然后,她们再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放置到各自的库房里去……她们似乎每个人都十分清楚自己该负责哪一块,该干什么,就那么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地各司其职。
慢慢地,夕阳掉到了山的后面,连队门前的几盏大灯打开了,这些女兵搬出来一个个小马扎,三五成群地围着这些物件坐下来, 或迎着光,或背着光,多数时候就那么默默地擦拭着,慢慢地收拾着,间或有逗趣的女兵开个玩笑,大家伙一起爆发出一阵酣畅的笑声。
我爬到3楼的走廊上,从上往下俯瞰着这幅画面,凝望着这群女兵灯光下的剪影, 心中无限感慨——
这是怎样的一群女兵呵!
她们当然已经很累很累了,但她们竟一点儿也不急躁,没有谁急着收拾完好赶紧上床去睡觉,仿佛日子好长,又仿佛这便是过日子,没什么好急的……
我将目光继续往上抬,但见夜空晴朗,月明星稀。侧耳倾听,这幢3层小楼呼吸安详。
晚安,女兵。
(本文刊载于《陆军文艺》2023年第2期 有删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