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将帅碑林前,触摸英雄之灵
来源: 国防教育网 综合作者:王蓉 2024-10-31 09:02

将帅碑林前,触摸英雄之灵

一一2024 年 9 月 24 日的一天

这一天的清晨,天空伴随一阵冷雾袭来,天色急转阴下,我和作协朋友早早起床,七点半吃完早饭,坐上了车前往位于巴中市城南的南龛山顶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十多分钟后,来到将帅碑林大门口。冷雾渐渐散开,阳光出来。

来到大门前,大门左侧面一座巨大的山璧上,石刻的大字“拥护红军”,字约长宽各约 3 米左右,在约 30 米高的地方石刻而成,或许是当年红军留下。不由心中,轻轻地喊出“红军万岁!”随后脑子冒出“英雄”二字来。一首,早年耳能详熟的歌在嘴里哼了起来:“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在留下门前集体合影后,一边唱一边走,拉开作协朋友十几米远的距离,先一睹之快,走在前面,进了大门。

大门进去两侧草坪里面,随意摆放着不知哪个年代的坦克,飞机,大炮,在网上查出有三七大炮和歼-6 战机等,我好奇地垫着脚尖摸了摸歼-6 战机,共有 3 架,仔细看都是一副外壳,有些锈蚀,轮子一半陷入土里没有了多少气,但,两对机翼却如巨人一般昂首挺胸着,时刻准备着展翅冲向蓝天。

看完飞机后。朝着水泥路面往上走,转弯处有两条路,一条是下坡,一条是上坡,跟上来的作协朋友有人问,走上坡还是下坡,我没去在意回答人的话,而是执意要走上坡的。只见贺通已经上了坡接着跑步下了左手边一处石刻群雕那里拍照,我知道他是发现新闻的高手,也快步朝上坡走了几步路后,再朝左边下梯来到群雕像前。

群雕有两组,距离大约 500 米,相对而设的石刻群雕,一组为赤化全川,另一组为保卫赤区。简单看了之后,接着朝右手前方长长石梯方向走去。这时作协朋友都陆续跟了上来,来到一处长长的石道楼梯,楼梯两侧是依梯而建的白色墙体,墙体上贴有如黑色花岗石一样的石面刻着红军姓名,年龄,时任职务等,密密麻麻地整齐菱形形状依梯排列而上的石片。顺着依次上梯的步子,我伸出右手逐一摸着上行,生怕摸掉一片,想以这种方式去触碰英雄的灵魂,感受着一种来自他们的精神之源,得以考问我为什么而来,来了之后又该做点什么?特别是已闻到了战争的烟火,听到了来自中东的炮声。

过了约半小时,作协朋友曾明伟,廖富香,贺通,罗花红,李世军,马丽,一起穿过一片翠绿,陆续到了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前。

纪念碑位于碑林园内北侧,主碑呈四面体,高9.7米。寓意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碑系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所建。“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的碑名,分别由李真将军、张志坚将军题写。纪念碑通高12.23米,寓意通、南、巴、平四县的12万人参加红军并建立了1省2道23个县(市)的苏维埃政权(巴中共有12万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有4万人牺牲)。第一圈直径12.3米,寓意红四方面军解放巴城时间是1933年1月23日。整个碑区的直径为27米,寓意为1933年2月7日在通江县成立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主碑的下方有张震、张万年、迟浩田、耿飚、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廖汉生、刘志坚、肖克、万海峰、王平等领导的题词。碑身及四周嵌花岗石碑268块,碑中刻有红军名录10万人,该碑系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秘书长李永贵先生帮助捐款10万元建成。

按事前安排,我们拿出准备好的一大束黄色新鲜菊花放在碑前,然后大家排成一字形脱帽向英雄默哀鞠躬三分钟,随后一边 4 人,八人排成竖起的八字站立在鲜花两边留下合影。

动作完成后,我们走向了纪念碑下,环绕主体碑下面的两层合围成圆圈状的石碑墙处,石碑墙约二三十组,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仿佛一部无声而厚重的历史巨著。

碑林墙上黑体白字刻着的密密麻麻的名字,再次让我震撼!那是 13.8 万红军烈士的名字!其中,那些简单质朴的称呼中,如“吴女子”“陈娃子”等,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为了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如,广元市红军烈士名录(1883 人)中的“六娃子”“刘 XX”等名字,更是让我深切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战士们背后的艰辛与无奈。

站在碑林墙前,一种酸涩从心里升起,一下触及到内最敏感的良知,他们有后代?强烈地想他们有后代,不!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后代,连名都没有,有的连姓都没,没有家,没有亲人,什么都没有留下来………但,在他们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有一份坚定的信念!

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就是一位,她1904年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湾镇(现桐乡市石门镇),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1931年,她被分配到鄂豫皖苏区工作,随后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长征中,她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曾指挥“五百农妇缴一个团”的军事行动,这一事迹在当时轰动一时。抗日战争期间,她在延安为党培养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成效显著。解放战争期间,她担任妇女委员会委员,并出席国际民主妇联大会。新中国成立后,她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为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她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去世,1979年得以平反昭雪。 

张琴秋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坚韧与智慧,她在革命和建设中的贡献被后人铭记。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继续前进。 

突然间,我心底里燃烧起一种火焰,不由自主地轻声地哼起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不正是他们,这一群人,这些埋葬在地下的先烈为什么去流血,去牺牲的理由!

在参观完吴瑞林将军,刘伯坚,張琴秋烈士等像园后,我听到一旁人低声在说,那边还有一块巨型奇石,不由好奇起来,顺着游客手指的方向,一人朝奇石园走去。

据考证,奇石沿自四川省旺苍县木门河下,石龄已达万年以上,史料记载为1933 年 6 月,在红四方面军召开木门会议期间,红军将士们常下河戏水,偶然发现了河边这块重达一万斤的巨石。于是,他们在石头上刻下了“拥护红军”四个大字,落款红九军政治部。红军离开后,这块石头便被人们称为红军石。

 2002 年 6 月,将军碑林的相关人员到此寻觅奇石,发现了这块极具历史意义的石头后,出资 1600 元将它运至碑林奇石园,使其成为这里的一份永久纪念。“望穿木门一奇石,万年宝物千副奇。为何长眠园林里?原是当年红军石。”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它的独特之处和背后的故事。它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红军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精神和记忆。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英雄气概书写的壮丽诗篇。在长征途中,他们躲过了国民党的追捕,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在饥饿、寒冷、疾病的折磨下,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最终,他们保存了实力,到达了陕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今天,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或许我们无法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但,我们不能忘记英雄们的付出。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东战争、俄乌战争等冲突不断,战争的阴影似乎在逼近。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需要保持警惕,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从这些英雄们身上汲取力量。院士、科学家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他们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更应被我们铭记和传承。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句激昂的话语,在任何时代都振聋发聩。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过去面对国民党的压迫,还是现在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只要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战争就有英雄。我们要以英雄为榜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站出来,像英雄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们要呼唤英雄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为,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英雄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王蓉

 二0二四年十月十三日